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老师

运用移情游戏改善孤独症女孩啐人行为的个案研究

作者: 更新时间:2011-08-17 点击数: 百度一下

一、问题的提出                                                                                                    

孤独症儿童,由于患病原因极其复杂,难以明确或定性的说清病因,因此他们在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也是千奇百怪。他们有的攻击别人:啐人、打人或自残,有的不停的抠墙皮或包装盒上的商标,还有的一坐一两个小时,玩纸片或撕纸。这些怪异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纠正,找出解决的办法,最终归宿大都是精神病院、寄养所或锁在家里,给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采用针对性强的科学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怪异行为进行矫正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本个案采用移情游戏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啐人行为,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二、理论依据

(一)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又叫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逐渐满足、逐渐上升,即在个体能够把注意力转向较高的需要之前,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基本满足。

(二)社会认知模型构建理论

基本观点是:高攻击性儿童之所以攻击他人或采用攻击的方式来处理人际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加工存在偏差,或者是由于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低下造成的。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孤独症”: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多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在生活中,孤独症儿童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感;说话时发音困难或只会机械的重复简单的单词与句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过分的喜好与偏爱,如长时间撕纸、玩卡片、玩绳子等。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

“移情游戏”

所谓移情即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读脸谱、角色扮演等游戏互动活动,让孤独症儿童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变化过程,称为“移情游戏”。

四、研究目的意义

目的:在移情游戏训练中,探索出提高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促进孤独症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意义:通过移情游戏训练,使孤独症儿童亲身体验到别人情绪情感的变化,从而促使他们与普通人建立人际交往关系。

五、研究内容

(一)利用移情游戏训练法,矫正孤独症儿童的不良交往行为,使其建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二)运用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各种移情训练游戏。

六、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工作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矫正孤独症女孩的啐人行为,不断调整训练方法,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

(二)研究对象:顺义特教学校九岁的孤独症女孩欣欣

欣欣,是一名九岁的孤独症女孩,在与班上同学玩耍时,经常“口液飞溅”——啐人,不是啐同学,就是啐老师。对同学是这样,对与她朝夕相处、非常疼爱她的奶奶、妈妈也是如此,只要看到她们,就啐个不停。对此,家长、老师都很头疼,希望能够尽快改掉欣欣啐人的坏习惯。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0年2月—2010年3月)学习理论知识,搜集理论支撑,设计训练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根据实施方案,实施训练方案开展实质性研究。

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分析总结,完成《运用移情改善孤独症女孩啐人行为的个案研究》研究报告。

八、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分析欣欣啐人的原因

通过平时对欣欣行为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她在出现啐人现象时,总是在她玩的非常开心、眼睛里充满喜悦和欢乐的时侯,开始对别人频频发起攻击,而且她攻击的对象一般都是她比较熟悉的亲人、老师或同学。由此分析,欣欣啐人不是要有意攻击别人,而是想告诉人们:我希望和你们在一起,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高兴和开心,啐你们是我爱的表达,你们懂我的意思吗?正常的人,即使是她的爸爸妈妈,我想也很难接受和理解。欣欣在社会交往上出现了行为偏差问题。

(二)学习理论知识,编纂出移情游戏,搜集理论支撑,设计训练实施方案。

1.学习移情训练的理论知识

(1)所谓移情即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能力。

(2)移情训练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增强儿童的情绪情感确认能力,建议多给予儿童辨别人物表情的机会。其次是增强儿童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向儿童讲述一系列故事并让儿童回答故事中人物的感觉,或者让儿童设想不同人的偏好及可能行为。最后是儿童情感反应的认同期。

2.编纂出适合孤独症儿童的移情游戏

(1)图片游戏:运用各种表情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所代表的表情。有助于帮助孤独症学生认识各种情绪表情。

(2)读脸谱游戏:教师示范不同的面部表情,学生了解教师不同面孔所传达的不同情感。

(3)角色表演游戏:在简单情景中,师生扮演不同角色。有助于孤独症儿童在情境中体验各种情绪情感。

(4)抢球游戏:学生和教师争抢一球。有助于孤独症儿童在活动中建立正确的交往意识。

(5)抢椅子游戏:和班上同学一起做抢椅子游戏。有助于孤独症儿童在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同伴交往关系。

3.设计训练实施方案

根据信心的啐人状况我将训练矫正分为三个时期:

 

 见表一:

 
  
(三)实施训练方案开展实质性研究

1.接纳期

本阶段是帮助孤独症儿童认识人们情绪情感的变化,要多给予儿童辨别人物表情的机会。因此可以通过图片游戏和读脸谱游戏使儿童直接获得相关信息。

(1)图片游戏:教师准备三张高兴、流泪、愤怒的图片给欣欣看,在欣欣看图片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说出图片内容:哭、愤怒等词。等欣欣对图片内容熟悉之后,可结合读脸谱游戏,让学生知道图片与实物的对应关系,理解人们可以直接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情感体验。

(2)读脸谱游戏:教师展示不同的面部感情,一边变一边说出高兴、哭、愤怒等词,学生观看,并模仿。

2.采择期

采择是采取、选择他人观点的能力。采择期是帮助孤独症儿童在情境中体验人们情绪情感的变化,理解、接受别人的感受,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行为阶段。可通过抢球游戏和角色表演游戏完成。如欣欣特别喜欢抢球游戏,玩儿的时候是欣欣抱着皮球跑,教师要想方设法追上她并夺取她手里的球。当她玩的特别高兴出现啐人行为时,老师马上做出生气的面部表情,并终止游戏。让她知道,自己的啐人行为是错误的,别人会因此而生气、伤心,并终止她喜欢做的游戏,自己也会不愉快。

在此阶段,对于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儿童,也可以通过其它游戏如角色表演等进行采择期的训练。

3.认同期

本阶段是孤独症儿童能否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应用时期。可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慢慢体会、应用已有的情感经验,与同伴进行交流。训练可通过集体#p#分页标题#e#游戏“抢椅子”等完成。欣欣在玩“抢椅子”游戏时,兴奋之时又要啐人,当看到教师严肃的面目表情时,只好把含在嘴里的唾液又咽了回去。因此可以看出,她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九、研究效果分析

在对孤独症儿童欣欣进行个案研究的近四个月时间里,欣欣的啐人行为明显减少,建立了比较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

见表二: 移情游戏训练前后10周啐人行为次数对比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移情游戏训练,欣欣啐人的不良行为明显改善,但要彻底消除欣欣的这种不良行为,还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出长期的努力,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巩固欣欣良好行为的养成。

十、结论与反思

结论:移情游戏训练为孤独症儿童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搭建了平台,使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趋于正常。

1.欣欣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行为偏差,是因为她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移情游戏,使她既了解了别人的情感变化,又纠正了自己错误的情感表达行为。

2.孤独症儿童是虽然是特殊的孩子,但他们的各种怪异行为通过有效的矫正和训练,是可以矫正的。

反思:

1.移情游戏的形式较单一,还可以在发挥个人或集体的智慧,不断丰富。

2.对学生家庭中啐人行为出现的频率记录的不够详细,阻碍了运用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梅:《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2】王占富、王汉兵、张艳杰:《孤独症快乐疗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李春山:《中小学校本研究管理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加入收藏
Tag: 自闭症训练 行为矫正 自闭症 孤独症 孤独症治疗
上一篇:正确运用智能学具 开发孤独症儿童智力
下一篇:针对自闭症儿童可以开展什么娱乐活动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自闭症儿童带我感受自然训练法的魅力
  • 利用环境诱导训练自闭症儿童
  • 我们一家四口
  • 在自闭症儿童情绪管理之教学记录
  • 自闭症儿童社会技能训练
  • 培养自闭症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 我们一起加油!
  •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难于参加假扮性游戏?
  • 浅谈自闭儿的沟通技巧
  • 浅谈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