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是自闭症儿童走入社会的要点
“孩子就喜欢出来玩,平时在家的话,他常会搞破坏,只要到了外面,他的情绪就会很好。”6月1日是儿童节,来自市孤独症康复中心的20多名自闭症儿童在家长、老师与志愿者们的带领下来到了三台山森林公园,一位家长高兴地告诉记者,带孩子走出家门与学校,融入社会是他们的最大的心愿,这些自闭症孩子需要大家更多的关爱。
这份出游的快乐很感人
“妈妈,这是塔吗,我可以回家把它画下来。”刚进公园,自闭症孩子童童(化名)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跟妈妈对话。雨后的公园显得格外清新,不时还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像童童一样,很多孩子都喜欢公园的景色。童童妈妈告诉记者,童童从来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塔,她也纳闷孩子是从哪里获得的知识。不过,在妈妈的眼里,童童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我要表演个节目。”在互动环节,七岁的冰冰(化名)举起了小手。一旁的家长跟老师都乐了,因为这孩子平时很少说话,更不会主动跟人讲话,这样的举动还是头一次。
据了解,宿迁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协会继续得到李连杰壹基金2013年度海洋天堂计划资助,在宿迁雨儿志愿者服务站大学生志愿者、宿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志愿者和中石油天然气站志愿者的帮助下,根据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执行组委会安排举办本次活动。志愿者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礼物,还给他们表演节目,在相思湖边,留下他们欢乐的笑声。“一开始,我是不愿带孩子出来玩的,可是也不能一直把孩子关在家里,出来玩玩对孩子总是有好处的。”一名自闭症孩子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很害怕把孩子带到公众面前,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但是随着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与关爱,她也渐渐放开了手
自闭症孩子离不开父爱
“儿子,把毯子铺好,我们要野炊了。”在这些孩子家长中,有一位30多岁的父亲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也是参加本次活动的家长中唯一一位男士。“为了多陪陪孩子,我上班时间跟别人不一样,早上从五点上到七点,然后晚上再从七点到十一点。”这位孩子的父亲告诉记者,他本来的工作很轻松,每周还有两天的休息时间,可为了白天能陪孩子上学,他调整了工作时间,每周的休息时间也就没有了。当记者问到公司知不知道他家的情况时,孩子父亲摇了摇头:“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自闭症,说了也白说。”这位父亲说,他不图什么,只要儿子开心就好。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他有时也能摸清孩子做出一些古怪行为的想法。
“我们给这些孩子上课的时候,是需要家长陪护的,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个家长是要常跟着孩子,可想而知,一个自闭症家庭中的父母承担多大的压力。”市孤独症康复中心老师刘菊告诉记者,也正是如此,很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矛盾非常突出。一般来陪孩子上课都是母亲,而父亲则是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
“自闭症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在某种意义上要远大于自闭症患者本人,帮助自闭症家庭正确认识自闭症,改善家长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宿迁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协会会长贺钰告诉记者,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她也希望更多的父亲能抽出多一点时间亲自陪着孩子上上课、玩玩游戏。
别让这些孩子远离社会
“我也是从网上才知道自闭症的,自从到宿迁工作后,我就接触到了这些孩子,觉得他们也有可爱的一面,我们应该用关爱之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志愿者王宇向记者介绍说,有的孩子绘画很好,有的孩子数学特别棒,还有的孩子能做汽车模型……在他眼里,这些孩子除去偏激行为后,都是特别优秀的孩子。“本次活动是为这些儿童提供平常很难获得的社会生活的机会,能够让孩子在活动中有与外界交流、互动、平等参与的机会,并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获益。”活动发起人贺钰告诉记者,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机会很少,因为这些孩子常常不被社会接受,他们行为往往不按理出牌,曾经有个母亲带着自闭症孩子坐公交,孩子突然在车上尖叫了起来,车上人居然要求司机停车,把他们赶下去。
“现在我们康复中心的0—6周岁自闭症儿童接受残联的救助,实施康复治疗,我们正在为7—14周岁的孩子寻求更多的社会帮助。”贺钰说,前几年,她在各地寻求帮助时,“自闭症儿童”这个词,知道的人还不是太多,她每次都要花很多功夫让别人知道“自闭症”这个概念。如今,他们已经得到了壹基金、宿迁学院雨儿志愿者服务站等社会团体的帮助,他们希望更多社会人士能够知道什么是“自闭症”,也希望更多人来关注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