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天天”的天空变灰了……
自闭症幼儿外表和普通孩子没有差别,但他们却深陷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和外界沟通交流:他们不会回应爸爸妈妈的呼唤;不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行为怪异,不明原因地摇晃身体、甩动手臂、大声尖叫……
目前,绝大多数自闭症幼儿都无法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入园机会,天天就是其中一个。
天天的天空变灰了……
天天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天天快3岁时,还只能说些简单的词语,无法讲完整的句子。走路的时候总是踮着脚尖,喜欢反复地开关家里的电灯,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天天的妈妈刘女士并未太在意,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情况应该会好转。
天天3岁半时,被送进了幼儿园。但才去幼儿园几天,老师就打来电话:天天上课随意走动、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随意开关教室里的设备,不参与游戏活动,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老师建议刘女士带天天去医院检查,但刘女士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病,她向老师解释:天天是外婆带大的,也许是因为缺少和父母的亲子交流,又经常和外婆在家里呆着,很少出去与小伙伴玩耍,所以性格非常内向,不太会和小朋友沟通交流,请老师耐心地帮助天天。老师答应了刘女士的请求。
但是,情况却越来越糟糕,天天有时会突然大哭,在地上打滚,甚至还用头撞墙。刘女士只好带着天天去了医院。“自闭症!”——刘女士从未听过这种病,但医生的描述让她害怕:患儿具有社会交往障碍,多数孩子有智力残疾,很多存在问题行为,如攻击、自残等,有些甚至伴有癫痫;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研究出能使自闭症完全康复的治疗方法,也没有特效的药品……
此后,刘女士遭到了许多幼儿园的拒绝,天天的天空变“灰”了。“我们教不了这样的孩子”——这是幼儿园给出的回答。幼儿园还列举了很多理由:天天不参与集体互动,老师无法进行班级管理;天天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大笑、尖叫,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有的孩子还被吓哭;幼儿园担心家长投诉班上有行为异常的特殊孩子,会影响其他孩子……
还有多少这样的“天天”?
在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天天”,一百万?甚至更多?我们无从得知。
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来证明这个队伍到底有多么庞大,多么的触目惊心,但“天天”例子却活生生的发生在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身上。
他们的遭遇也几乎如出一辙,由于各种各样的怪异表现,而被幼儿园或者学校拒绝,他们的家长每天在承受着如过山车一般的心情,一次次希望孩子能被学校接收,一次次失望而归,甚至当孩子第一次被送进某个幼儿园时,他们的心跳似乎停止了,因为他们害怕孩子会表现不好而被劝退,而这样的拒绝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于是,每一年的开学季,便多了一群在家里“留守”的“问题孩子”。
破茧成蝶,茧不破,何有蝶?
强调融合教育,幼儿园,是自闭症患儿社会融合的第一步,不接纳这些孩子,如何知道他们不能融入呢,融合之路又从何谈起,“随班就读”政策固然好,但空有口号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又有何用呢?或许像“天天”这样的孩子可以“随班”,但不接纳,不包容,不理解,他们又如何“就读”呢?
结束语:关爱自闭症孩子、随班就读、融合教育这些口号不光要提出来,更要实践,要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们的天空才能真的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