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整理的RDI笔记 值得很多人学习!
RDI笔记1:RDI 系统
现在的RDI已经完全是系统化的,以家庭为训练基地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美国刚刚开了一个RDI的训练机构。收费贵的很。(RDI现在非常的系统化,任何没有经过他们认证的人或者机构是不可以claim他们有RDI训练的。一经发现会有侵权的问题。)所以我想这也是现在很多的机构没有提供RDI培训的原因。而且RDI是家庭训练为基础的。主要是培训父母。训练师只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所以训练效果完全在于父母的领悟力和投入的力度。怎么进入RDI系统,首先家长需要找RDI的训练师。训练师都是在RDIConnect.com 上的培训过的才可以。网上可以找到所有的训练师的联系方式。找到训练师后,有个首次meeting,简单了解下相关的信息。然后训练师会发出邀请,通过邀请才能进入一个付费的RDIOS的网络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每个月付费$50美金。 一旦进入系统,所有的训练目标全在里面了。现在的RDI首先分两个方面的训练。一个是训练父母的。一个是父母训练孩子的。对大部分的训练目标,检验的标准就是通过录像来看每个目标的完成状态。
父母有六个阶段。一共有50多个训练目标。
第一个阶段:教育培训,我现在就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里有10多个目标。就是逐步了解RDI的理论基础的一个过程。从解释自闭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原因出发来多方面了解自闭的发生机理。然后到了解一些RDI理论的一些特有的解释自闭核心问题的一些概念,理论。以及RDI的大体的规划等等。我后面会专门再写一个RDI理论方面的笔记。
第二阶段:准备投入,基本上相当于对父母的一个过渡的阶段。这里面也有大概7、8个训练目标。主要是帮助父母去怎么样的调整自己各个方面。因为目前不在这个阶段。所以具体有哪些手段。不是很清楚。
第三阶段:计划,这个阶段会有个RDA(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Accessment),这个是一个RDI的很全面的动态的评估。以及全面的评估孩子的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有无其他并发症如,Seizure,ADD等等。具体这个阶段也有7、8个目标。在这个阶段。具体的根据孩子的整体条件,父母,家庭等全方面的考量来具体根据家庭来计划RDI的实施。(我的理解,有到这个阶段的家长请更改或补充)
第四阶段:学徒,这个阶段,父母要学会跟孩子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反馈系统,父母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挑战孩子。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要忽略孩子的反馈等等的一些技巧。父母要识别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交流手段。交流可以是手势,表情,就是,不如只用,阿、恩、恩恩、等等 用不同的语调,强弱等等表达,语言等等不同的渠道。
第五阶段:导向参与,父母到了这个阶段了,才可以选择孩子的目标训练孩子。具体应用RDI的一些特有的手段来学习如何,就是提炼,修改一些活动。减少干扰,根据孩子的程度来稍微有点挑战,但是孩子可以胜任的活动),就是放大那些特定的时刻来让孩子了解一些重要的有意义的时刻,学建筑的都知道。这个中文叫脚手架,实际就是。父母作为向导,要提供一些帮助给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更有信心来完成所分配的任务。RDI的活动要求是真实的。活动以生活中的各个活动为主。比如,扫地,整理衣服,钓鱼等等。因为父母不可能一直跟孩子做游戏。所以RDI一直说父母做RDI是个lifelong的治疗。其实到后来已经不是治疗了。父母后来要达到自觉地就在做RDI的原理来完成活动。达到生活化。RDI是一个untherapy 的therapy。非治疗的治疗手段。
第六阶段:内部化及转移, 前面的5个阶段实际上都是教导孩子多多的参考父母。建立学徒关系。让孩子依靠父母。那么到了这个阶段。父母要学会放手,要教孩子学会少点依靠,更独立一些。能自己独立的内部思考解决问题的阶段。
RDI笔记2--理论基础篇1
学了快两个月了,其实看书,看资料进展都缓慢。主要是理解和消化,再加上本人的懒惰特性。现在才写这个笔记。好了,言归正传,说到RDI的基础。我看了这么多的资料,感觉Dr. Gutstain确实是集合了各个大师的正常儿童的研究,然后应用到了我们ASD人群中去了。把ASD人群的优缺点总结的一清二楚,看得我好心惊。我看DR. Greenspan的书的时候,没有觉得我家DD有多严重,到了G博士这里,一目了然,核心的都缺失了。所以上升了我对RDI的信心。跟着做不会错。版上已经有人把RDI的一些介绍翻译过了。我就不写那些细节的东西了。今天写写我所谓的总结归纳重点。以后有时间,我一点一点地放大各个细节。
进入RDI系统后,我们父母就在第一阶段,教育阶段。里面有10多了PPT的课程要学习。今天,我基本完成了全部的学习内容,总结起来,我认为RDI是两个基础(两个大师)+动态思考及交流(很多个大师)。
脑部神经基础:Dr. Marcel Just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大脑方面的认知基础及大脑在ASD人群中是如何工作的等等方面。是集成了脑部神经系统和心理学的研究。。有关他的信息可以参看http://www.ccbi.cmu.edu/reprints/reprints.htm里面有很多Demo的录像及文章等。Dr. Just 发现ASD人群的大脑是连接不足的。而正常儿童是越来越连接。自闭的儿童一开始可能不同的大脑方面的问题。可是发展到后来,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越来越静态化,越来越依赖于离散的大脑处理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原因的研究方面有各个不同的脆弱的机理原因,然后发展成过程的研究上的表现最后都是一样的。所以NT儿童越来越喜欢创新,变化。而ASD儿童越来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程序。
当ASD儿童越来越大的时候,世界变得越来越富有挑战,ASD儿童会表现得越来越自闭。既然是这样,我们能改变ASD人得发展吗?答案是可以的。因为大脑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器官。人的大脑一生之中都在发展变化,通过学习,ASD人的大脑连接的更好。信息处理的越快。想想我们如果不会开车。我们第一次学习开车。脚踩油门的时候,手握方向盘,我们的眼睛还能看四周的状态吗?我不能。我只能专心的踩油门。得有人在旁边指挥我,帮我才可以。我这个时候大脑只能专心做一两件事。可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我可以轻易的踩油门,掌握方向盘了,这些根本就不需要我专注了。我就能好好的看看路况,好好的欣赏旁边的风景,可以开口聊天了。
ASD的大脑发育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练习。一点一点的学习一个一个小的方面的练习,学习通过表情来判断,通过声调,通过不同的渠道来交流。来增加大脑信息处理的款待。让每一方面的处理都可以轻松化。
人类关系基础:Dr. Barbara Rogoff,UCSC的一个心理学教授,她研究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下正常儿童是如何认识如果思考的。她把这些正常儿童叫做学徒她形容正常儿童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如同Guide(向导)和学徒关系的向导参与。这个就是G博士的整个RDI的干预基础。G博士把这个基础总结成 GPR,正常儿童通过跟父母建立的这个良好的GPR来学习认识这个世界,学会钓鱼而不是父母给鱼吃。向导参与是个以挑战为基础的学习关系。我们总是寻找新的刺激点。向导的作用是建筑一个桥梁来连接儿童过去学过的东西和新的富有挑战的东西。向导通过简化过程,剪掉不重要的东西来支持学徒,通过建立一些limit,减少干扰因素,放慢节奏,回顾经验等等来帮助支持学徒,向导平衡各个方面的挑战:共同注意力的导向,持续增加不确定性,是否任务要求超过学徒的能力,是否学徒反映过渡,哪些反馈要忽略,哪些方面要加强学习等等。而这个正常的导向学徒关系在ASD儿童和父母之间是没有的。我们的孩子没有反馈,或者是我们的孩子的弹性不够,导向学徒的关系有,但是一旦破坏了,我们孩子没有那个弹性的适应能力可以回来重新参与,修正关系的学习的能力。
动态思考及交流:这个是核心的。这里我们就要区分什么是动态,什么是静态。我们的孩子可能很多有很高的静态能力。雨人有超乎寻常的数学计算能力。我们很多高功能的孩子都是IQ正常甚至超常的。IQ首先就是一个测量静态能力的一个标准。IQ高就是静态能力很高。可是这个不能解决我们的孩子的问题。不能让孩子以后有个有质量的人生,能工作,独立生活,有朋友甚至婚姻。那么哪些是静态的能力呢?联系,联系两件事物的能力。黑或白思考方式。不是黑的,就是白的,答案是确定的。细节思考,比如英国的那个自闭的画家,很关注事物的细节。像很多孩子关注汽车轮子等等。部分到整体的分析,比如我们很多孩子玩Puzzle都很厉害,程序学习,甚至可以是很复杂的程度。以规则为基础的思考方式,我们很多孩子估计都这样。这个是刻板方式的原因,而那些是我们孩子缺失的动态能力呢?替换思考,可以想出几个方式解决问题,关键性分析,能很快地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问今天去哪了,在幼儿园干什么了这样的问题,因为太多答案了,我们的孩子不能提炼出关键的东西,足够好思考,我们的孩子基本都是完美主义者,不能用有限的资源来解决一个现实的不可精确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常人群不会因为发音不准就不说了,不关心是不是说得完美,解决问题就好。可是ASD孩子不这样,灰色地带思考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糊逻辑,很多时候,没有正确或者不正确的答案。假设思考,如果能怎么作会怎么样的思考,即性思考,用一些不是用来做这个事的东西来帮助或者做这个事,回想,能回头想想过去的经验,有意义的应该过去的经验,同时思考,能同时处理信息,角度思考,这个是我加进去的,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同人的观点看问题。
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思考方式,那么跟人的交往和交流就用应用的过程。我们的正常交流都是动态的交流。何为静态交流,动态交流?静态交流方面:继承性的社交规则下的交流,比如问好,再见,提出问题,提出要求,回答问题,剧本式的交流,特定场景的规则交流,比如排队买东西,词汇性的交流,而动态交流是基于经验分享的,交流要双方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要有茅盾管理,同情心,有流畅的谈话,中和及共同创造,双方可以 监督及修复,交流是多渠道的,有表情,姿势,声调,惊叹,话语等,交流是谈判式的, 不同角度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G博士的总结特别准确,他说这个世界是非常杂乱无章的。
M:多个的, 我们总会有多个问题或者任何要解决,我们自己也有多个角色:母亲,女儿,同事,妻子等多个角色.我们因此处于多种关系之中, 然后为此要做多个计划.工作计划,教育孩子计划等等
E:永远变化的,这个好理解,我们的世界是动态的世界,所以要求我们随时调整,时不时的要重新检查自己的计划,实施的效果等等。
S:同时,即时,我们同时处理各种外界的信息,对方的衣着打扮,说话的语音语调,表情,手势,说话内容,我们周围环境等等同时处理,一直变化中。
S:意外,惊奇,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完满的按计划进行,下雨天可能打乱出行的计划.生病等等很多意外的事情基本每天都发生.所以在RDI中有个词汇叫做我翻成 生产不确定性,谁中文好帮我翻译一下啊,很多英文不知道怎么对应中文翻译。
I:不完美,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完美的.真实世界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永远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总在犯错误。
E:有感情的,我们不可能无感情的处理任何事物。我们同时运用感情与知识来处理问题。
R:相对的,所有的测量都是基于对比的。我说你很高,可能是比较平均身高等等,都是相对的。
ASD的核心障碍:动态智慧
我们带孩子去评估,基本上如果是自闭:那么三大问题:刻板,交流,社交这三方面来考核.其实这三方面都是一个问题。就是动态智慧的缺少,为什么会刻板,会喜欢控制。因为刻板和控制让孩子有安全感,刻板基本上跟重复的行为是一样的,都是孩子通过这个来寻找胜任感,自己控制也一样,这样才能减少意外,减少不确定性。交流,真正的交流的过程是非常动态的。内容在不断更新,没有人喜欢重复一个主题。交流人的感情,语音,手势等等一直在变化。交流的双方重在通过交流的参与来达到经验共享,好的交流也是建立一个历史的互信的基础上的。交流的双方有共同拥有的回忆等等,所以交流非常动态,我们的孩子没有动态的智慧,何来好的自由的交流啊。社交,这个更是同样的,社交得需要交流,不能刻板,一个交流就可以说是一个社交。社交当然不紧紧是口头的交流,社交涉及更广,可以是参加一个运动,比如踢球,要知道规则。要跟别人配合,这个配合不需要是口头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姿势就可以达到配合的目的。我们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除了语言外的其他的所有的沟通渠道。
G博士有个表格,把静态智慧和动态智慧做了分类和比较,我觉得非常有用,拿出来给大家来分享:

上面的表格了基本上列出来重要的静态智慧和动态智慧,静态智慧比较好理解,我现在就我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解释一下动态智慧!我第二个贴子已经提到了很多了,现在我把上面没提到的点进一步就我的理解能力解释一下。如有不对,请各位高手指点:
合作: 这个非常的明了,现实世界中,我们不能单打独斗,team work的能力在你向任何公司申请职位的时候,都是一个关键的能力。我后面会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讲这个和作,还有三C的关系。(Co-regulation共同规则,Co-ordination共同协调,Collaboration合作)。
共同创造:一起分享经验,分享思考,来共同创造。
同情: 有同情心,能感受对方的感觉。
多渠道交流:多渠道的交流渠道,面部表情,手势,衣着,共同的历史回忆,声调,谈话内容等等多渠道的。
不同角度思考: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我看很多父母询问怎么帮助孩子学会说你、我、他。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问题,我们的孩子具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提高了。你、我、他这些人称代词的问题简直就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规则&修理: 交流等社会交往中,要求双方都是同等条件的。同等的付出与努力,每个方面都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但交流的方式打断了,要有修理的能力。
情绪管理:现实社会中,情绪管理的能力当然很重要。谁也不愿意跟一个动不动哭爹骂娘,摔东西的人交流!
目标设置: 很好的人生规划,这个我相信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目标,我也没达到呢。
计划,准备,预先评估: 做所有的事情,都有预先计划,准备,评估的能力。随时根据新的状况来调整方案。
自信,有弹性: 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楚的认识,有自信,有弹性的面对现实问题!
自我评估:随时评估当下环境自我状态等等。
解决问题:面对不确定的困难,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 所有的动态智慧跟能力方面都是综合的。一个能力里面有另外一个能力,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依据这些各个方面的,没有哪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就比如同情心,这个绝对需要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或者需要事件回忆的能力。试想如果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或者没有事件回忆的能力,能有同情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