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地板时间”的两个目的
“地板时间”有两个主要的目的,有时这两个目的可以一起运作,有时却又互相抵触;不过我们绝对需要同时考虑这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目前最为人所知且遵从的)是:跟随孩子的带领或利用孩子的天生兴趣。为什么我们要跟随孩子的带领?毕竟传统的教育观点长久以来都认为,大人不能只是允许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因为孩子一向只凭直觉做事,如果我们只是跟随他们的带领,他们的行为就不可能符合社会要求。不过在“地板时间”,我们从孩子身上选取线索,因为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和智力生活时,他的兴趣就是主要的入口。观察孩子的兴趣及原本的欲望,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印象,了解什么事可以带给他乐趣,什么事可以激发他动机。如果孩子习惯盯着风扇、一再擦拭地板上的某个污点或喜欢踮着脚尖走路,这些看起来好像是我们极力想要抑制的举动;然而,这些行为的某些部分,对孩子却有明显意义且可带来乐趣。
因此,我们一开始总是先问家长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做这件事?”家长若只是简单说因为他有这个或那个障碍,并不算回答了这个问题。孩子可能有某种障碍或许多问题,但他并不等同这个障碍或这些问题。他是一个具有真实感觉、真实欲望以及真实愿望的人类!如果孩子不能表达自己的欲望或愿望,我们就必须靠着推论猜测他从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中得到了什么乐趣。因此在“地板时间”中,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跟随孩子的带领,并努力加入他的世界。
第二个目的是: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不过我们并不希望在拳打脚踢及大喊大叫的气氛下,强拉他进入,我们希望他是真的想要跟我们在一起。一个孩子可能基于各种理由,选择自我沉迷、漫无目标,或看似退缩到自己的世界里。因此第一个目的的逻辑基础在于:如果孩子看到你能尊重并参与到他感兴趣的事物里,他会觉得与你更亲近一些。我们在第六章已讨论过促成注意力及参与力的方法,譬如:跟着孩子一起在房间里四处晃走,共享他毫无目标的漫游行为。等到孩子开始以好奇或友善的眼光瞄你几眼,而不是感到被干扰显得烦躁或跑开远离你时,这就是共享世界的开始!一旦孩子喜欢跟我们一起参与,我们就能开始协助他精熟本书第二部提到的:如何与人连结、沟通及思考的一些基本能力。至于带孩子进入共享世界的最终目的,则是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同理心、有创意、富逻辑性及反省式思考能力的个体。
那么要如何达到“地板时间”的第一个目的——“跟随孩子的带领”,以帮助孩子精熟这些重要的发展里程碑?这部分就是“地板时间”的精髓,针对六项核心能力以及反省式思考的三项进阶能力,我们费心想出了许多策略,一开始就是先能跟随孩子的带领,接着就是持续诱导孩子真心愿意学习这项很棒的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