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怎样对待学业困难
面对孤独症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困难,以下几个问题提请家长注意:
(1)对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学生的学业要求要有所区别,不能将他们之间横向比较。对孤独症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要求更要有所区别,也不能将孤独症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比较。
(2)不要求孤独症学生全部的时间都在学校里上课,如果能有部分时间在家庭中给予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其效果更好。
(3)不要求孩子学习全部的课程,比如可以只学习主要的课程,或者孩子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学习孩子能够学会、学懂的课程。
(4)培养孩子的学习优势。如果有一两门功课孩子比较喜欢,成绩也比较好,要特别注意培养。
(5)很少有孩子喜欢上学,但起码不能让孩子厌烦上学。作业量需要根据孩子的程度适当安排,让他们少做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比如抄写生字等,适当增加理解性作业的数量,比如阅读等。
(6)不能为了作业、成绩打孩子,这容易造成孩子厌学。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时候,告诉孩子怎么做,不宜用逼、审、考的方法教孩子。
(7)在孩子的理解潜能基本达到极限的时候,不再强求孩子学会。可以转移学习的要求,比如将重点转移到应用已经会的知识解决问题上,转移到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社会经验的学习上。
(8)对低年级孩子,快乐是对学习最好的强化。维持孤独症学生学习,可以有三个基本思路:
第一使用强化(物质或者精神);
第二,让孩子理解上学是必须的,是不容商量的,久而久之,孩子只要不太反感,一些孩子能形成上学的习惯;
第三,让孩子理解上学的意义,让他们知道知识有什么用处。
对中学以上的学生,特别是高中以上的学生,重点要转向让孩子理解学习与生存的关系。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习,不反感学习,比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更重要。
(9)家长教育孩子对待成绩的态度时,千万要结合自我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根据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同程度,来决定怎么样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10)在上学极其困难、难以坚持的情况下,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要强迫孩子,给孩子适当的休息时间,比如向学校申请长期或者短期休学,合适的时候再恢复学业,可能会有利于学业的继续。
当然,社会生活经验、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它们之间具有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联系,关键是看老师和家长能否自觉主动地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几个方面的就读任务既在学校之中,又在学校之外,既在学业之中,又在学业之外。
其实,就读的过程本来也是生活的过程,是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为了追赶、完成功课,舍弃、忽略社会性的发展是不正确的。学业是载体,不是目标,上学是过程,不是目的,社会性康复才是最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