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的暴躁情绪
在发育障碍儿童提出一些被他们认为是过分的要求时,通常会有情绪上的反应,即我们常说的发脾气(throw tantrum)或暴躁情绪,这种暴躁情绪可能严重地影响孩子们学习到适当的行为。你的孩子的情绪问题也许比小,如只是尖叫;也许比较突出,如打人、抓人,或咬大人或其他的孩子,猛躺在地上,捣动家具,摔碎杯子,或咬自己造成自伤,用头撞墙,等等。有的时候,暴躁情绪持续不长,只有几秒钟或几分钟;而有些孩子则会持续数小时的发脾气,甚至成为一天中的主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有时甚至需要采取身体限制和服用镇静药。随着孩子的长大,更加身强力壮,暴躁情绪会变的十分的棘手和难以控制,也会对照料着形成威胁。有时,当孩子处于暴躁情绪中时很难靠近,当情绪过去之后,就显得非常安静并有完全的自控能力,这就使得有些人认为,暴躁情绪是“故意的”,而忽视了它有深层的情绪问题。
1. 暴躁情绪一般情况下是孩子在遭受到挫折后的一种反应,诸如失去了一种物质强化物或常规被打乱。
2. 如果你妥协(放弃要求)或对此大惊小怪,暴躁情绪会加强。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如果对孩子的发脾气行为或自伤给予注意和关怀,他的就会发挥和增加使用这类行为。
3. 暴躁情绪会因为你对它的忽视而消退。只要你能够忍受孩子的发脾气和由此带来的混乱局面,只要孩子没有闹到对他自己构成伤害,只要你坚持夸张地表现出“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姿态。忽视(消退)对于大人有时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在行为逐渐减退之前,孩子会继续他的发作,经常会达到一种“颠峰”状态(也被称作“消退爆炸点”,extinction burst)。隔离(转移开或将孩子置于与周围隔绝的地方)有时是一种处理暴躁情绪时容易实行的方法,(使用它可以使教师不要忍受太多的混乱)。但切记,对于那些不想上课的孩子来说,隔离是一种奖励,因为他宁愿被隔离,这就会使你的隔离措施失效
4. 如果暴躁情绪的起因是由于孩子受到挫折,那么如果让他脱离挫折环境会使他减弱情绪的发作。另一方面来说,总是脱离挫折环境,孩子未必能学到许多东西,相反孩子必须学会不使用暴躁情绪处理挫折环境。
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当你第一次开始与一个孩子上课时,(告诉他要坐好准备上课了)这个孩子就开始爆发情绪(发脾气),这样以来,你可能就退缩,甚至放弃了你的要求。孩子们常常是使用这种强烈和原始的行动控制父母或其他的大人,他们可以说是控制大师。其结果是,是他们在决定他们一天之中要做什么,要怎样做,而你则只能遵守和听从。
从孩子的角度来解释的话,可以说他们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困难:不理解现在是怎么回事。暴躁情绪和攻击性行为都可能是他们因沟通不畅而遭到挫折时的反应形式,是他们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不能成为你容忍孩子继续他的行为的理由,我们都有过因沟通不畅而遭受挫折的经历,你无法给一个惊吓老师的孩子,
切记,一旦孩子安静下来2-3秒钟,就要夸奖他现在表现很好(“坐得真好!”),并立刻开始你的课题(如果你延迟对他发出指令,这个延迟可能就是对他刚才发脾气的奖励,暴躁情绪会持续)。你的原则是对孩子安静下来的时间逐渐提高要求并进行强化,即强化他不发脾气的时间。
我们所能够讲的是,暴躁情绪与“傻闹”、“疯狂”、“心理变态”(psychotic)没有任何关系,尽管有时的情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些孩子是如此激烈地自残,他们要自己的手,撞自己的头。统计数据(Lovaas & Simmons)另人吃惊地表明,暴躁情绪和自残行为对与孩子来说可以多么有效而又方便地表达出他们的意愿:无论是希望得到 亲情和关注,还是希望你停止对他的烦扰,停止对他提要求。事实上,我们对暴躁情绪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有理由的。
处理暴躁情绪时要把握的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被孩子的行为吓着,你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孩子看起来似乎是“傻闹”,但不是这样,他是在尝试着控制你,他是否是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企图并不重要,他的确很擅长这一点。他看起来越是在傻闹,他越是在吓唬你,他会越脑越狠。患者的这种行为在许多年里都另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医生感到困惑。事实上,像任何人一样,你的孩子更想对周围的环境掌握主动权。你要做的是:不要由他去,主动权在你手里。
很少有人意识到,只要能抓住时机坚持原则,是可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使他保持“常人本色”,继续学习,脱离麻烦。
许多发育障碍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重复性、刻板性举止,如晃动身体、扭曲身体、旋转、挥动手臂、凝视、拍打、转动眼珠(eye rolling)、斜视等。我们将这类行为称作“自我刺激”(“自我刺激性行为”的简称),因为孩子在使用这些动作“刺激”他们自己。刺激可能是视觉的、听觉的、或触觉的。自我刺激行为通常是重复的和单调的,它们可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发生。自我刺激行为在发生数量与频率上与其它的更具社会性的行为互补。如果其它的行为发生率高,则自#p#分页标题#e#我刺激行为就低。很显然的是,孩子“需要”刺激,如果他不能从适当的行为中得到这种刺激,就会寻找自我刺激。事实是人都需要刺激,可能是为了神经系统的活力。晃动身体、凝视,以及旋转就像是神经的食物,如果没有它们,孩子的神经系统就会恶化或萎缩。从这一意义上讲,自我刺激对孩子是必要的。如果你没有更多的适当行为提供给孩子,就要考虑让他继续自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