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行为管理及治疗—手势及肢体语言
目标:
1.增加学生对常用的非言语沟通方法的理解。
2.增强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理解社会线索的能力。
4.改善学生在班级和团体中的活动。
5.发展语言以外的手段。
提示:
用身体引导、示范、言语、手势或位置等进行提示。要逐渐减少提示,直到学生能独立完成。掌握的标准:
学生十次有九次能做出正确反应,并至少应在另一位老师那里也能做到这一点。 第一阶段:学生模仿手势。
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要求做手势。教师说:“用手势告诉我……”
第三阶段:教师做一个手势,并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
第四阶段:学生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做恰当的手势。
1.用手指指出人或物品的位置,与此同时可以用语言加以说明,例如,“在那儿”,“在架子上”。
2.摸摸肚子表示东西很好吃。
3.用手势表示自己知道答案想要某种东西或该轮到自己了。例如,在有人问“谁要冰淇淋”时,学生举手说“我要”或只举手而不说话。
4.在适当的时候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是”。
5.用手握下巴表示厌倦。
6.表达情绪。例如,学生交叉的东西出现时,身体往后退并做鬼脸。例如,“呸,臭虫”。
第五阶段:学生理解手势并据此调整行为。
1.在教师招手或指的时候,学生向前走或轮到自己做的事。
2.在教师做出后退的手势时,学生向后退。
3.准备理解点头和烟头。创造一个情景,让某人品尝某种食品,然后让学生问那人是否喜欢这种食品。
4.理解表示所要东西的位置或活动的该站(或坐)在哪里的手势。
5.请两个人进行表演,一个人在倾听(身体前倾、看着别人、还点着头),另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看着别处、看手指甲、看书)。也可以用图片表示这一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