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幼小的双手 轻轻走出孤独的世界
做完检查的自闭症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快乐的游戏
昨日,记者获悉,北京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孤独症筛查,将对辖区内一岁半至两岁儿童进行免费的孤独症筛查。针对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该院计划通过干预将该症状降至最低,发现并培养这些孩子的特长。
近年来,中国的孤独症患儿显著增多,调查显示,每1万名15岁以下儿童中,就有16名孤独症患者,这意味着中国目前有至少130万的孤独症儿童。比例相当高,这也是此次率先启动孤独症儿童摸底工作的初衷。
儿童孤独症筛查及干预能为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也能为很多家庭挖掘和培养特长儿童。在已经实施的儿童孤独症干预项目,借鉴美国等国经验,确定通过对一岁半至两岁儿童进行免费的孤独症筛查,统计儿童孤独症发生情况,提供相应干预措施,并利用特长儿童早期评估系统对有孤独症倾向儿童进行评估。
自孤独症项目启动以后,该项目已录入筛查表1274份,警戒线17分以上儿童55人,占总筛查的4.3%(非最终比例)。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付媛媛告诉记者,针对目前已筛查出的“过线”儿童,医院将全力开展入户评估并跟踪服务,确认其是否有孤独症倾向,提供后期干预治疗服务。
贾美香教授表示,一岁半至两岁的儿童正在发育过程中,孤独症的症状还处在非典型时期,是孤独症早期干预的黄金期。大部分患有孤独症的儿童都具有对某一狭窄领域精纯独特的兴趣和禀赋,若接受医院对其实施的个性化引导及培训,儿童的特长将得到发展。
还记得英国的斯蒂芬·威尔夏吗?她也是孤独症患者,但他也是记忆画家,在乘坐直升机巡航于伦敦、纽约等城市上空后,他能够完全凭借记忆画出此类国际大都市完整、详细的鸟瞰图;还记得南京的那个想象力超群的孤独症男孩吗?他用13年时间写出了童话故事书《生肖王国》。孤独症儿童通常具有出色的记忆力、数学技能或音乐天赋,那些被认为是造成孤独症的基因可能也会造就数学、音乐或其他方面的特长儿童。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孤独症的儿童中有一定比例的“天才”,既要对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也应努力成立更多特长儿童中心挖掘孤独症儿童的特长及天赋,给予引导,助其成才。
医院研发的特长儿童早期评估系统运用幼教理论和临床电生理检查方法,结合儿童发育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游戏观察、亲子互动任务及主、客观检查方法发现有孤独症倾向儿童以及正常儿童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思维能力方面可能具备的“特殊智能”,提出评估报告,制定培养计划并引导实施,“毕竟孤独症是终身疾病,尽早发现孩子在哪方面有特长可以促进儿童最优智能充分发展,使其成为独具优势的特殊人才。”
国内著名孤独抓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也表示:“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儿童在语言、沟通、社交互动等方面的能力显著受损,表现出受限制的兴趣模式和重复性行为。孤独症儿童言语沟通较差,严重缺乏与他人的社交互动,他们似乎有自己另辟的世界,不让外界融入其中,也不愿走出这个世界。我们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这些孩子,相信有一天这些孩子总会被我们感化,让我们融入其中,牵着他们的小手,轻轻的,慢慢地走出那个封闭的世界,看一看外面的热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