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感觉统合训练课堂上运用结构化教学法
结构化教育法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一套专为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而设计的一套训练方法。结构化教学法的5个组成部分是:(一)视觉结构;(二)环境结构;(三)常规;(四)程序时间表;(五)个人工作系统。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环境——包括时间、空间、教材、教具及教学活动,作一种具有系统性及组织性的安排,以达到教学目标,而这些有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即为“结构化”。尤其是利用自闭症患者在视觉处理上的优势,以颜色、线条、图片以及文字等视觉表征将物理空间、时间表、工作系统以及作业程序予以结构化,协助他们了解外在的空间、时间与活动的结构。
由于孤独症儿童视觉学习能力胜于听觉学习能力,结构化教学法从解决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困难出发,充分利用可视性媒介来帮助儿童,对孤独症儿童,尤其是重度自闭的儿童,能够较好地让他们理解课堂,进入课堂。比如(一)结构化教学法可帮助孤独症儿童较好地理解学习环境及教导者的要求。(二)结构化教学法可帮助孤独症儿童集中注意力。(三)结构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孤独症儿童有组织、有次序地完成工作能力,他们既不会计划,也不会独立地去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四)结构化教学法有助于孤独症儿童情绪的稳定。
爱尔丝博士在创立感觉统合理论的时候就提出了感觉统合运动要快乐地进行,最近台湾高丽芷教授在培训讲座上也强调感觉统合训练要在快乐中进行。自闭症的孩子本来就比较难融入陌生的环境,而结构化教育强调的是提高自闭症孩子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性,能让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的感觉。下面就这五个部分谈一谈如何把结构化教学法运用到感觉统合训练课堂里来。
(一)视觉结构
视觉结构就是把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工作程序作适当的安排,使儿童无需用言语,只用视觉的辨别,便能明白和理解学习要求。对于感觉统合训练室,我认为又大又醒目的训练器材或游戏项目提示最容易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活动要求。比如在教室入口显眼的墙壁上挂上一块白板,白板上每个孩子都有一整行属于他自己的标识和他所要进行的活动项目。标识可以是自己的头像,也可以是自己的名字,根据能力而定。所需要进行的活动也都用图片或文字表达出来,至于数量,我们可以在每个项目图片背后都做一个存放纸条的纸条套,纸条套上每一格只能放一条纸条。在孩子进入课堂开始进行活动的时候,都要带上项目图片,每做一个项目都要交给负责该项目的老师,然后在孩子完成一定数量的活动后老师将把小纸条给孩子,或辅助孩子把纸条塞到纸条套上。如此孩子在活动的时候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活动进行了多少,还有多少,以及预计在什么时候会完成这个活动。
(二)环境结构
环境结构就是用清晰的界限为儿童划定不同的活动和学习空间,以便儿童了解活动,学习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对于感觉统合教室,我们可以将整个教室划分为若干个颜色区,一定数量的项目分配在一个颜色区里面,而该活动区的颜色将与孩子的活动项目卡的背景颜色是一样的,这样就有助于孩子更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活动区。这样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从而减弱了某些与学习无关因素对他们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很多行为问题的产生,最终使儿童能较容易地独立跟上环境的要求。
(三)常规
常规就是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及规律。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起有意义及有次序的行为习惯,无疑地会给他们的学习和建立为人接受的良好行为带来好处。一个极有秩序及安排得当的学习环境,儿童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做事。在感觉统合课堂上,我们可以在每节课刚上课的时候都要做一些较为简单的肢体活动,比如:“拍拍手”、“跺跺脚”、“举手”、“跳一个”等等,提示他们已经进入了这个感觉统合训练课堂,降低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焦虑。
(四)程序时间表
程序时间表就是对儿童的每日或某段时间中所进行的活动,以及这些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可以说是课表或活动表。由于孤独症儿童他们不知道,不理解别人对他的期望和要求,不知道事情如何去做,不知道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也不知道自己的表现与奖励的关系。所以对于感觉统合课堂,正如上文提到过的,每个孩子都有一行自己的活动项目卡,这个活动项目卡也是按活动的先后顺序从左到右进行排列,并且在孩子每完成一个项目之后,都会给孩子一个带“×”图案的磁铁扣,让孩子用带“×”的磁铁扣把已完成的项目的项目卡扣住,提示孩子自己已经做到了第几个项目,同样是减轻孩子对于上课时长产生的焦虑,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这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孤独症儿童有组织、有次序地完成工作能力,提升孩子独立完成活动项目的能力。
(五)个人工作系统
结构化教学法的第5个组成部分是个人工作系统。它是指为儿童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由于个人工作系统旨在为孩子提供更个性化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感觉统合课程我们也可根据孩子的感觉统合评估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运动量。
最后要说明的是,由于结构化教学法针对的对象是那些对学习环境不适应的孤独症儿童,或者学习新事物有困难的儿童。对于参与训练时间较长,也已经理解了课堂的意义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灵活性。比如用视觉提示以外的嗅觉刺激或味觉刺激来让孩子分辨游戏项目所在的区域,甚至改变项目所在的区域。或撤销区域提示,只留项目器材图片作提示,而对于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了文字的孩子要用文字或其它符号代替图片等,防止孤独症变得更加“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