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民办康复机构给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
呼和浩特市现有16.49万残疾人,其中,0-6周岁残疾儿童989人,占残疾人总数的0.6%。目前,呼和浩特市有1家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3家聋儿语训机构,其中,在训孤独症儿童49名,聋儿85名,年龄段为2-9周岁,指导老师25名。近年来,在市政府及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民办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逐步发展起来,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主力军,对于缓解残疾儿童康复供需矛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呼和浩特市通过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已使50多名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训练对象由聋儿和弱智儿童逐步扩展到脑瘫、孤独症儿童,训练手段也由单一的课堂教育逐步发展到集课堂教学、行为训练、康复理疗等为一体的综合康复训练方式;由单一的年龄段分班制发展到按残疾状况分班,一对一训练等。康复训练机构的科学管理程度也越来越高,康复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培训力度的加大,使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家长掌握了一定的康复训练知识并重新树立起了对孩子康复的信心。
资金不足使民办康复机构发展捉襟见肘,原因是民办康复机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资金来源是收费和社会捐助,没有稳定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对招收的残疾儿童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为了稳定生源,收费普遍偏低。呼和浩特市民办康复机构正常收费标准是每个孩子每月1400元,其中,康复训练费800元,一日三餐、床位费、卫生费、洗澡、管理等费用600元。残疾人贫困家庭的微薄收入,日积月累的治疗康复费用,以及对孤独症儿童未来人生命运的担心忧虑,使其家庭生活困顿、家人心力交瘁。另一方面,每年接受的社会捐助也不一样,时多时少,而捐赠的数额对于民办康复机构的需求往往是杯水车薪。大多数康复机构资金短缺,有的甚至长期举债以维持正常运转。
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晓霞聋儿语训机构为例,每年仅供热取暖就需要60吨煤,按800元/吨计算,需48000元,加上水电煤气1.2万元,指导老师、工作人员7人按每人1500元/月计算,每月1万多元。每个全托孩子一日三餐按10元计算,除去休息的两个月,10个月仅饭费支出需12万元。实际上,在训的41个残疾儿童中,除玉泉区政府特事特办为其中20多个孩子办理低保外,个别残疾儿童最多的仅收800/月,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收费。目前,在市、区两级残联的大力扶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通过实施国家抢救性项目,才得以勉强维持。
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挫伤了投资兴办者的积极性,影响了民办康复机构的健康发展。
市残联专家建议:将民办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和聋儿语训机构纳入学前教育管理范畴,对民办特殊教育康复培训机构中残疾儿童少年和教师应纳入政府相应补贴范围。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以多种形式,加大经费投入和帮扶力度,对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使这些民办康复机构健康发展。 (文/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