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中学阶段的身心发展
中学阶段,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在随着年龄的变化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室还是家长都要认真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孤独症儿童中学阶段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教育策略
1.学习知识的选择性明显增强,自信心极易产生波动
由于我国培智学校实施的是九年一贯制的教育,因此孤独症儿童进入学校后,延续着小学教育,从教学环境到教师,从课程设置到教学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孤独症儿童不会出现大的情绪变化。加之培智学校教学以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为主,在学科成绩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因而除了学生本身因身体变化出现的状况外,学习并不会给他们带来特别的压力。但是,这时的孤独症学生也会出现对某些学科领域知识的偏好。譬如说,这时如果对汽车产生了兴趣,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汽车的资料.并严格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汽车的性能、用途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时的他们俨然像一个“汽车博士”。可是对于其他的知识却毫不关心,又俨然像一个“白痴”。
在普通初中学习的孤独症学生,此时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常常出现明显的偏好。譬如说特别喜欢数学或者特别喜欢物理,而对其他课程学习表现得漫不经心。他们往往在某一二门学科成绩方面十分突出,而在其他课程方面却表现平平。即使进了高中,他们也是如此。
对于孤独症儿童出现的选择性学习的情况,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关注,要反复跟他们讲道理,鼓励他们多学习新知识。要更加宽容,而切忌一味地指责。过多的指责,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随着年级增长,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增强,学科难度加大,这时有的孤独症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家长需要多鼓励他们,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帮助他们。
2.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常常采取逃避的态度
在普通初中学习,孤独症儿童在性格上会变得更加孤僻,他们已经知道同伴对他们的歧视眼光,大多数孤独症儿童会因此而加重自卑感。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动,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表现自我。可是,这时的孤独症学生与刚进小学时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喜欢往人多或者热闹的地方去,喜欢一人待在教室。即使上体育课,也是非要动时才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自己站在一边。即使是班会或班级活动.他们也常常会采取逃避的态度。即使进入高中后,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同学和其他家人能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有“绅上”风度,.
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和家长要主动进行劝说,并对他们的状况予以充分理解。实际上,这些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人的环境(教师、同学和家庭成员)的接纳程度和他自身对挫折的承受程度。对于他们平衡、协调和控制力方面出现的运动问题,要不讥讽,不嘲笑,而是要鼓励他们去克服自身的问题,同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大力表彰。
3.关于孤独症儿童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转变和过度时期,一般在10—20岁之间。这个时期儿童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展并趋向成熟,因此,这个时期是人发育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时期。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青春期教育是指针对儿童进人青少年阶段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教育,又称为青春期性教育。
&#p#分页标题#e#nbsp;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展开了包括孤独症在内的特殊人群的青春期教育研究,我国港台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智力障碍者的青春期教育,到90年代,第一次专门针对智力障碍者的青春期教育的课程以著作《性青春不留白》形式出现了,标志着我国智力障碍者青春期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最近二十年,我国大陆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青春期教育的研究出现了。培智学校将普通学校青春期教育内容渗透到了特殊教育的课程中,并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正面的教育、疏导。对孤独症儿童的青春期教育也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个案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特殊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青少年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在特殊教育领域中也提出对残疾青少年青春期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近几年来,进入培智学校的孤独症儿童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对孤独症青春期教育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孤独症研究的重要问题。目前,培智学校的老师在尝试着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等各方面的教育与疏导,将性知识、卫生保健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设置中。
当孤独症儿童进入青春期时,最初生理上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很恐怖。男孩子脸上出现的痤疮,脸庞上出现的胡须;女孩子出现的例假初潮,胸部出现的肿胀等,都会使他们不知所措,突出表现在情绪的大起大落上。当教师家长告诉他们这是长大的表现时,他们一开始会表现得很茫然,随后会出现开始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吸引外界注意,有意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叮嘱,自控能力减弱,情绪易变,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或自虐行为。这些十几岁的孤独症学生自尊心增强,自理意识开始萌发。在这一阶段他们与正常青少年一样有着生理、心理的变化。面临着这些问题,教师和家长无所适从,如何促进孤独症儿童对青春期的认识,如何教会他们应对青春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青春期经常出现的行为特征:(1)不合年龄的幼稚行为;(2)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对一件事情长时间关注;(3)烦躁,坐立不安;(4)明显的重复动作和行为;(5)脾气和情感经常变化不稳定,经常大喊大叫,怪异的行为增加,表情呆板、木然;(6)经常出现暴躁情绪,常常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没有羞耻感;(7)部分青少年出现对大人的依恋感增强;(8)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障碍;(9)自残、自伤行为增加,有的会幻听幻觉,并导致出现自杀倾向;(10)对动物以及不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恐惧感;(11)大小便控制力减低。
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顺利度过青春期,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教师和家长要加强观察,及时疏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增加,目前儿童青春期普遍提前到来。许多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出现青春期前期征兆。一旦发现孩子有对生殖器进行经常触摸的行为时,就要意识到他们即将进入青春期,要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告诉他们,他们会长大,长大前会出现生理上的哪些变化,遇到这些状况应该怎么办等,这实际上就是提前的提醒。对这样的提醒,不只是说一两次而已,而是要反复进行,这样他们就会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在孤独症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家长要带他们多做户外运动,增强他们的体质,同时分散他们对性器官的过度注意。另外,要告诉他们如何保护皮肤,女孩子如何保护生殖器的卫生等。同时安排好他们的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对孤独症儿童出现的盲目追求异性的表现,不要强行制止,要通过有效引导来帮助他们。强制性的制止,容易引起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失控,甚至会使他们出现自伤自残的现象。
二、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n#p#分页标题#e#bsp; (一)生理发展的特征
孤独症青少年的生理发展与正常孩子没有显著的差异,此时,他们的身体外形同样发生剧变。部分孤独症儿童13岁左右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接近成人,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到十六七岁后则能协调一致,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性发育逐步成熟。性发育的外部表现“第二性征”逐步凸现,性的成熟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重大的变化。
(二)孤独症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内分泌系统发生的变化常常使得孤独症孩子不知所措。由于他们缺乏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即使感觉到了体内发生的变化,感到了性的冲动,却无法向他人述说。因此,此时是他们最痛苦的时期,恐惧感是他们这时的主要心理问题。如果这时家长和教师未能及时发现,未能提前进行疏导教育,往往这时也是最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时期。在现实中我们还观察到,由于生理的变化,也使一些孤独症青少年产生盲目的,但也有很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老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孤独症儿童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有主动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孤独症儿童与正常青少年不同,此时部分孤独症青少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会降低。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沾沾自喜。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烦恼突然增多。部分孤独症青少年此时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第二断奶期使父母的干预与追求独立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