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是该教育训练还是“打针吃药”
在孤独症面前,有的家长坚持教育训练,有的家长则带着孩子到处“打针吃药”。我们这里所说的“打针吃药”,还包括五花八门的“物理治疗”。是教育训练,还是“打针吃药”,这是对孤独症康复手段的两种看法,两种思路导致的两种选择、两种做法,也是两种不同的孤独症教育观。
1.孤独症能“医好”吗
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是人际交往障碍。脑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孤独症主要是因为胎儿发育中的脑神经结构异常所致。于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想法就是:用打针吃药的方法给孩子治病,医治孩子的大脑,大脑治好了,孩子的各种异常行为也就消失了。家长希望能用医疗手段“医好”孤独症,但是,这一思路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现实。
首先,目前医学和脑神经科学虽然能说明孤独症是脑损伤和脑神经结构异常造成的,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脑损伤和脑神经发育异常,现在并没有搞清楚。损伤的机理和损伤的部位也不完全清楚。也就是说,孤独症的病因并没有搞清楚,因此,医疗上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到目前为止,医学上还没有专门治疗孤独症的药物,也没有疗效显著的物理疗法。
第二,孤独症这种疾病虽然有生理上的病因,但是,它是人的心理器官——大脑出了毛病,它不同于人的躯体四肢的病,不同于人的五脏六腑的病,它涉及人的精神成长,涉及人的心理发展,这就使孤独症的康复变得复杂化了。显然,人的精神成长和心理发展是不能光靠打针吃药就能解决问题的。
第三,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这并不仅仅是逻辑推导,而是一种现实状况。自发现孤独症那天起,医学就开始了对孤独症病因和治疗的探索。近几年来,来自于国外的各种生物、物理疗法,一波一波地传入中国,但是,这些所谓的“疗法”,大多处于尝试阶段,充其量也就起一些辅助性的作用,也不表明它对孤独症的康复普遍有效。家长们终日里翘酋以盼,期待着医学能够给孤独症孩子带来特效药,但时至今日,医学依然没有研究出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也许过了若干年后,医药治疗上可能会有突破,但是,目前是真的没有。这就是一种令人无奈的残酷现实。
2.康复训练是切实可行的
当目前医药治疗还无能为力的条件下,那么,拯救孤独症儿童的最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就是及早进行科学化的教育训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受损后,经过大量的康复训练,会显著地改善大脑的功能,会显著地改善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特别是在儿童期,大脑还没有成熟,还正处于发育阶段,经过长期的、大量的、科学化的教育训练,能够改善大脑的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康复。如果说是由于脑神经的损伤或脑神经的发育异常造成了孤独症的发展障碍,在童年期通过教育训练从而让患儿实现一定程度的康复,在逻辑上是成立的。这不但具有现代脑神经科学的依据,更主要的是,许多国内外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成功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二十多年来,我国一些不屈不挠的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应用教育训练手段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这也是无可争辩的现实。因此我们提出,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康复训练的道路,这是目前拯救孤独症孩子们的最切实可行的选择。
3.“打针吃药”的原因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许多孤独症家长仍然还要东奔西跑地“打针吃药”呢?这大致有两种原因:
第一,目前,在世界上并没有治好孤独症的特效药,孤独症家长不了解这一现实状况。只不过是出于救子心切的心理,有病乱投医,有病乱吃药而已。
第二,有些家长可能是对教育训练的原理、对教育训练的科学作用不甚了解,或者是畏惧教育训练的长期性和艰难性,总是抱着图省事、走捷径的侥幸心理。
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由于一味地去寻找灵丹妙药,造成对教育训练的忽视和放弃,其结果都是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浪费,更主要的是耽误了孩子早期教育训练的宝贵时机。我们期望家长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孤独症教育观,重视教育训练,担起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的责任,从而走上一条正确的孤独症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