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重度自闭症真的无药可医”引强烈反响!
在山东济南,有这样一位妈妈,每天凌晨3点叫醒儿子,然后两人洗漱后便赶到牛奶配送站,领取每天需要派送的200余份牛奶,然后用4个小时挨家挨户地送。
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这是一份不太轻松的工作,但是对于这位名叫徐敏星的妈妈来说,他带的儿子大帅却是一名重度自闭症患者。为了谋生,这样的生活他们已经携手度过900多天……
近日,此事经人民日报、新华社、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等官方媒体综合报道后,这位重度自闭症孩子和妈妈的故事成为热议话题,也感动了千万自闭症家庭。
很多星爸星妈和爱星网友留言: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阿姨真棒,大帅加油!”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祝福这对自立自强的母子。”
“勇敢的面对生活,这就是最好的母亲。”
是啊,如果重新选择,哪个母亲愿意做一个“刚”一样的女子啊?!
徐敏星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重振自己。”
两年多的工作经验,让徐敏星早就将牛奶种类与配送数量铭记于心,她逐一清点配送数量、核对配送路单,200袋奶,要在7点之前全部送完,妈妈负责骑车,儿子负责送奶。这样的默契程度,徐敏星形容为——黄金搭档。
这种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绝不是几句想要学习以及“为母则刚”能够概括的。
当2002年,2岁多的大帅被医院确诊患上重度自闭症后,妈妈当时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家,魂儿都没有了,大夫说他一生生活不能自理,不会喊妈妈……
徐敏星说,她那时候最怕别人问,“怎么你孩子不上学啊”这样的话,对于孩子的病情,她一开始是逃避的态度。
但是现实不允许她逃避,一段时间后,4年前,徐敏星加入了自闭症患者交流群,她才发现自己对儿子的方向错了。
“就是没有接纳他,总觉得我努力一下我的孩子就是正常人了。当我接纳了他的现状,我就走出来了,孩子也状态也不一样了……”
你可以说他们是苦中作乐,或者笑着笑着就哭了。对于中国一千万自闭症家庭来说,遇到一个自闭症孩子,每个家庭在经历了种种心理波折后,在抚养孩子生活和成长的道路上都是不怕吃苦的,但是,他们最怕的却依然是提了无数次的“他们的父母老去后,自闭症人士该如何生存?”“如果有来世,是否还会守护这样一支蜗牛?”“自闭症人士成年后该何去何从?”
又有多少星爸星妈能抗下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有网友留言说,“为了孩子,为了给她撑起一片天。”
“我儿子也是自闭症患者,我要像他们母子那样去努力!”
是的,每个星爸星妈都在努力地付出,努力地生活,可是,如何才能教会孩子更好地生活和拥抱更好的未来,却并不是一两句就能够说清楚的,也并不是一个家庭能够坚持到底的。
那些因为自闭症孩子而导致的夫妻离婚、母亲抱自闭儿跳河、父亲杀死自闭症孩子的惨剧还历历在目。
相比这些惨剧,徐敏星不仅找对了方向,而且她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去工作!她送给儿子的“成人礼”!
大帅18岁那年,徐敏星萌生了让孩子接触社会的想法。她认为,送牛奶相对简单,一来让他像普通人一样学会些生活技能;二来让他能够接触外界,更多地融入社会。担心大帅不适应,徐敏星先独自干了一段时间,等到对配送流程、订户住址、送奶路线熟悉后,就开始带上大帅一起送牛奶。
尽管生活依然不富裕,但是大帅也学会了很多生存的能力,后来慢慢习惯了,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个劳动强度。
在徐敏星一遍遍辅导下,大帅已经熟练掌握工作流程,每次需要配送的各种牛奶的品种数量,也不再需要妈妈提前用笔写在他手上,大帅自己就能区分得清清楚楚。
对于那些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帮扶,她很感激,她也没觉得这是怜悯,而是尊重。“他被人认可了,参与到社会工作中了,他很快乐的,他们说大帅,你又挣钱了,他心里可美了。”
其实,对于一个自闭症家庭来说,首先从自己的小家走出来,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虽然看起来是一小步,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却是漫长的一大步。
都说,要社会大众了解、理解、接纳自闭症孩子,可是那些星爸星妈却总是羞于启齿不愿意带孩子去户外,去大自然,而总是把他们锁在家里,甚至是在家和康复机构两点一线之间常年奔波,自闭症孩子又怎么会被大众了解、理解和接纳呢?
虽然,对于大帅这样已经18岁成年的自闭症人士来说,挣钱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教会他们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不要觉得别人的帮助都是怜悯,而是尊重,这种发自内心的孤独感就会越来越少。
正如有网友回复:通过文中大帅母子的经历,在看到这位伟大的妈妈付出巨大汗水和泪水之后,她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再坚持,不怕别人的嘲笑,不抱怨社会的不公,不去以泪洗面活在自我世界中。
她们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用乐观和坚韧去拥抱美好的大世界,这个大世界并没有拒绝她们,而是给予她们付出后的回报。
这才是自闭症家庭的希望。
(注:图片来源网络及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