司机乘客共筑爱心公交
“车内有特需乘客,请勿大声喧哗”。每天清晨6点半,当一对母子上车时,青岛市121路公交车的驾驶员就会举起这么一块牌子,提示车内乘客尽量安静。这样做,是因为一位患自闭症的儿童害怕喧哗,乘车赶往医院治疗时容易哭闹。17位公交司机就这样为他“护航”,一护就是整整5年。
袁勇是青岛市公交集团二分公司121路线的一名女驾驶员,2007年初的一天,一个神情怪异的小男孩和他的母亲引起了她的注意。只要一上车,男孩就不停地哭闹,任凭周围人怎样劝说都没有用,母亲则紧紧地将孩子搂在胸前,帮他遮住双眼。经过多方了解,袁勇了解到,这对母子来自李沧李家女姑社区,孩子叫强强,当时6岁,患有多动自闭症,平日怕见生人,只要一上公交车,车上乘客的谈笑声便让他害怕并不停地哭闹。
母子俩每天乘坐121路的首班车到儿童医院做康复治疗,下午再乘坐121路的末班车回家。孩子不幸的遭遇牵动着袁勇和同线路其他16名公交司机的心。为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他们决定尽其所能为这对母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乘车环境。从那时起,8辆121路公交车上同时出现了一块内容为“车内有特需乘客,请勿大声喧哗”的牌子,只要他们母子一上车,驾驶员就会把牌子高高地举起来,示意乘客不要大声喧哗。看到牌子,车上的乘客也都会自觉降低说话的音量,整辆公交车静悄悄地驶向目的地,成为青岛最安静的公交线。
这趟“安静公交”一跑就是5年。在这几年时间里,121路线的老乘客大都认识了小强强,只要他一上车,原先嘈杂的车厢就立刻变得安静起来,有一些老乘客还主动冲强强笑一笑。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关爱下,强强乘坐121路公交车的紧张感明显减轻,这对他的病情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大家的关爱下,强强已经顺利通过特教学前班,成为城阳特教中心的一名学生,在那里开始了他全面的康复治疗和学习生涯。
拓展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孤独症)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治疗(孤独症治疗)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