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手是人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人因具有灵巧的手而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它使我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因而获得其他动物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方式。人一生的生活及工作都离不开手,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这在婴幼儿智能发育中非常重要。通过手的运动,可使婴幼儿认识...
2009-03-13
一、 什么是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儿童的双手经常根据视知觉的讯息而改变活动的方向及力度,以便能有效地控制环境。这就是手眼协调能力。 二、 学习手眼协调对自闭症儿童有什么重要性? 手眼协调可以促进小肌肉和知觉的配合,使儿童更能应付环境的要求,从而发展儿童的智能。 三、 自闭症...
2009-02-03
Christina Whalen, Laura Schreibman, Brooke Ingersoll. The Collateral Effect of Joint Attention Training on Social Initiations, Positive Affect, imitation, and S...
2008-11-17
在笔者阅读到的部分文献以及研究过程中,所观察的一般婴幼儿结果指出,一般婴幼儿相互协调注意力的发展,约于一岁前开始发展,并于二岁前稳固,此能力的发展可大分为三个阶段: 一 9个月大之前属未发展或初萌发阶段二 9-18个月大时,婴幼儿的主动性与响应性相互注意力,开始增加并逐渐发展稳定三18-24个月大期间,相互注意力开...
2007-12-18
孩子在半岁前,由于还不会坐,躺着玩物品时,多数情况下,眼睛看不见手上的物品,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不交叉。半岁后,当孩子能坐起来玩时双手可以在眼睛的监控下玩弄物品,这时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交叉。这样,通过手和眼的作用,可以发现物品更多的特性,更快地了解环境。比如,一个玩具,眼睛能看到它的颜色、形状,手能摸到它的软硬、质地。在...
2007-10-23
一、 什么是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儿童的双手经常根据视知觉的讯息而改变活动的方向及力度,以便能有效地控制环境。这就是手眼协调能力。二、 学习手眼协调对自闭症儿童有什么重要性?手眼协调可以促进小肌肉和知觉的配合,使儿童更能应付环境的要求,从而发展儿童的智能。 三、 自闭症儿童在手眼协...
2007-09-30
准备:黄瓜、鳄鱼玩具或画册、刀子、牙签、橡皮泥 玩法: 1.先让孩子自己比较一下鳄鱼和黄瓜,然后再给他讲讲它们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绿色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 2.你先在黄瓜的1/3处用刀子切开,插上牙签支起来,就做成鳄鱼头了。 3.再把橡皮泥搓成几个小圆球,用牙签挑着插在黄瓜上,做鳄鱼的眼睛、...
2007-05-25
对一些动作不太灵活的小朋友,我们常会形容他们「论尽」、「笨手笨脚」。这些儿童在处理日常生活细节如执书包、进食或梳头时都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一般而言,大部份小朋友只要稍加提醒,鼓励和协助,便可将问题改善,但若经过长期协助仍未能解决问题的话,便要考虑找物理治疗师评估儿童是否有发展性协调障碍了。 发展性协调障碍的表征在小学阶...
2007-04-06
关于孕妇能不能吃鱼油,一直有争论。但最近澳大利亚的专家一项历时近3年的调查证实,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补充鱼油,那么她的孩子在初学走路时,手眼协调能力要更强。 据美国每日健康新闻报道,西澳大利亚大学儿科健康研究人员对98名孕妇进行调查,让一部分孕妇服用4克鱼油,另一部分服用4克橄榄油,从怀孕后20周一直持续到分娩。...
2007-01-01
动作协调的涵义 动作协调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极其普遍,如走路、用筷子吃饭、拿笔写字、骑自行车上街等,无一不是动作协调的表现。心理学上的动作协调是指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身体各有关部位的各个动作之间能够协调配合,顺利而连贯地进行。当完成某种活动的各个有关动作之间没有达到协调之前,则活动时常常会觉得特别费力气、紧张,动作...
2006-07-12
新华报业网讯 这是一组司空见惯的儿童“问题行为”:孩子好动不安,无目的跑来跑去;组织和技巧性活动能力差,常丢三落四;易碰撞跌倒,笨手笨脚,系鞋带、扣扣子、跳绳等均较困难;读书常漏字窜行,计算粗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急躁,爱哭闹粘人,与人交往能力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近获奖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出现上述表现,...
2006-01-02
“小孩不敢过独木桥,小孩总是把鞋子穿反,小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孩写字笔画老颠倒,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有些家长就认为小孩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会好,或者有的家长就认为孩子的智商有问题。其实不然,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跟他们的生理、心理协调能力...
2005-12-20
新华报业网讯 中大医院儿科近日对南京地区2486名6岁至11岁的学龄儿童调查显示,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 中大医院儿科主任唐洪丽教授介绍,从接诊情况看,现在各种行为、感觉异常的孩子明显增...
2005-09-15
昱仁上感觉统合课已经有三年,上课时间一次一小时,由一位职能治疗老师带领三位小朋友,做一些平衡、攀绳、左右协调等大肢体活动。 今天另外二位小朋友都请假,老师特准在门外观看的弟弟也可以一起进去玩。弟弟很兴奋地跳了进去,跃跃欲试,老师示范的第一项活动是从斜坡坐滑板下来,途中左手要抓一只放在椅子上的乌龟玩偶,再投入右前方的...
2005-08-29
专家分析,运动减少、“成长圈”太小是主要原因 新华报业网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家长学校日前举办了一场健康讲座,讲的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早期发现与防治”,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近300人听课,有的竟然是一家5口齐上阵。听课家长们普遍感到困惑: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毛病”却越来越多了?记...
2005-07-25
本报讯 蛇爬、海豹爬、毛毛虫爬……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换着各种姿势,分组在操场的垫子上被老师训练着进行爬行。对于小学生“回炉”练爬行,有的教育专家却对它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上周,石景山古城二小举行“名师工程”展示活动,年轻体育教师王雷的“爬行”示范课,因其新颖、轻松的上课场面,引起...
2005-05-20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腹产孩子越来越多。一些儿科专家指出,剖腹产生的孩子,容易患上感统失调症。下面的游戏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过关斩将”,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第一关:走“平衡木” 两块大约长2米宽15厘米的长条木板对接在一起,中间和两头最初先垫两本书,让孩子在木板上走。 作用:训练...
2005-04-12
参考书目一、中文部份宋维村(民85)。自闭症与配对组智能不足儿童之相互注意协调能力、情绪分享能力、语言发展之追踪比较研究。 国科会奖助报告,NSC-81-0301- H-002-502。姜忠信(民89)。自闭症儿童意图能力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未出版)。姜忠信与宋维村(出版中)。自闭症患者的精神病理...
2005-03-01
二、新近不同的研究发现最近也有一些新的资料并不完全支持自闭症患者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缺陷的假说。首先,Mundy,Sigman和Kasari(1994)选取两组平均生理、心理年龄不同的自闭症儿童为对象,一组平均生理年龄为47.6个月,心理年龄为30.8个月,另一组平均生理年龄为38.4个月,心理年龄为16.8个月,前者个别...
2005-02-25
二、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表现相互注意协调能力在婴幼儿发展的历程可以从表现(production)与理解(comprehension)两个角度来探讨。从相互注意协调能力表现的角度,Trevarthen与Hubley(1978)首先以一名叫Tracey的小婴儿,描述其一岁前早期相互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在32次亲子互动的观察中,...
200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