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标本兼治”
孤独症儿童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病态行为。例如:对亲人情感淡漠,与亲人的分别与重逢都感到无所谓,和同龄伙伴交往无兴趣,不能理解人际交往规则,刻板地重复一个单调的动作,语言机械死板等。
这些具体的病态行为都是“标”,来源于三个基本的心理障碍:1、情绪、情感发育障碍,2、自我意识发育障碍,3、认知发育障碍。
如果这三个基本问题解决不了,单单靠矫正具体异常行为,就会形成“治标没治本”,使自闭症儿童只能对一些特定的环境作出机械的反映,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例如,孤独症儿童觉得与别人说话是一种折磨,他们萎缩在墙角痛苦地摆着手,说:“不说话,不说话!”更有甚者,会以攻击或破坏行为反抗别人与他说话。没有情感交流的需要,是他们不说话的根本原因,而不与伙伴说话是无法提高言语交际水平的。
孤独症儿童的首要病症就是社会交往行为的消失或者严重异常,而这种病症的根源,是情绪、情感发育障碍。所以我们说,具体的行为表现是外在的结果,而情绪、情感发育障碍是根源,根本问题不解决,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在情感的发展中,认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仅仅是严重的低智商就足以造成情感障碍。认知与情感两者相互作用,而主宰调控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就是自我意识。因此,我们认为,解决情绪、情感障碍、认知障碍和自我意识发展障碍这三个关键因素是患儿康复训练的根本,这就是我们的“治本”。所谓“治标”就是对具体的病态行为的矫正。孤独症患儿的康复训练实行“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