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让孤独症儿童不孤独
方静的儿子石头从小就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一岁多时便能认一千多个汉字,两岁多时可以背几百首唐诗,说出一个日期马上能回答出是星期几,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便能辨识出汽车的品牌,看一眼地图便能够很快地记熟每条路。但“天才”的石头后来却被诊断为“自闭症”。自此以后,方静放下了工作,为自闭症孩子付出了几乎全部的精力。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石头于2010年考入澳门大学。 记者 赵黎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母亲,一个温柔而又坚定的词语,蕴含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当你有了病痛时,最牵挂你的人,一定是母亲;当你有了收获时,最高兴的人,一定是母亲;当你遇到困难时,最焦急的人,一定是母亲……
为了自闭症的儿子,母亲可以丢下工作,陪读四年;为了每天能看看儿子熟睡的脸,母亲可以每天奔波两三个小时,晚上跑回家,凌晨再出发去工作。母爱的伟大在于她给予时的无私。今年母亲节(5月13日)前夕,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展现母亲的生活、母爱的力量。
“天才”患有自闭症
一直被认为是“神童”的石头,在三岁上幼儿园时,被确诊患有“自闭症”。消息对方静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但她不得不正视。石头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突然尖叫,有时自言自语,还会有攻击行为。
为了儿子,方静停了青岛大学的教职,到学校陪儿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方静都站在教室外边陪伴他度过。外人很难想像,要教会自闭症患儿哪怕一个最简单的概念也是艰苦的。一次,为了教“一样多”的概念,方静花了一个月。不久,考试了,题目是“水里有三只鸭子,岸上来了同样多的鸭子……”小石头不会做,发怒了,将考卷撕碎掷到老师的脸上因为他不知道“同样多”就是“一样多”。
抱孩子手把手写作业
当听说练字可以有助于治疗急躁,方静就一笔一画地教孩子写字。有时候为了教会石头写一个笔画,方静要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一二年级小石头的所有家庭作业都是由妈妈抱着手把手完成的。
石头的语言不好,妈妈就每天陪他练习阅读。妈妈一句一句地读,用录音机录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让他听,然后让他重复自己的阅读。石头的协调能力不好,方静就到学校里专门学习广播体操,回来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他。
无数次的困难与挫折,周围人异常的目光,都没有打垮方静坚持训练石头的决心,她也曾在绝望中嚎啕大哭、精神几近崩溃。但作为一个母亲又怎能轻言放弃。方静用她的母爱医治着石头幼小的心灵,用聪明、智慧和惊人的耐心,一步步地把石头从自闭的深渊里拉出来。
孩子考进澳门大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方静的付出换来了儿子的巨大进步。她四处搜集了解自闭症的材料,坚持为小石头尝试设计各种训练。
她细致入微地观察石头的一举一动,总结他的思维规律。慢慢地,石头的目光开始能够对视了,能够主动问候老师了,能够开心地和同学玩了,学业也进步了,经过十几年来的悉心训练,她的儿子石头于2010年高中毕业,并顺利考入澳门大学金融系,成为一名大学生。
“我仍然在陪读,半年时间陪孩子,半年时间飞来飞去给各地的自闭症孩子和妈妈讲课,希望他们能过得好一点。 ”方静说,儿子现在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这其中的艰辛,唯有母亲方静尽知。 拓展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孤独症)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治疗(孤独症治疗)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