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症儿童常见进食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获08年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8.11
本文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发表于《南京特教学报》2007年第一期
发表于《苏州特教研究》2007.12
摘要: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着严重的进食问题,如挑食、厌食、拒食、不进食、对食物不感兴趣等。这些常见的进食问题如果长时期地得不到矫正和治疗,不仅会降低嗅觉和味觉的正常功能,还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进食心理情绪和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如何让孤独症儿童养成正确、良好的进食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孤独症 进食问题 原因 对策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Autism)。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主要表现有:人际交往障碍:不愿与人交往,缺乏对视,分不清称谓,不合群、无语言或只有很少语言或只是鹦鹉学舌的仿说,言语发展严重障碍;情绪与行为异常:对物品有怪异的兴趣和玩法(如长时间旋转某物),长时间重复某些动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闹),对某些声音、画面、广告、很敏感,不知道害怕,危险,肢体粗大运动和粗细运动可能发育不平衡。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在1岁以前几乎不存在厌食问题,只有1/10的家长对孩子的饮食习惯表示担忧;到了3岁,有大约1/5的家长证实自己的孩子胃口不好,有进食困难;3岁以后的一年,厌食问题有所增长;到了4岁,几乎有一半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进食习惯不好,并出现较多的进食问题。而孤独症儿童在心理发育和精神机能方面存在的障碍,同时由于他们的混合性基础感觉发育也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偏差而越来越严重,容易出现嗅觉和味觉的障碍。嗅觉直接刺激大脑的相应区域,嗅觉出现问题时,一方面表现为对气味过于敏感,一方面是对气味反应迟滞。如对香臭不分,不能感受的到臭味等强烈的恶性刺激。而味觉出现问题时,不仅不能产生各种刺激的正常反应,还会影响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使他们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导致挑食和厌食的主要原因。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阻碍着孤独症儿童的进食?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几岁的孩子对食物失去了兴趣?我在长时期地与他们亲身接触中,以及长时间地从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影响孤独症儿童进食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以下五个原因是从事孤独症教育工作所必须重视的。
一、不适应新环境所引起的进食问题及对策
在孤独症儿童在入校前,我就针对他们的进食情况、厌食情况、嗅觉和味觉的分辨能力、入校前家庭情况、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向家长进行了先期的调查和了解。在家长的回答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孤独症的儿童都存在着严重的进食问题。
孤独症儿童入校前接触的环境是家庭,接触的人主要是父母,他们在生活中不愿意接触他人,也不愿意接触其他的小朋友,甚至更不习惯和那么多人在一起生活、学习、吃饭、游戏。他们习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也适应了父母带给他们的那种生活方式及进食习惯。孤独症儿童入校后,原来温暖的家庭变成了陌生的学校,原来亲切熟悉的父母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在精神、情绪和行为上都会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反常甚至是抵抗。而学校统一的进食时间,新的进食环境,新的进食餐具,新的饭菜口味等,都在无形中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冲击,让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适应。孩子们依赖家长的心理也在陌生的新环境中遭受到了挑战,新的进食要求与以往在家里的要求之间的不一致又是一次冲击和挑战,使他们在进食方面出现了不适应、反常以及抵抗行为。
丽丽,据父母反应入校前进食情况良好。刚来到学校后不久杂器进食方面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总是呆呆地看着餐厅的某个地方或自己玩耍餐具而不进食。强迫她吃,她会哭、会呕吐、会突然尖叫起来、拍桌子,情绪暴躁不安,有强烈地反抗行为。针对丽丽的进食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进食方案,并为她制定了IEP。以尽快适应学校的就餐环境,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培养她养成正确、良好的进食习惯,作为个别化教学的长期目标。对于丽丽出现的进食问题我做了如下三个尝试:
1、做好情绪稳定工作,尽快消除她的分离焦虑和进食前的不愉悦情绪。首先我利用音乐陶冶法,如放一些轻松的,欢快的轻音乐作为背景来稳定丽丽的情绪。其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法诱导进食。在她进食前做一些小游戏,如“我们来做小白兔吧,小白兔最爱吃青菜了”,以自身的表情、言语以及情绪来渲染她的进食情绪。让她知道在学校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能树立自信的事情。再次,在学习生活上我都时刻关心她,并精心留意着她的一举一动。给她更多地关爱,让她亲近老师,能感觉到老师的爱和学校的温暖。只有孩子从心理上真正的适应了学#p#分页标题#e#校的环境后,才会在心理上消除这些进食问题,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和教师的课堂教学。
2、尽量创设一种宽松的进食氛围。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进食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让她们从内心上真正地喜欢在这样自然、轻松的环境里进食。学校餐厅的墙饰、色彩、桌椅的高矮、餐具的大小等, 都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进食。如有的孩子因为餐具对他们的小手而言太大,所以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就会降低,这时教师应该尽量纠正这些不适当的环境因素,来提高他们的进食兴趣。
3、家校合作,同步教育。针对丽丽的进食问题我和她的父母联手为她制定了“每日进食情况表”,记录她每天进食的情况、进食时的情绪反应以及行为表现等,并和她的父母一周一面谈。老师在学校里进行强化教育,家长配合老师在家里进行纠正教育,通过记录我们发现丽丽的进食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样家校的双重教育下,丽丽的进食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两个月后,丽丽在学校的进食情况已经慢慢趋于正常。
二、原有的饮食习惯所引起的进食问题及对策
孤独症儿童从家里来到集体中,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家庭中形成的饮食习惯,如常见的挑食。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存有刻板行为,使他们对进食的食物有了局限,只吃几种食物或只吃固定食物。有的孩子不吃某种食物是因为家长不喜欢吃,抑或是家中从来不吃,孩子不愿意接受这些新鲜的食物和刺激,是导致孩子形成挑食的主要原因.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孩子出现的进食问题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的认知和自理能力.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改善自身在进食方面的挑食行为。
小辉,吃饭时喜欢挑三拣四,只吃肉,有时会不停地吃,没有食量的限制,而对不喜欢吃的蔬菜、豆制品等却一口也不吃.强迫他吃,他会呕吐,会扭头拒食,情绪会突然暴躁,有时大跳,还会不停地跺脚。后来我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小辉的父母自身就存在挑食的习惯,家中从来不买也不吃某种食物,认为芹菜、萝卜等蔬菜有异味,豆制品不好吃,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也由不接触这些食物而渐渐地变的不吃这些食物了。针对小辉的进食问题,我做了如下的四个尝试:
1、强化意识,消除和改正挑食观念。首先我在班级中尝试着开展“多吃蔬菜身体好”的主题班队活动。在餐厅和活动区域投放相关食物的图片、书籍、挂图,让孩子们认识蔬菜。让小辉每天都有意识地多看这些图片,并给他讲解蔬菜的营养和对身体的作用,让他首先从思想意识上接受这些蔬菜。其次,重点的强化意识,让他从情感上消除对蔬菜的厌恶,转而能接受并喜欢上这些蔬菜。
2、利用正强化法有意控制蔬菜的涉入量。每次分发饭菜的时候,我都会有意识地告诉小辉,要先吃蔬菜,蔬菜吃完了才可以吃肉。刚开始的时候,小辉不愿意吃蔬菜,而且速度都很慢,但是他看着香喷喷的肉,他开始吃一些蔬菜但只有几口,而每当小辉能多吃一口蔬菜,我们就及时的鼓励、表扬并奖励。慢慢的增加分发蔬菜的分量,直到他吃完正常蔬菜的分量为止。当小辉出现不挑食、不拒吃某类食物时,我立即给他以强化奖励的诺言,奖给他一面小红旗、讲一个好听的故事等,使他在强化物的刺激下,逐步地能尝试吃各种食物。奖励的强化物刺激量应由小到大,时间应由短到逐步延长,从一天不挑食奖励一次,到两天、三天不挑食奖励一次。当小辉逐渐不挑食时,成人可以逐渐撤除强化刺激,让他回复到自然状态。
3、以饥激食。使小辉每餐前都保持“空腹”,产生“饥饿状态”来刺激大脑食欲中枢产生食欲,使他饥不择食。
4、尽可能地让小辉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营养食品,扩大选择范围。我告诉小辉的父母,在他进食时要有意地让他尝一尝更多的食品,每餐食物品种要多样,即使他不喜欢吃,不愿意吃,也应该让他尝一些。只要他尝了,就说明他有接受新事物的勇气,就可以改掉只吃几种食物的刻板行为。 现在,小辉的进食情况也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三、家长的过分宠爱所引起的进食问题及对策
通常在家里,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品时,家长并不是劝说或讲道理,而是一味地迁就;而当孩子表现出喜欢吃某种食品时,父母则会让孩子多吃,这也是引起孩子不能良好进食的原因之一。有些孩子喜欢家长喂饭,喜欢吃零食。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偏食情况,非但不教育还喜滋滋地炫耀自己的孩子门槛精、派头大。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形成了偏食的坏习惯。实际上,正是家长的纵容才使孩子吃饭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吃自己喜爱和可口的食物是人的天性,而家长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这种“天性”,就可能使孩子得不到平衡的膳食,从而导致孩子身上发生食物富足型的营养不良。
齐齐,喜欢吃署片、巧克力、虾、蟹等固定的食物。喜欢吃零食,基本上不吃正餐。强迫她吃,她会用手捂住嘴巴,有逆反动作。由于家长对齐齐的宠爱,进食时,总是任孩子喜欢吃的吃,不喜欢吃的任由她丢弃,就怕孩子不肯吃,吃得少,久而久之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针对齐齐的进食问题,我也做了以下三个尝试:
1、父母要以身作则。我和齐齐的父母#p#分页标题#e#取得了很好的沟通,让齐齐的父母首先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为齐齐树立良好的进食榜样。做到自己不偏食、不挑食,也不讲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之类的话,对各种食物应表示出十分喜欢吃的情感。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孩子也喜欢吃给类食物。同时还要配合好我来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可以让她试着吃,要慢慢适应,但不要强迫她吃,以免造成逆反心理。
2、严格控制孩子吃零食,让孩子在正餐时有饥饿感。课间我有意地转移和分散齐齐的注意力,增添了很多有趣的课间游戏。还可以从控制零食的涉入量入手,先多后少,直到不给他零食,让她在正餐时产生一种饥饿感。
3、利用语言引导她接受新的刺激。针对齐齐只吃固定的食物不吃正餐,这是由于她畏惧新的刺激,不敢尝试新的食品。于是正餐时我就在她面和她一起吃,并用语言引导她,如“好吃”,“香”等来引起她对食物的兴趣,让她吃进第一口,并及时的给她奖励,并鼓励她接着吃第二、三口。这样反复的强化,现在她已经愿意吃正餐了。现在齐齐的进食情况也有了改变。
四、进食能力所引起的进食问题及对策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不能够自己主动地进食,需要教师和家长辅助。经我观察,其实孩子的进食能力和家长有着莫大的关系。孩子自己不会吃饭,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认识,便松懈了对孩子能力锻炼和培养的机会,经常喂饭给他们,造成他们不能自己独立吃饭、不会正确拿勺子、不会干稀搭配、咀嚼慢、吞咽慢,不会饭菜搭配进食等,使孩子缺少了吃饭的锻炼机会。
亮亮,入校前不会拿勺子自己吃饭,一口饭含在嘴里可以嚼半个小时才咽下去。后来我了解到亮亮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妈妈请了一位阿姨在家里照顾他,由于他吃饭的速度很慢,阿姨就经常给他喂饭,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依赖的习惯。针对亮亮的进食问题,我做了以下三个尝试,他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饭了,而且吃饭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1、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我和亮亮的家长取得沟通后,就大胆地尝试让亮亮自己吃饭,并教给他握勺子的方法,教给他嘴部咀嚼的方法,教给他手指操的做法。同时,我还建议家长给他们多吃一些稍硬的食物以增加磨牙的咀嚼功能。
2、应用过度纠正法来帮助学生学会拿勺子。针对亮亮依赖喂饭,自己不会拿勺子进食的问题,我首先让他练习拿勺子的动作,当他拿错时,及时地纠正,并继续联系正确的方法。当他拿勺子的动作和方法正确熟练后,练习下一个步骤拿勺子舀水,当他把水从一个碗里舀到另外一只碗里而且水从勺子里不漏出来时,便立即给他鼓励。在教学中我还相应地开展了手部肌肉运动操、手指灵活运动操,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并在精细课上让他们穿珠子、舀珠子,充分让学生的手指运动起来。
3、注重其他学科的共同渗透。我在美工课中让学生用橡皮泥来捏勺子,让他们拿勺子练习进食的动作,让他们学习捏馒头、花卷等食物来因势利导。常识课上我带他们去认识餐厅,让他们每个人拿拿勺子再度认识勺子、碗等。
五、力求得到教师关注所引起的进食问题及对策
得到教师的关注是学生所渴望的,孤独症的孩子也同样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而刻意在进食方面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
小明吃饭时总是坐不住,有时会突然地跳起来,有时会有意地跑来跑去,以吸引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让他坐下来后他会继续吃饭,可是当教师的身影离开时,他又会站起来,只有教师站在他旁边他才肯乖乖地吃饭。据小明的妈妈反映,他在家里吃饭很乖,而在学校里进食就出现了这些异常的行为。他在用他的行为挑战我,告诉我应该关注他、关心他。针对小明进食时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两个尝试,他现在已经不站起来了,而且吃饭也是班级里最好的,还是其他同学进食的好榜样。
1、设置一定的物理屏障。如小明进食时我会特意让他坐在靠墙的地方或桌子的里面,即使他站起来,但是想跑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样无形中给他设置了一定的物理屏障,对他的行为有所控制。
2、控制和减少他站起的次数。每次进食时我会刻意地做在他旁边,每当他想要站起来,我会刻意地用语言对他说“坐下!好好吃饭。”并辅助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吃饭,我还对他能够听到我的语言后的反映(立即坐下来吃饭的行为)给予表扬,而当他站起来的次数每少一次时,我也会立即给他奖励。我还做了他站起来的次数记录,发现经过我的有意提醒后,他站起来的次数明显地减少了。
除了上述提到的五个原因外,影响孤独症儿童进食的原因还有很多,如食物本身的原因、比例、温度、搭配、软硬等。在写本篇文章之前,我就针对班级8名孤独症儿童分别进行嗅觉和味觉的实验调查。从调查的结果中明显地发现,孤独症儿童对于对酸甜咸辣冷热等的味觉刺激是有反应的,但是对于“苦”的刺激就没有反应;而对于最基本的香臭等的嗅觉刺激时,学生基本上是不能够分辨的。所以进食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味觉和嗅觉的功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及时地发现这些影响孤独症儿童进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p#分页标题#e#对策。
以上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发现的孤独症儿童进食问题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实践证明,这些对策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在进食方面出现的问题有着显著的效果。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及家庭的长期努力和配合,才能彻底地改变他们的进食习惯,从而更加有利于孤独症儿童身心和健康的发展,也是鞭策教学和训练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玲等 主编 《早期家庭训练ABC》 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2、Lynn Hamilton著 张春京译 《面对孤独》
3、Eric Schopler,Ph.D 等 编著《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活动手册》
4、王梅著 《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的学与教——教学活动设计2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