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孩子朝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系统性注意与讚赏策略应用 7-6
何谓「系统性的注意与讚赏」?
对幼童而言
小瑞与小兰是幼稚园里的四岁小孩。园里的老师非常关心他们,因为他们两人虽然长的既健康又高大,但是每天早上在园里总是又哭又闹,同学们给他们两位一个外號叫「爱哭鬼」。老师千方百计地哄他们,安抚他们,但是都没用。
后来,有一次的,当他们哭闹的时候,老师尝试著不去和他们接触:而当他们不哭闹的时候,老师就注意与讚赏他们。就这样,仅几天的工夫,小瑞与小兰两人再也不哭了。从此以后,同学们不再叫他们的外號,而小瑞与小兰在幼稚园里的生活也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快乐。
以上实例,具体说明了运用系统性的注意与讚赏,以助长他人表现適当行为的成效。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与讚赏别人,常是影响别人在家庭、学校及工作中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不幸的是,许多人常不经意地疏忽对别人的注意与讚赏-尤有甚者,有些人反而注意力放在一些不良行为上。
假如你说,所谓系统性的注意与讚赏就是去关注一个人,藉著意见提供、眼光接触、触摸或口头讚美等方式来增进某人做出你所期望的行为,那么表示你对此已有正確的概念。
基本步骤--
步骤一:界定或明確指出须改变的行为
运用系统性注意与讚赏的第一个基本步骤,即是明確界定你想要改变的行为。这个过程主要是设计来增进行为的,所以必须精確地指出所要强化的一项或多项行为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描述要减少的负向行为。
另个造成难以界定行为的因素,是大多数的人对行为的操作性定义没有经验,以致经常做了错误的描述。例如「张自强从来不曾自个儿安安静静地玩」或「徐爱丽从未准时做完功课,除非有人在后面叮嚀」或「顾吉德的功课总是做得很草率」等。当我们再仔细检视这些行为时,常会发现这些描述並不完整,也不全然正確。
一个好的定义告诉我们,是谁的什么行为要改变?何时发生?何地出现?
步骤二:行为的计数
第二个步骤是去寻求一个你想要改变的行为的测量尺度与计数方法,因为:
1.它將帮助你了解,將来该行为是否真的在数量上有了改变。
2.你可能发现,你所要改善的行为不如你原先想像的那么令你苦恼。
请记住,要把正向行为当做標的。然而要测量你的技巧是否成功,最简单的方法也许是测量负向行为。例如,你打算增加某个人不打架的行为,那么,告诉你是否奏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看打架的次数是否减少。
行为的计次
教师以纸笔划记学生於课堂討论时,自动举手发言的次数。
以图表记录行为
母亲逐日计算小孩上床前
未收拾的玩具和衣服
步骤三:行为目標的设定
一旦你对擬予改变的行为程度,已完成评量的工作,最好要设定该一行为的目標水准。例如:当母亲发现孩子每天总是留下十四至十五件玩具未收拾好的玩具时,她决定,若能改变至只留下三件玩具的话,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步骤四:选择適当的注意与讚赏
1.注意与讚赏的方式必因人而异。某方式对张三有用,对李四不见得亦能奏效。
2.注意与讚赏的方式要有变化。並將它与一件好的行为配对,你的努力会更有效。
3.特殊方式的讚赏比一般性的注意或讚美更有效。
步骤五:及时与密集的讚赏
注意与讚赏如果要真的管用,就必须在擬增进的行为发生之时或之后立即给予。若是在不当行为之后给予注意,该不当行为可能被增进。即使是金钱之类的重要刺激物,如果在行为出现以后很久才给予,仍然失去效用。
当一个行为正发生或发生后立即提供注意与讚赏的技巧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