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育儿

孤独症康复训练与早期教育(二)

作者: 更新时间:2011-07-12 点击数: 百度一下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措施,能使 6 岁以前发现的孤独症儿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儿童有望在学龄期进入正常学校学习。 

  早期干预的主要范围是儿童的五大行为领域: 

  在运动方面 ,包括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这些运动都可增强儿童的手眼协调性,促进大脑的发育。 
  在语言方面, 包括语言理解、发音和表达。 
  在认知方面, 包括视觉认知,如辨别颜色;听觉认知,如辨别声音;触觉认知,如感受冷热;常识认知:如对数字、大小、长短、上下、颜色等的理解和认识。 
  在生活自理方面 ,包括训练他们自己洗脸、洗手、刷牙、穿衣、穿鞋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在社会交际方面 ,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集体游戏,纠正与他人交往中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怪叫、冲撞等;进行社会交往的培养,使其学会与外界沟通,回归社会。 

  虽然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训练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孤独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了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 好的方向 " 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是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的,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由此,他们将终身成为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负担。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干预工程。训练不同于服药或手术,一个疗程或一个手术后即可明显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训练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几乎在他们成长的全部阶段都需要伴随有训练矫治,因此家长首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具备了以前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 " 孤独症倾向 " ,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被证明唯一有效的矫治途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 "3 — 6 岁 " 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实验证明:孤独症儿童若在学龄前经过训练,他们的智商可以提高十二点!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有关研究工作于 1991 年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研究甚至表明,孤独症儿童学前阶段接受训练后智力发展的潜力,超过了正常儿童,因为研究中同样接受学前训练的正常儿童,虽然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几乎不会发生智商的变化。这个测试结果,证明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并说明 3 — 6 岁是关键期。但许多个案也证实,即使是超过这一年龄阶段,方法正确的训练也会使患儿有很大改善,放弃训练矫治,孩子的状况只会愈来愈差。所以专家告诫每一位家长: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矫治,只要开始就不会太迟! 

  5-8个月婴儿的早早教方案 

  5个月的宝宝更加强壮,更加活泼。趴着时,宝宝可以用双臂撑起上身,伸长脖子看周围的世界发#p#分页标题#e#生了什么;坐着时,宝宝用手支撑着床面,头和身体还有些前倾;躺着时,宝宝喜欢抓住自己的小脚丫,然后把它放进嘴里。到6个月时,宝宝已经能够熟练地翻身;每次爸爸扶着他的掖下,他就借劲蹬着两条小腿不停地上下跳跃。宝宝已经有了移动自己身体的欲望。 

加入收藏
Tag: 婴幼儿 早期教育 自闭症 孤独症 康复教育
上一篇:孤独症康复训练与早期教育(一)
下一篇:孤独症康复训练与早期教育(三)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小呼噜可能让你的宝贝变丑还可能让他变傻
  • 宝宝最重要的探索活动
  • 自制玩具乐趣多
  • 早期教养丰富孩子的语言
  • 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
  • 儿童压力知多少?
  • 育儿问答:牛初乳 1岁以下不能吃
  • 准爸爸优生饮食12原则
  • 日本产妇缘何较高死亡率
  • 育儿资讯:什么情况需接受剖腹分娩?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