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主要从三方面诊断
孤独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诊断:
1、社会交往障碍
婴儿期:表现为回避他人目光,双目对视的缺乏被认为是孤独症的特征性表现,至12-30个月症状更为明显。
2岁及以后:社会交往障碍大都到2岁时才明显,缺乏与亲人的依恋行为,他们在家不跟随父母;当父母返回时也不去迎接,对母亲的亲近没有愉快反应,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
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倾向,喜欢独自活动,和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无兴趣,甚至主动回避,不愿建立个人间的友谊,不了解别人的感受和缺乏同情心,与人之间缺乏正常情感反应。
2、言语交流障碍
2009年一项研究表明,语言技能丧失是孤独症儿童特有的现象。
约1/3的孤独症儿童原先说话伶俐,表达能力强,但至2岁后这方面能力逐渐丧失,甚至完全不会讲话,即使会讲话,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
多数患儿表现语言发育迟缓,不会说话或说话迟,也有根本不会呀呀学语,不会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进行沟通。
也有部分表现为语言形式和语音运用方面的异常,有些儿童虽然说话不晚,但言语的理解能力明显缺乏,经常所答非所问,不会正确应用代词,如常把你、我、他用错,他们刻板重复一些语词,但与环境或正进行的活动无联系。
3、行为、兴趣僵化刻板
孤独症与一般儿童活动内容和兴趣有明显的差异,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活动或游戏缺乏兴趣。相反对某些平常不是玩具的东西产生特别的兴趣,有些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
行为、兴趣及活动,表现繁多,而且在各个年龄段表现不一,有的会有诸多重复动作,如看手、转圈、摇晃等;
重复按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听同一首歌,还有一些强迫行为在睡眠、路线、排便和坐座位时表现明显;
沉迷于某一种或某几种有限的活动行为中,注意力异乎寻常集中,另外,固执于某些特殊的且没有实际意义与价值的规范式动作中,还会有重复刻板的装扮动作出现,如扑动、翻白眼、不经意扭动身体等。
但是作为从事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工作多年的邹主任却认为,那样的一个量表没有作为医生自己的判断准确。他说:“我们认真的聆听家长对孩子情况的汇报,我们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和孩子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况,适当的时候结合一些量表,但是在我们这里实际上我们每个医生都看了非常多,那个所谓的金标准已经在我们的脑袋里了。”在他看来,如果只是根据所谓金标准的量表来判断,无异于会犯照本宣科的错误,这样的误诊也曾经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