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儿家庭康复今后将有“中国版指南”
世卫组织在穗启动试点,探索康复新模式,穗12个家庭可获免费培训。
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多集中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效果难如人意,且康复机构收费较贵,令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难以负担。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美国自闭症之声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举行“2016全球发育障碍儿童家庭康复PST项目中国国家级导师培训研讨会。记者获悉,该项目将在全国建立15个培训示范基地,由著名自闭症治疗专家邹小兵教授等担任国家级导师,对全国17个省、300多家医院、200多家康复训练机构的8750多名医生及康复训练师,进行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免费培训。
该项目以广州作为试点,希望探索“以家庭和社区为中心”的中国自闭症患儿康复新模式,让患儿能够“在训练中生活,在生活中训练”,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据悉,广东省将会有12个自闭症患儿家庭成为首批培训对象,目前入围家庭还在征集之中。入选家长可通过免费培训,掌握基本的居家康复训练技能。该项目还将利用网络平台为患儿建档,方便家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向专家咨询求教。
“家庭为中心 父母为主导”更有利于孩子康复
全世界的儿童自闭症患病率大致在1%左右,其中在发达国家会高一些,比如美国现在是1/68,韩国甚至达到了惊人的2.6%。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关怀行动项目办主任郭海良表示。目前中国的自闭症发病率数据统计并不准确,一是因为发病率采用的是抽查,不像国外采取的普查,二是国内的筛查水平也有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表示,我国自闭症康复治疗的专业人士相当缺乏。邹小兵表示,近十几年来,我国自闭症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患儿往往在1岁甚至更小的时候,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连续重复的刻板行为或者是感知觉方面的异常。不过,由于缺乏自闭症的相关知识,仍有许多家长较晚发现孩子的自闭症倾向。邹小兵表示,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孩子在学习、生活、社交中都会遭遇困难,这些孩子大多数成年以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在各类发育障碍中,自闭症经早期诊断、科学干预,改善的效果最为明显。专家表示,和康复机构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由父母作为主导的康复训练模式对患儿的帮助更有针对性,尤其适合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实践显示康复效果也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