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思维能力及注意力
文/张荣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对无语言的孤独症孩子或基础能力极差的孩子,通过早期干预,无论语言方面或理解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康复,但大多数孩子仍会存在以下问题:就是对大人的指令或在对话时反应较为迟钝,给大人的感觉跟没听见和没看见一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A、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反应的灵敏度?
分析:对指令、问话时反应迟钝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a、注意力不集中→没听进去
b、听进去了→不理解(认知能力欠佳或处于具体认知阶段)
c、视、听、动不统合的问题而导致(对话时不能有意识看对方眼睛,听到指令后不会进行观察、思考,之后再及时做出正确反应)
B、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训练时保持注意力(视觉、听觉)集中呢?
首先是“兴趣”。你提出的问题或让孩子所做的事必须让孩子感兴趣。(这时要靠大人如何灵活的去引导孩子如何对你或你让孩子做的事产生兴趣)
此时强化物合理利用,吸引孩子兴趣和注意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对条件交换的理解也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
比如:每次在给QQ上课前,我都充分准备了相应教具或强化物,并想着如何上好本节课。(课前必须心中有数),但每上课时都会有所变化,孩子不能很好按照我预想的思路配合训练。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内部想法,也就是说,在我按常规来给孩子引导进入主题的同时,他此时也会产生自己的感知点(兴趣点)。因此,作为老师或家长应及时根据孩子的兴趣灵活转换训练方法,借助他的兴趣点加以引导进入主题,孩子便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你的圈套(思路)。
如:1、如果他此时选择“吃的东西”,应及时利用食物进行与此有关的对话。(生活化语言应用)
2、如果孩子在此时表达“我想吃饭、吃牛肉干”老师及时借助孩子这一心理需求,激发对生活化语言应用
3、如果选择感兴趣的教具,那就借助教具加以泛化进入主题(认知泛化)
C、要想让孩子对你的问话、指令有所反应,首先在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必须让孩子对你话能理解。怎样才能让孩子理解对方的话,然后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呢?
这需要:孩子必须具备一定认知能力;大人所说的话必须符合孩子基础水平。
比如: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名称并知道它们的功能和属性,通过泛化训练来锻炼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我们想要的结果才能逐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