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合教育的问题
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如何让孤独症孩子开口说话,如何让孩子学会颜色,如何消除不良行为,已经积累了太多的经验。那么,我们做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孩子还是不能回归主流。问题出在哪里?他们和一般儿童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在于社会性的不同。社会性的提高靠什么?靠环境。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呢?是自然环境。是家庭,是幼儿园,是学校。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融合教育问题。什么是融合?融合什么?如何去融合?融合是将我们的孩子放入一个自然的环境,使其有机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融合绝对不是知识的融合,而是社会性的融合。我经常会听到家长说:不愿意将孩子送到特殊机构里,害怕学到不好的行为。送到幼儿园里,哪怕他什么都不学。和一般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也会改变。融合的前提是什么,什么样的孩子就可以融合了?不是所有的孩子现阶段都适合融合。要经过特殊训练达到融合的条件。那么如何融合,要有阶段性。我们曾经收过一个北京的孩子,因有问题行为被幼儿园拒收。在星外宝贝接受了两个月的训练,我认为可以做融合教育了,于是劝家长将他送进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据老师反应基本上和别的孩子没有太大的不同,而且出现了很多在机构里从来没有过的自发性行为。例如:主动找老师给小朋友求情,“让***下课吧,他表现好了,让他和我一起玩吧!”等。那么,为什么两个月以前孩子就做不到这种融合呢?能力再强的孩子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过度。因此,真正地融合是需要环境和方法的双重结合。星外宝贝”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