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谁来关注?
“爸爸走了,你不走,谁来养你?”在国内首部反映孤独症群体的影片《海洋天堂》中,李连杰饰演的父亲对22岁的孤独症儿子发出的哀伤之问,道出了残疾儿童家长最大的烦忧:我们老得太快,他们康复得太慢;等我们死了,谁来管他们?
这几年,政府对0—6岁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力度持续“升级”:福建省财政对在康复机构接受专业康复训练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补助标准,从5000元提升至1万元;对贫困学龄前残疾儿童的专业康复训练补助对象,从2000名扩展至3000名……于是,越来越多的听障、脑瘫、孤独症孩子来到福建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中心每年超额收训各类残障儿童。
这是因为,一方面这里实施抢救性免费康复,给家长省了不少钱;另一方面这里的康复教师相对专业,康复成功率较高。然而,面对庞大的社会需求,仅靠40家公立康复机构的努力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借助民办康复机构的力量。目前我省共有民营康复机构30多家,与公立康复机构相比,民办康复机构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发展之困。
和普通孩子的学前教育相比,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师资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从业人员多为相近专业背景出身,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流动性强。资金来源更是民办康复机构的一大难题。有的民办康复机构虽然提供了与公立康复机构类似的公益服务,但由于政府补助资金有限,长期处于亏损边缘;有的机构则实行了商业化收费,昂贵的费用令家长不堪重负。
《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兴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唯培养社会性融合教育,才是先天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药方。我们期待利好政策能尽早化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