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至30岁成为精神疾病高发人群
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长春市心理医院在工人文化宫门前举行了免费义诊活动,旨在提醒全社会关注精神疾病,关心精神疾病患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大,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趋向年轻化,10岁至30岁成高发人群。专家提醒,人们应该重视这一现象,重视心理卫生。
据市心理医院四疗区柳波副主任介绍,临床上,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年龄在10岁至3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易发精神类疾病与他们的知识层次、生活习惯、社会经验等有直接关系。
分析一:在校大学生易患精神疾病
柳主任告诉记者,临床上接诊的大学生精神疾病患者特别多。这些患者的特点是,能够知道自己发生了精神疾病,并及时就诊,往往愈后效果不错。柳主任就曾接诊过一位某名牌大学的博士生,他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回家探亲的路上突然特别兴奋。到家后又变得十分抑郁,跟谁也不说话。接着,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等症状。后经医生心理配合药物治疗半个月,症状得到缓解,病愈出院。柳主任强调,在人们印象中,精神疾病患者一定是疯疯癫癫,到处乱跑见人就打。其实不然,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的外表很正常,只是因精神障碍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这个时候,如果能及时治疗完全可以康复。
分析二:中小学生过度沉迷网络
在长春市心理医院,记者见到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儿童患者,觉得有些奇怪。柳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儿童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这与网络有很大关系。柳主任在6日值班时,就曾接诊这样一名患者。是一名初中生,发病前连续上网两天两夜,家长找到他时,他正与网吧工作人员因没钱交网费问题发生口角。随后,突发情绪障碍,像变了个人似的,大叫不想活了,太郁闷。甚至把全身衣服都脱了,非要借医生的白大衣穿。柳医生表示,这种情况与连续上网有关。正常人,如果连续五六天不睡觉,就会出现情绪障碍症状。这名中学生不仅不睡觉,还泡在网吧上网。有了情绪问题很难排解,所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少上网,尤其不能通宵上网。
分析三:贫困学生应受“心理”关注
柳主任说,相对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来讲,家庭贫困的学生更易受到精神疾病困扰。因为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面临的生活坎坷更多。柳主任接诊过一名贫困大学生,家里本来就很困难,偏偏母亲又病重。一时间,大学生感到生活无望,突发精神分裂症。幸亏同学和老师及时发现,并送到医院。经过治疗,这名大学生痊愈。
柳主任提醒,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只要调整好心态,生活有规律,注意心理卫生,还是可以远离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