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童融合教育真的无法进行吗?

目前,国际通行的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融合教育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
据《公益时报》联合凤凰公益和问卷网推出的调查显示,61.03%的网友认为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可以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生活中;但也有38.97%的网友认为不可以让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而应该在专业的教育学校上学并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在如何保证自闭症儿童获得更好教育的问题上,40.82%的网友表示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35.57%的网友认为应该由政府和学校联合,在专业师资方面加大投入,让普通学校有能力开展融合教育;另外,23.61%的网友认为应该加强自闭症的宣传和普及,让公众消除偏见。

对此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张桂娥教授在远赴三亚进行社会融合游学时总结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经验,张教授认为:
只有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向,有信念,有策略,有方法才能真正的实施自闭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学方案。要掌握教育方法中的精髓,将方法当做武器,认真思考如何与孩子去互动。

针对跟孩子互动的时具体精确的方法,张教授列举了九大过程:
一、观察孩子,保护孩子,记录孩子的兴趣。
二、走入孩子的人心,让孩子真正的接受家长和老师。
三、记录孩子的兴趣,提前满足孩子,让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
四、当孩子接受了家长和老师以后,也要让他们知道他人想要什么,互相满足。
五、在相互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与老师家长融合到一起,做到在融合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六、作为融合游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孩子需要慢慢熟悉每个人的行为规范,环境规范。
七、熟悉每个人的行为规范,环境规范,继而才会真正的体验和学习。
八、孩子逐渐在体验和学习中逐步拓展生活技能,获得生活创新能力。
九、自闭症孩子们在学会拓展和创新后最终走向独立。

不仅如此,张教授认为,在精确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孩子,如在社会游学融合环境中孩子的学习能力到了什么阶段,第一个是听,第二个是看,第三个体验,第四个模仿,第五个参照,第六个是拓展,第七个创新,第八个独立,第九个融入。
张教授对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学员强调社会融合如何去实施,细节非常多,按照爱和自然的理念、爱和自然的方法,爱和自然的九大阶段,针对到每个孩子所需要的细节,要不断地研究与学习。

自闭儿童融入社会就像万里长征,但庆幸的是,还有像张桂娥教授这样的一群人为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做着不懈的努力,敢于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并勇敢坚毅地走下去。相信中国的自闭儿童融合教育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