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为解星妈心忧 记录星儿入校生活
“小雨人”上学前几天,妈妈一直陪在他身边
近日,郑州有一个名为“彩虹族”的群,里面有近百名成员,他们都是“小雨人”的爸爸妈妈。孩子们的入学问题显然成了“热门话题”,谁家孩子入学了,谁家孩子被表扬了,谁家孩子进步了等都会在群里分享,之后跟随的必然是一阵阵的加油鼓励声。
摸着石头过河,相信总会有收获
昨日上午9时许,郑州市二七区帝湖一小,一间还未起用的读书室里,37岁的刘女士正趴在一张桌子前仔细阅读着什么,也许是坐的时间久了,她站起来原地动了几下,眼睛始终没离开跟前的那本书:《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教学》。
200多页的书已看过半,每一页都有用黑笔标记的内容。
儿子胡依云今年快7岁了,患有孤独症。这些年,胡依云上学的问题成了刘女士的心病。好在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今年7月份,郑州市出台小雨人随班就读的政策,按照就近入学原则,胡依云报名入学了。
刘女士不愿多提孩子的病,每一次都会让她禁不住留下心酸的眼泪。这么多年了,泪水依旧不能止住。
她说,不知道把儿子送到普通小学是对还是错,每一天都在担心中度过:怕给学校添麻烦,怕影响其他的孩子学习,怕学生家长不理解。
自9月2日起,刘芳便成了学校的常客,与她一起“奋斗”的还有这所学校的校长李钦志,每天,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来到胡依云的教室进行深度观察。
关于胡依云的一点一滴,他都记录下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不知道这么做对还是不对,只是我们都生活得很好,而他们却不能,他们本就是一个不幸的家庭,我们为什么不能帮帮他们。”
呼吁
“随班就读”质量离不开资源班的建立
今年5月份,群里开展了“郑州市随班就读学生家庭小调查”,调查主要面向郑州市范围内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家长(含未办随班就读手续但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
调查发现,98%的家长对孩子社会性康复环境的希望是,在普通幼儿园或学校接受融合教育。95%的家长认为随班就读如果没有任何支持(辅助),就是“随班混读”。
“随班混读”最终结果可能是班级秩序受到影响,自闭症儿童可能会被老师、同学、同学家长投诉。最终,随班就读政策就会流于形式,孩子面临的不是混日子就是被劝退。
他们说,孩子需要普通学校的环境,更需要辅助,这需要差别化的教育方案和特殊教师的帮助,“我们呼唤真正的融合教育方案早日出台,而不要流于形式的随班就读。”
只有建立资源教室,配备相关设施才能真正保证孩子们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质量。
校长日记
2013年9月1日
今天是新学期报到的日子,胡依云(患自闭症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学校。
可是孩子进教室后的表现却出乎了每个人意料。也许对新环境不适应,孩子根本安静不下来,一会儿跳起来,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躺到地上,一会儿往妈妈的怀里钻。这样一来,使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妈妈的帮助下,老师艰难地完成了上午的报到工作。老师对其他孩子进行的学前教育,看来对胡依云没起到任何作用,因为他根本不听老师在讲什么,他住在自己的世界。
放学了,班主任詹老师找到我。我和学校其他领导一起给詹老师一些建议,让她再耐心一些,对孩子多包容一些,对家长多理解一些。
2013年9月4日
今天早上上课前,我和胡依云妈妈再次商量,让孩子自己进教室,接受与普通孩子一样的教育。胡依云妈妈犹豫着说:试试吧。
随后,胡依云妈妈在教室外面“藏”了起来,并不时地向教室“窥视”,课堂教学成了“游击战”。
老师有条不紊地讲着课,胡依云在下面一会儿喊叫一声,一会儿自言自语,一会儿走下座位跑到我跟前。
后来我发现,他老爱往教室外面看。等他再向教室外面看时,我也随着他向外看,才发现,他是在看妈妈。看来妈妈的关心和担心,成了胡依云不安静的一个因素。
跟胡妈妈沟通后,她不再随意出现在教室门口。果然,在看不到妈妈的情况下,胡依云能够安静了,也能够听“指挥”了。
2013年9月5日
没有妈妈的陪伴,胡依云在课堂上的吵闹少了许多,虽然还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遵守纪律,虽然还会时不时地离开座位,虽然还会往地上躺,但是已经有变化了。
我拿起了被他扔在地上的书包,从里面拿出课本、文具盒,还有一张白纸,放在他的桌子上。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出现了,胡依云随手打开课本,竟然很快进入课本当中,并且不断地自言自语,我断断续续地听明白了,他在说图中的故事。
看了有几分钟,他掏出笔来,开始在纸上又写又画,我“偷偷”地站在他身后观察,一张白纸,他写完了一面,又把纸翻过来写另一面,一直到下课。
我看了看表,胡依云坚持了十分钟没有喊叫,没有离开座位,没有影响其他同学。
2013年9月13日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胡依云已经能够安静坐上20分钟,最大的动作也不过是一人偷偷藏在窗帘后。
胡依云妈妈一直拉着我和老师的手,说着感谢。其实,我们也要感谢他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去了解孩子。目前,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对于社会仍旧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但是,我相信付出就有回报,未来孩子会更好的,我们不是已经成功走出了第一步吗?别着急,我们一起慢慢来。
在政府的努力、公众的关注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坚硬外壳终得消失。看着一个个“小雨人”能够顺利进入普校学习,一所所普校老师又做出那么多值得其他人学习的范例,连校长都用日记记录下了“小雨人”的上学情况,这说明“小雨人”融入社会的可能性是可观的,这条路一定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