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孤独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训练
家长带着孩子来治疗
老师带着孩子玩游戏
三四岁的孩子,独自在房里不言不语,只盯着自己的手指,可以从天亮坐到天黑;几岁的孩子,不和任何人说话,对所有事物都不感兴趣,把自己和外界孤立,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这些有着和自己幼小年龄不相符的“冷漠”的孩子,是一个患有儿童孤独症的特殊群体。
儿童节前夕,记者来到残疾儿童托管和治疗中心———城关区康复中心,走进了“孤独”的世界,零距离接触了每一个可爱但同时却也很不幸过早“衰老”的儿童。
1 孤独的童年过早的衰老
3岁的星星(化名)似乎一直沉醉在一个美丽虚幻的世界里!每天早上一起来,幼小的他似乎就开始徜徉在无数个美妙的故事里,自言自语,在一条直线上狂蹦乱跳,一直跑个不停。除了吃饭睡觉,他一直重复这一疯狂的动作。星星从不与人交流,他似乎根本听不懂人类的语言,也不会说一句话,但经医院检查他的身体机能一切正常,只是患了极为罕见的儿童孤独症……
5岁的宣宣(化名)有双明亮的大眼睛,但眼神始终飘忽不定,从不与人对视。他从小行为刻板,总是一个人很安静从不说话,对待外界刺激常常没有任何反应,似乎只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有时当别人对他说话时,他会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并疯狂地咬住自己的胳膊,陷入疯狂的他怎么哄劝都不会松口……5岁的小女孩点点(化名)不会说话,更无法行走,没有丝毫的自理能力,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开心地玩耍,平时就只是静静地躺着……
这些行为怪异的孩子患的就是非常少见的儿童孤独症,这种特殊的疾病让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苦不堪言。
2 “救救我们的孩子”
儿童节前夕,记者来到城关区康复中心,零距离接触了这个特殊孩子的群体。负责人王艺涵主任介绍说:“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特殊发育障碍,主要是由先天生物因素导致的,目前具体病因医学上还未明确。这种病的表现是很难与周围的人正常沟通,不喜欢说话或者不会说话,并且语言方面的障碍导致行为怪异,喜欢玩弄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等,在必须与人对话时,移开目光或跑开。近年来,身患儿童孤独症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多,一般以为是智力和听觉有问题,听不见别人说话,还容易被误诊为多动症。她认为这更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但这陪伴一生的病疼却让无数个家庭痛苦终生。“救救我们的孩子!”王主任说,孩子是一个家的天,患上孤独症可能陪伴一生的“怪”病,揪着孩子家长的心,对每个家来说就像天塌下来的感觉。
“付出巨大的财力和心血,倾家荡产,我们只想换回我们孩子的健康!”每个孩子家长流着眼泪这样恳求,他们承受着比一般家庭更大的压力。但在兰州,孤独症是一个新兴的疾病,还没有专业的单位对此进行研究。
3 为孤独的孩子打开“一扇门”
“救治这些孩子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真心、用心。”王艺涵学的是护士专业,但她认为让孤独孩子康复必须要具备三种专业知识:心理教育、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
在甘肃,这类人才奇缺,因为照顾孩子需要一对一,这里不像学校,更像医院治疗。要和每一个孩子内心沟通,也需要用专业知识让他们恢复对正常世界的理解,打开他们“孤独的门”。
5年的辛勤钻研,她在孤独孩子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在,全省各地来这里求助的家长排起了长队,有些家庭非常困难,但是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解决。“王主任,如果不及时治疗,我孩子的一生就毁了!”张掖、武威的家长这样向她哀求。“孤独孩子恢复最需要家庭的帮助!”王艺涵这样为他们分解忧愁。一年四季,王艺涵吃住都在康复中心,孩子们成了她全部的挂念。肾亏、心脏病、胆囊炎……她患有七八种疾病,但她依然为这些孩子的健康默默奋斗着。
4 “让孤立于世界外的孩子能够恢复正常”
“我叫王……全……柱……”在康复中心,7岁的男孩虽然说话言不达意,但这和救助前不会说一个字相比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有好几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经过二三年的治疗,目前已经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当提到“成果”时,王艺涵自豪地讲起康复中心的成功历史。“假如我的生命能让忧郁的孩子走出孤独,我愿意奉献一切!”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胖妈”的王艺涵,这样骄傲地诠释着自己的心声。
隶属于城关区残联的康复中心,目前有三十几个孩子在接受治疗,但十几个工作人员里,只有王艺涵是“铁饭碗”。
5年来,因为待遇低、工作苦,只有员工炒她的“鱿鱼”。现在因为治疗孤独症成绩显著,他们康复中心成了省里的典型,但因为资金紧缺,只能维持目前状态。“我迫切地希望为孩子购买一套国外最成功的治疗教具,但一直没有完成!”王艺涵遗憾地说,“让这些孤立于世界外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相关链接
近年来,我国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越来越多,据统计,有50万以上。这些孩子孤立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和外界沟通、学习,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目前,孤独症还没有确定的病因,但已有不少人为了这些孩子的恢复和治疗艰辛地摸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