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小结
训练小结
部门:言语治疗基础部
月份:十一月份
姓名:李源源
早在九月份的时候接到了子淳,记得子淳刚进到教室的时候就裂开嘴巴甜甜的笑,一副机灵的样子,老师们都夸子淳长得清秀可爱,他对新环境没有一点排斥心理。在教室里来回的走动,寻找着自己的“兴趣”,而他的兴趣就是无意义的两只手拿着东西对敲!这使我顿时想到孤独症的刻板行为。
其他表现如:对老师的声音大都听而不闻;注意力短暂易分散也表明孩子的思维不聚拢,听到指令执行的持续性差同时也表明孩子不能真正理解老师指令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物孩子大都不能真正去认知理解,不知道物与生活、物品本身的功能、物和人的关系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口语技能太差,没有同老师模仿发音的基本能力,口周肌肉协调性没出现。各方面的知觉神经是相互连通着的,在干预过程中只有意识到改善孩子各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促进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
根据孩子现阶段的基础水平,我做了下一步的干预训练策略,并做进一步的延伸和运用。首先是在视知觉能力上:要求孩子通过老师的“看我”指令,达到能与老师一比一对视的目标;进而运用在指令和学习语言时必须和老师保持注意力集中,来发展孩子视知觉的专注力。
其次在听知觉能力上:要求孩子执行一些定项指令,改善其做事的主动性与持续性和听觉理解能力,再进一步将指令生活化,通过做生活化理解能力训练来影响孩子生活的秩序感,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接受性语言能力上:建立孩子学说的基本意识和基本技能,借鉴系统化的语言训练和根据孩子的自身发展给予孩子相应的手势辅助和随机引导,使孩子通过基础发音训练和发音技巧的辨别推进“说”的能力的改善。在接受性认知能力上:给孩子少量固定的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生活物、半具体的卡片、人物照片,给孩子指认认识。
转眼之间三个月的训练时间都已过去了,在为孩子干预的过程中让我对训练目标和方向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首先,孩子做事注意力的持续性有了较大的改善;不论是模仿发音或是去指认物品,孩子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老师引导下配合完成!不足的是,孩子每每都会急于跟老师配合了之后想要去做他不受你束缚的事。孩子跟老师学习时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自己自由的在教室中来回走倒会更有趣味;我想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就是如何让孩子在和老师配合学习时体会到乐趣,培养主动学习的动机!那种无意义敲打东西的刻板行为在通过给孩子干预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引导和转移,逐渐减少并趋于消失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想要做这种行为就应积极代偿,或是通过和孩子的互动、玩耍让孩子在此过程中再次体验玩的乐趣、转移兴趣。理解方面通过做定项的指令先是改善了孩子基本的听觉反应能力、听觉理解能力、以及听觉辨别力,进而向生活化指令方向逐渐过渡,例如一些扔垃圾、搬凳子、拿书包、再见吧,等等与生活相关且孩子能独立完成的小事,以指令的方式锻炼孩子去做,在改善孩子听思动反应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自律性和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去做的主动性。接受性语言方面先是为孩子做基础发音:呼之回应(由辅助开始近距离过渡远距离);基础口型闭唇音、吹气音(被动辅助 视觉模仿 视觉辨别);孩子在情境中自发的咧嘴音、撅嘴音(手势提示过渡到有意识及一比一视觉模仿);和与基础音相关的语音,相互交叉练习的短语组合、相关的生活短句、及人物称呼等大量练习锻炼孩子口手小肌肉的协调与统合。这期间孩子又能从视觉的仿说过渡到听觉的仿说,又能从听觉的仿说过渡至听指令复述(限于叠词)!单从语言角度来说孩子相应的软性能力得到了不小的飞跃,这之后的舌尖音,孩子因此具备了相应的软性能力从而仿学的较快,没有了之前存在的各种小阻碍!语言不是单独存在的,如果不结合认知理解所学习的语言也就失去了意义,换句话说学了等于没学。
认知结合语言和理解贯穿进行,在孩子学习了相关发音后结合人、物来认识。例如:让孩子指认妈妈、爸爸、自己、爷爷、奶奶等的照片;或是常见物,如:娃娃、斑马、包包、碗、衣服、米饭、牛奶等,进行指认的时候跟随老师间接性的表达。让孩子建立物与语言的联系,理解物品的所属名称及功能。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人,和物,建立简单的人物关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