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习动机和自信 改变孩子的特殊行为
一般会让老师苦恼的学生,可能是一些难相处、固执、攻击性强、妥协性低或是异常退缩、动作缓慢,以及学习适应差的孩子。在过去临床经验中,这些孩子的问题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相同的行为表征可能是由不同因素造成的,很难有一体适用的方法可以来带这些孩子。但如果老师的专业直觉与包容心够,懂得在正确时间做正确的反应,遵循我们前几个月在文章中所提的多层次班级经营原则,孩子应会逐渐朝正向行为改变。
然而老师在带领孩子前进的过程中,常会因支持系统不足或是自己的信念等因素而中途放弃,最常听到的抱怨是:「他的家长都不管了,我又能怎样呢?」「全班有三十几个人,我怎能只管他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已没有家长的支持,老师会是他生命中唯一的贵人。全班有三十几个人,他却是班级经营过程中唯一的「导火线」,如果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孩子的问题并帮助他,必能增进成人与孩子间正向的互动。
在我的经验中,最需要爱的孩子往往会用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方法来寻求爱,最没有安全感与自信的孩子常会是班上的「火药库」。他们容易出现放弃、拒绝、欺骗、搞怪、掌控、欺压、否认,以及找各种借口等现象。所以问题最复杂的孩子可用最单纯的方式,也就是提升学习自信心改变其行为,有学习自信心的孩子才懂得爱自己与尊重他人。以往我们觉得一定要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才能改变孩子,现在可能是改变孩子的想法与行为,以影响他成长的环境。
教育圈中常提到「提升学习动机以提升学习自信心」,但甚少有人提到:何谓学习动机?如何提升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信心?
学习动机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谈,即价值成分、期望成分和情感成分。
(1)价值成分(Can I do this task?):可解释为对工作表现的信心或判断,受本身能力对于行为表现的影响,往往可从过去成败经验中获得,所以如果在孩子学习有困难时采学习步骤分析或工作分析,将复杂的学习或工作过程分解成具体而易达成的步骤,会增进孩子的学习动机。
(2)期望成分(Why am I doing this work?):指出学习本身的兴趣及重要性,协助孩子设定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与生活化事务相结合,让孩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件可以提升学习动机的事。
(3)情感成分(How do I feel about this task?):学习者于学习时的情绪反应,通常都是较喜欢愉悦感觉的,所以多元教学与游戏式教学的寓教于乐方式,可提升学习动机。也就是说,学习活动中孩子越清楚自己为何而学,过程越具体可行,学习方法越有趣味性,越能提升学习动机。
(4)建立自我期望:先让孩子学会自我要求,孩子在达成后才易建立自信。例如:教师可依孩子能力限定时间与标准,让孩子自己决定作业的材料及完成先后顺序;在安全及经费原则下,让孩子规画自己的休闲时间;设定范围及标准,让孩子自己选择要写的作文题目;让孩子先预期自己的考试成绩,并订定复习计划等。
(5)学习处理失败经验:当孩子犯错,学习如何处理错误及避免下次再犯,要比被情绪性字眼攻击或是接受处罚更重要。与孩子分享自己的错误与处理失败经验,也有助于孩子提升自己面对失败经验的能力。
例如:在孩子开学第一天,询问孩子担心这学期会犯错及失败的请举手,老师也跟着举手,由孩子担心的事去跟他们谈如何避免错误与处理失败,同时将设定的班规在此机会中让孩子内化。
(6)练习如何解决问题: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去营造一个对他更友善的环境以提升学习自信。也就是辨识可能会导致孩子失控的特定情况,了解孩子的限制所在,调整教养方式的先后顺序,并减少对孩子变通能力及挫折忍耐度的全面要求。
当我们对孩子说出:「不行……」「你必须……」「你不能……」通常是因会对孩#p#分页标题#e#子或他人造成立即危险的不良行为,否则我们可多用:「你的想法是……」「你的解决方法是……」也就是在问话中多朝「如何做?」「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在孩子因不愿意跟爸妈到购物中心买东西,只想去看电影,闹得整个周末非常不愉快时,我们要解决问题的对话可以是,师:「假如这个周末爸妈又想去购物中心,而你仍然想去看电影,但爸妈想要跟你在一起,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生:「我们可以去有电影院的购物中心!」师:「这是很好的建议,但万一购物中心没有电影院,该怎么办?」生:「我们可以星期六早上先去购物中心,下午再看电影,或是先去看电影再去购物中心。」师:「非常好的解决方式,我觉得你已经抓到解决问题的诀窍了。」
在思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是比较犹豫或冲动的,就得多加鼓励或诱导,才能帮助孩子厘清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习自信的方法
只要孩子有学习动机,我们便可用下列方法渐次培养其学习自信心。
一、培养责任感:让孩子从做自己可以控制的事开始培养责任感。例如:
1.让孩子照顾年级比他低或能力差的孩子,但事先须提示注意事项并征得双方同意。
2.让孩子在明确规则下成为老师的小帮手,选择的事情尽量符合孩子的专长,例如迷恋网咖而不爱念书的孩子,计算机便会是他的专长,可请他固定帮忙在计算机上打评量试题或是制作教材,一方面提升学习自信,一方面也是强迫学习。但在协助过程尽可能采时间短、次数多的原则,以使孩子经常觉得你需要他。
3.让孩子协助做家事,例如:收衣服、扫地及摆碗筷等,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家的一分子。
二、具体式称赞:在称赞孩子时尽量掌握具体原则,让孩子愿意在下次具体再现正向行为,例如:1.采用完整语句(亦即语句中尽可能含人、事、时、地、物五要素)。2.实时原则。3.采用当事人喜欢的称赞方式。4.善用其它情境,以增强赞赏,如称赞孩子:「你今天好棒!」是较广泛式的称赞;「敏敏今天好棒!作业十题全对!」「敏敏今天好棒!扫地时会将椅子抬起仔细扫干净!」如此称赞便会较具体。
具体而正向的评价通常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进而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