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群特殊的儿童和特殊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记录一群特殊的儿童和特殊的老师
本报记者 伏润之
这是一个容易被常人忽视的儿童群体,相比其他孩子,特殊儿童,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
这也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教师群体,相比其他教师,特教老师,付出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爱心。
100个创可贴背后的悲喜剧如果你是一位父亲,当年幼的儿子划破了手指,会兴奋得不知所措吗?
兰州市西固区的小新今年已经11岁,当他举着划破的手指,望着父亲磕磕绊绊地说出“创可贴”三个字时,小新的父亲居然激动地跑到药店,一口气买了100个创可贴。
小新父亲的激动是有道理的。患有严重孤独症的小新,从5岁起,便开始了漫长的康复治疗之路。5年过去了,小新仅仅能勉强听懂一些常用指令和词汇。小新目前所在的兰州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的潘学军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小新可以感觉到疼了,说明他已经有了自我保护意识,有了事物联想意识,并和熟悉的人会非常亲近,对于陌生人还是会选择沉默和回避。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看到事物,只能机械阅读。哪怕他学会一个发音、学会一个字,对于家长、老师来说都会欣喜若狂。
最致命的是,这些儿童智力发育落后,语言障碍十分突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认知在生活中无法泛化。
在教育中心,记者看到七八名特殊儿童正在进行训练,他们有的患孤独症、有的属于智力障碍,还有的患脑瘫。4岁的飞飞出生时因大脑缺氧造成脑损伤,几乎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此刻,穿着一身花衣裳的飞飞正舒服地趴在一个大陀螺里,老师一圈圈转动着陀螺,“舒服吗?”老师问道。“咯咯咯。”飞飞乐得嘴咧成一朵花,但是,她的快乐暂时还无法用言语表达。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早晨8时,兰州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特教老师张卉来到学校时,十几个特殊儿童已经等候在这里准备上课了。看到张卉进门,几个孩子扑了上来:“张老师。”
虽然吐字不是很清楚,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张卉老师这样说。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他们理应受到教育。正常的教学环境里,他们容易受到歧视,正常的教学环境,也无法达到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目的。”特教高海娟说道。
“对这些特殊儿童的爱,是发自内心的。”高海娟老师说道。“这些孩子,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际交往有困难,只有无私倾注所有的爱,他们才会懂得情感交流。”
不到3岁的大果被查出患有孤独症倾向。来到特教中心时,他没有任何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感知能力、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外界看来,大果这辈子很难学会说话。
从第一天开始,高海娟就开始为大果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每天做100个俯卧撑。每当大果难受得大声哭泣的时候,高海娟也在默默流泪。“3岁以前是特殊儿童治疗的黄金阶段,我们当时很纠结,做还是不做?如果减轻训练量,就意味着放弃大果!”高海娟老师讲道。
3个月过去了,有一天,大果的奶奶前来接孩子时,大果偎依在高老师怀里,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在场的所有人先是愣住了,紧接着激动地看着大果:“再叫一声,再叫一声妈妈。”
大果会说话了,奇迹发生了!
从此以后,特教中心每一个老师都爱抱抱大果,大果每次都会很开心地指着每一位老师喊:“妈妈。”
天使的翅膀一个正常的孩子,教他认识黄色也许只要几天工夫,如果换做特殊儿童呢?他们需要8个月。
高海娟第一次看到小翔的时候,他才7岁,患有智力障碍。“教他识别黄色,我整整花了8个月。”高老师说道。
“刚开始做特教的时候,我很纠结,我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特殊的工作?我眼前的这些孩子,仿佛和我是两个世界的人,你说的话,他们无法懂得你的喜怒哀乐,他们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今年只有22岁的特教张卉说道。“我教孩子认数字‘1’,每天都在重复教,一个月后,他还是会忘记。”
这里,每一个老师上课时,都会拿着一块手帕,很多智力障碍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口水,这时,老师就要上去擦干净。时常有孩子上课时大小便无法自理,每到这时,老师都要亲自为孩子整洁。
数据显示:我省有6万-8万名儿童患有孤独症。记者在城关区残联采访时了解到,城关区患有孤独症、智力障碍的儿童数量在1000人左右。然而,全省类似金宝贝这样的民间机构只有3家,并且集中在兰州市。
“很少有人愿意干特教。一是太累,二是没有耐心。”潘学军说道。去年年底,潘学军所在的兰州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欲招聘几位教师。当时应聘的老师多达百人,实地看完教学环境后,绝大多数老师二话不说转头就走。“留下了15位老师,一个月后,只剩下5位了。”潘老师感叹道。
纵使如此,面对这些孩子,这些特教依旧在坚持。高海娟老师说:“看着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我们苦一些累一些,是值得的。”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潘学军说:“#p#分页标题#e#特教中心一边组织特殊儿童表演节目,一边为一位家庭比较困难的特殊儿童筹集治疗经费。看见孩子,再累我们也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