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赋自由》(zt)
我经常往返各处,与世界各地的人合作,对象包含教育机构、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所到之处都能看到许多学生尝试规画未来,却不知从何做起。我发现忧心的家长试图帮助孩子,却反而让孩子更加远离他们真正的天赋……
小女孩才八岁 前途出现危机
吉莉安才八岁,前途已经出现危机。她的功课一塌糊涂,起码在学校老师的眼中是如此。她老是迟交作业,笔迹潦草,考试成绩也差。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影响课堂的进行,不是动来动去发出噪音,就是猛盯着窗外看,老师得被迫暂停教课,把吉莉安的注意力拉回来,但她却又开始干扰身边的小朋友。
吉莉安自己倒是一点也不在意,她早习惯被大人纠正,也丝毫不认为自己是问题儿童,但校方却十分忧心。等到学校发函给家长的时候,事态才开始显得严重。
学校认为吉莉安有某种学习障碍,也许比较适合转往特殊教育学校。当时还是1930年代,若是现在,学校就会判断吉莉安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让她服用利他能(Ritalin)或其他治疗过动症的药物。但当时尚未得知过动症是一种疾病,没有现成的治疗方式,患者也不知道可以用药。
吉莉安的父母收到学校信函,担忧之际也立刻采取行动。妈妈帮吉莉安穿上漂亮衣服和鞋子,绑个马尾辫子,然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她去让心理医生诊断。
吉莉安后来告诉我,记忆中她被带进一个橡木墙板的大房间,书架上排着皮革装订的书,站在大书桌旁边的是一个身穿毛呢外套、相貌庄严的男子,他把吉莉安带到房间另一端,请她坐在宽大的皮沙发上。吉莉安双脚几乎悬空,周遭环境让她有些害怕,她担心给人不好的印象,所以把双手压在身下坐着,免得自己乱动。
看心理医生 怕特殊教育
心理医生走回书桌,大约花了二十分钟询问妈妈,了解吉莉安在学校的问题,以及学校认为她造成哪些困扰。医生并非对着吉莉安发问,但一直都注意看着吉莉安,因此让她感到极度不安与困惑。即便是当时幼小的心灵,也了解这个人对她的生命有重大的影响力。吉莉安知道「特殊教育」是什么意思,可不想沾上任何一点边,她真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其他人似乎都认为她不对劲,听着妈妈回答问题的方式,大概连妈妈都这么想吧!
或许我真的有问题……吉莉安这样想着。
等妈妈和医生终于谈完了,医生从书桌边起身走向沙发,坐在小女生身边。
他说:「吉莉安,你刚才都很乖,谢谢你。不过你还得再乖乖待一会儿,现在我要跟你妈妈单独讲话,我们要出去几分钟,别担心,我们很快就回来。」
吉莉安有些惶惑的点点头,两个大人便让她独自坐在那儿。医生走出房间的时候,也倾身把书桌后面的收音机打开。
他们一走到外面的走廊,医生就对吉莉安的妈妈说:「请在这里站一会儿,观察她做些什么。」那儿有扇窗可以看进房间,但吉莉安看不到他们这一边。几乎就在同时,吉莉安已经起身,随着音乐在房间四处游走。两个大人静静站着观察了几分钟,小女生的优雅身段让他们几乎屏气凝神。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吉莉安的动作具有某种浑然天成,甚至可说是原始的成分,而她脸上那样纯然愉悦的神情也再明显不过。
最后,医生转头对妈妈说:「你知道了吧?林恩太太,吉莉安没有病,她只是有跳舞的天分,带她去上舞蹈课吧!」
过动儿与天才 只在一线之间
我问吉莉安后来的发展如何,她说妈妈完全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她告诉我:「我无法形容那有多棒,我走进那间教室,里面满满都是跟我一样的人、坐不住的人、必须舞动身体才能思考的人。」
她开始每周上舞蹈课,每天在家里练舞。后来到伦敦的皇家芭蕾学校考试,获得入学许可,之后进入皇家芭蕾舞团,晋升为独舞者,巡回世界各地表演。这个阶段的生涯告一段落之后,她又成立自己的音乐剧院,制作一系列成功的音乐剧,在伦敦与纽约上演。最后,她结识了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合力创造了#p#分页标题#e#几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包含《猫》与《歌剧魅影》。
前途曾经充满危机的小女孩吉莉安,最后成为享誉全球的吉莉安林恩(Gillian Lynne)。她是极负盛名的当代编舞家,曾为无数人带来欢乐,也为自己累积财富。这都是因为某个人曾经看进了她的心灵深处,某个人曾经见过跟她一样的孩子,并且懂得解读其中的意义。如果换成其他人,或许会让她吃药,要求她不要乱动,但吉莉安根本不是问题儿童,也不需要转到特殊教育学校。
她只是需要展现真正的自我。
你,也一样!
●本文摘自《让天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