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ett综合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假想
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融合教育部主任 张红蕾
中心近几年来接受了很多类孩子,比如孤独症儿童60%,语言障碍孩子占20%,轻度脑瘫儿童占10%,Rett症、21-3体、x脆性、AS症等患儿占10%。对于孤独症、语言障碍、轻度脑瘫患者的训练,我们已经初步能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干预,但对于Rett症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区别于其他孩子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呢?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应打无准备之战,要去克服这个难关,我们必须先了解Rett症的所有内容,比如,造成这样孩子的诱因是什么?孩子为什么在2岁前大部分正常,而到2岁后会出现突然的退化,并且孩子的后期治愈率很差呢?为什么呢?
摘自网络信息:
Rett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运动发育的疾病,发病率为1/10000-1/15000女孩。临床特征为女孩起病,呈进行性智力下降,孤独症行为,手的失用,刻板动作及共济失调。其病因及遗传方式尚不清楚。
一、Rett综合征的临床分期:
Ret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并与年龄相关,共分为四期:
I期:自6-18个月发病时起,持续数月。表现为发育停滞,头部生长迟缓,对玩耍及周围的环境无兴趣,肌张力低下。
II期:自1-3岁时起,持续数周至数月。表现为发育迅速倒退伴激惹现象,手的失用与刻板动作,惊厥,孤独症表现,语言丧失,失眠,自虐。
III期:自2-10岁时起,持续数月至数年,表现为严重的智力倒退或明显的智力低下,孤独症表现改善。惊厥,典型的手的刻板动作,明显的共济失调,躯体失用,反射增强,肢体僵硬,醒觉时呼吸暂停,食欲好但体重下降,早期的脊柱侧弯,咬牙。
IV期:10岁以上,持续数年,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进行性脊柱侧弯,肌肉废用,肌体僵硬,双足萎缩,失去独立行走的能力,生长迟缓,不能理解和运用语言,眼对眼的交流恢复,惊厥频率下降。
二、Ret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一)九项必须标准:
1、出生前及围产期正常;
2、出生6个月(可以到18个月)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3、出生时头围正常;
4、5个月到4岁头围增长减慢;
5、6个月至2岁半丧失已获得的有目的的手的技能,社会交往能力下降;
6、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严重受损,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7、手的刻板动作,如书写、洗手、拍手、拍打、咬手,绞手,搓手等,在有目的手的运动消失后出现;
8、1-4岁出现共济失调步态及躯体的失用;
9、直至2-5岁,才能作出尝试性的诊断。
(二)八条支持标准
1、呼吸异常:清醒时,间断地呼吸暂停,间断地过度换气,屏气,凝视,强迫性地吐唾液、空气;
2、脑电图异常:慢波背景或阵发性的慢节律;痫样放电,惊厥发作可有可无;
3、挛缩:与肌肉的废用和肌张力不全有关;
4、惊厥;
5、周围血管运动异常;
6、脊柱侧弯;
7、生长迟缓;
8、萎缩性小足。
(三)七项排除标准
1、宫内发育迟缓;
2、内脏器官增大或其它蓄积性疾病体征;
3、视网膜病变或视神经萎缩;
4、出生时的小头;
5、围产时获得性脑损伤证据;
6、存在着肯定的代谢性疾病或其它的进行性神经病变;
7、因严重的感染或头部外伤而获得的神经病变。
三、鉴别诊断:
Rett综合征在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易误诊为:孤独症、脑性瘫痪、脑炎、婴儿痉挛症、结节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尤其是孤独症,需重点鉴别。
四、治疗
由于Rett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故无特异性治疗。主要靠加强护理及对症处理。
1、理疗:增强运动能力,减缓关节、肌肉的变形、挛缩,协调平衡;
2、听音乐及与患儿"玩耍",可增强患儿的注意力及交往能力;
3、手术治疗:对弯曲的脊柱手术治疗,使躯体重新获得平衡,阻止脊柱的继续变形;
4、抗惊厥:对有惊厥发作的患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5、其他:大剂量VitB6及镁对有孤独症表现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溴隐亭及纳洛酮使部分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以上网络信息对于Rett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及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此说明Rett综合症不但不可治愈,而且原因不明,它会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症状,更可怕的是这种病症在不同时期在语言方面、运动方面、神经发育方面等都相应出现退化现象。至今世界上对Rett症的孩子没有针对除病的好方法,也只能是对症治疗,当然对孤独症孩子也一样,不过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毕竟有了几种初步可循的方法,比如,ABA行为分析法,结构化训练法,RDI人际发展干预法、自然训练法、听统、感统等,还有食物疗法、排毒疗法等。
我工作六年多来接触了八九例Rett综合症的孩子,他们的表现确实让老师很无奈,尤其是李××是典型的例子,在她八九个月来中心咨询时,发现孩子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呼之不能应答,但运动发育还好。当时怀疑孩子有孤独症,让家长在家多观察,随时注意孩子的变化,到1岁左右孩子的语言和正常孩子无多大差距,这时妈妈就放心了,把孩子送到亲子中心,可到孩子两岁后,突然就不说话了,妈妈带孩子到三附院诊断为孤独症,这样按训练孤独症的方式训练一年后,孩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语言方面、运动方面、认知方面不断退步。2009年3月份又到中心,通过观察发现孩子除了孤独症的表现外,手部的非功能刻板动作增多,时有惊厥发作,而且经常唉声叹气,语言理解能力处于3个月左右水平。通过6个多月的训练,孩子的语言有了明显进步,但认知理解能力很难提高了,问题处在她们的记忆能力很差,今天教会了,明天就忘记了,一旦通过努力强化会的目标,下步强化的量小了,或方法不对了,孩子马上就会出现反跳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首先我在想为什么?
1、为什么这种病都发生在女孩子身上?
2、为什么她们在孕期及围产期发育正常(真的正常吗),出生6个月或1岁半以前精神运动发育正常,而以后会出现退化现象呢?
3、为什么她们后期会出现类似脑瘫儿的症状?
4、为什么她们很多孩子对自己的手指特别迷恋或自虐?有的孩子不停地在眼睛前摇晃自己的双手,有的孩子不停揉搓自己的手指,有的孩子不停啃咬自己的手指,有的孩子手里不停拿一物体搓玩等等。
5、为什么她们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而且遗忘的速度如此快呢?
自我分析:
1、既然这种症状只发生于女孩子身上,这说明Rett症是一种遗传病(或基因突变性疾病)。根据遗传学分析,可能是父亲身上的X染色体出现了问题儿造成的。
比如: 父 母
XY——————————XX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XX XX XY XY
· ·
因此通过基础配对,只有父亲体内的X染色体出现问题,她们所生的女孩子都会被遗传。
2、为什么孩子在早期不出现症状,而到6个月-1岁半后出现退化现象呢?
XX XX
· ·
我们是否要分析一下两根X染色体的功能分派问题。孩子的成长发育在1岁以前以运动为主,与各器官的感觉刺激为主,我们会发现女孩子都比男孩子说话早,这是否说明妈妈的X染色体在早期起着主导地位呢?女孩子的精细动作比男孩子发展的早,这是否也是妈妈的遗传起主导地位呢?孩子在1岁半后会独立行走,努力适应环境,学着探索新生事物,女孩子就不如男孩子强,这是否说明1岁半后爸爸的遗传基因开始起主导地位了?如果有问题的基因1岁半后没有改善,她不但不能和无问题的基础协调发展,还会出现干扰信息,使正常的遗传优良基因也不能正常发展,这样就出现了不进则退的现象,尤其在运动方面,男性是起主导地位的。
3、那么男性X染色体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根据孩子的病变情况,它并不像21-3染色体的孩子是一种静态不变的染色体病变,他们都有统一的症状,但他们的功能并不衰退,即使你不干预他,他照样会自然进步,但Rett综合症就不同了,这是否与X染色体的相互制约有关?
X X
·
男 女
就像爸爸、妈妈一同来教育孩子,我们是否看过《情之缘》里的那个小男孩,由于妈妈是婚前和别人生的孩子,后爸知道后对孩子和妈妈的折磨就没有停止过,母亲的教育方法再好,也抵抗不过父亲的暴力伤害,最终孩子因精神崩溃而停学,全靠吃抗精神病药来维持,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再好,难道成精神病人后成绩能不倒退吗?后来由于母亲的极力反抗,给孩子找到了亲生父亲,并和爸爸离了婚,这样孩子在父母的共同协调关爱下,才能重返校园继续学习。
内部先天因素和外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同的,如果男性遗传基因根基是千疮百孔的,就像盖房子随着楼层的逐渐增多,早晚有坍塌的一天,比如,四川汶川地震,为什么那么多学校的房子会坍塌,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明白,不是一开始怀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出问题,其实隐藏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问题就会突现,所以Rett综合症的不同时期表现,不是偶然或后天,它是先天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不到时间没有表现出来而已。那么,我们知道是男性染色体出现了问题,那么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脑波出现异常表现,这说明运动中枢、语言中枢、认知中枢的神经发育到一定时期出现错乱或神经营养失调等,根据以上猜想,我们如何针对Rett综合症进行干预呢?有待探索。
4、那么对于Rett综合症儿童的干预,什么时间最佳?
既然假设是父母X染色体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我们只能在改变基因上入手,但现阶段这种基因转变技术远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我们只有用外界的刺激促进X染色体自我修复,那么如何才能系统化更能行之有效去训练治疗呢?
①首先从营养的角度入手,以中医理论辩证论治,从补阳入手是否可行。由于孩子出现运动失调,应是阴盛阳衰的表现,可以让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详细了解孩子各脏腑的气血功能,给予扶正祛邪的治疗。
②早期对精神运动的强化刺激,从而预防肌肉痉挛,共济失调的出现。比如,理疗按摩、药浴补体、游泳等自我协调的反向刺激。
③语言早期强化理解性干预,很多孩子早期的语言能力都是建立于自我反射之上,互动性理解语言较差,大多数孩子会出现孤独症孩子的症状,因此,需要早期在语言没退化之前,就进行大量强化刺激。
④营养修复脑神经的药物,有必要加以应用。
⑤这样的综合性训练,需坚持到12岁以上,有待脑细胞完全成熟后,孩子不再退化,我们才能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