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孤岛”现象实施救助策略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自闭症孩子都有一种“孤岛”现象,他们可能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障碍,同时,也许会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于是专家提醒:尽可能地给予自闭症孩子教育关怀格外重要,他们的症状也许不太可能好转,但其中一些人同样能拥有谋生的手段,找到合适的社会角色。
在北京的某个图书馆内,一到闭馆时间,就有一名图书管理员准时拉上窗帘、关灯、关门……他的严格守时,正是图书馆运作所要求的。这是一位自闭症患者。在某家超市,商品总是放得整整齐齐,因为那里有一个特别专注的理货员,他也是孤独症患者。
来自江西魏俊,患有自闭症,18 岁的他只有孩童的智商,在现场把爸爸称作“老师”。魏俊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其音乐演奏技巧令人称奇。
魏俊从小爱艺术,喜欢二胡、架子鼓和唱歌。魏俊先是自学,后来也专门拜了老师,但是由于患有自闭症智障,很多内容无法理解,老师便先教会父亲,父亲再慢慢地耐心教会儿子,日积月累,加上魏俊的勤奋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终于登上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现在又在父亲的陪同下,晚上在南昌的街道上表演,自己赚取学习费,同样掌握了一项谋生的技能。
所以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这种“孤岛”现象,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发掘,对自闭症患者都是一种帮助。因此,应该尽快挖掘自闭症儿童的特长实施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