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都具有的特点,自闭症孩子也不例外。自闭症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与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是,他们是因为自身病症的因素引起的,大脑是可以接受感统信息,所以他们大部分是可以改善其症状的,只是大脑分辨信息的能力非常奇特,常常是
2022-06-21
融合指的是让自闭症等特殊孩子进入普通班級,成为普通班一份子的教育方式。近年来,随着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政策推行以来,各位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适应主流的教育,纷纷把孩子送往普通小学就读,那收效怎么样呢?
2016-11-03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管束孩子的方式,更是爱和精神的传递。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而言,自闭症孩子本身就有对交流的恐惧性,再加上自身的语言障碍,家人就成了孩子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可能更需要父
2022-06-21
近两日天气渐渐转凉,三餐饮食也开始随天气而改善。饮食对于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而言,饮食方面更应上心,因为自闭症孩子的饮食习惯好坏对康复训练很有帮助。
2016-11-03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中最易被忽略的两步。
2016-10-27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交往、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男
2016-10-24
自闭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收藏这一篇绝对够用!
2016-10-22
自闭症儿童除了在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障碍之外,思维能力的滞后也是其较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常常有一些刻板的行为,包括物品摆放位置、回家路线等,尤其不懂得变通,思维呈单一式发展。
2022-06-21
社交技能损伤是自闭症儿童的突出特点,会给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带来系列影响。近年来,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损伤的社交技能训练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研究与实践也在迅速发展。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国外有关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研究文献的基
2016-10-17
当我们教一个技能时,分三步走 1. 指令 2. 等待孩子的行为 3. 反馈
2016-10-06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一定要坚持原则训练好,也必须坚持保持整洁,能具简易生活自理能力对别人的依赖越少,减少照顾者的负担,总是比较能被社会大众接受。
2016-10-01
集体课,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经历的过程,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是很难融入到集体中互动的,更别谈配合老师参与了。因此,自闭症儿童能否上好集体课,不仅考验着每一位特教老师,在某种意义上也考验着星儿的融合能力。
2016-09-29
我们对自闭症(孤独症)孩子进行训练,其目的是要培养孩子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与年龄相称的能力,促使孩子能融入社会。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儿童基本的生活能力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们需要积极的教育训练体系来协助,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出现挑
2016-09-23
近日,一位5岁小画家作的画因色彩绚丽、情感丰富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位来自英国莱斯特郡的自闭症小女孩艾瑞斯-格蕾斯-哈姆肖的画曾售出1500英镑(约合14600元人民币)的高价。与很多艺术大师一样,哈姆肖很少与外界交流,在两岁时就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
2016-08-29
每个孩子都一样,家庭是孩子第一个社会文化学习的场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课程的导师。但是如果当孩子被诊断有泛自闭症的特质时,家长可能会开始心慌,甚至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而当家长四处寻求最好的介入方案时,别忘了,其实孩子最好的介
2016-08-29
1、训练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不易养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况自闭症的孩童。自闭症孩童有行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将他们这种固定性的毛病转成固定的良好生活习惯的话,虽然他们不擅长于与人沟通、打交道,但起码不会遭人嫌弃。
2016-08-24
一直以来,“随班就读”是自闭症群体中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众家长期望孩子康复训练成果的归属地。那么,针对自闭症孩子而言,早入园进行随班就读真的好吗?究竟多大年龄段入园才是对孩子真正地好?怎样的孩子才最适合入园随读?
2016-08-24
粗大运动简称大运动或大肌肉运动。是运用个体功能,配合大肌肉运动,以有计划、有系统的肢体运动来改善个体的运动机能,促进身心发展,达到康复的目的。
2022-06-21
她坚持公益事业10余年,从帮扶藏胞到关爱自闭症儿童,她的视线总是关注着容易被大众忽视的角落。最近,她和好友先锋摄影师“猴子”,联合发起了一个500张笑脸拍摄计划,在郑州征集500个家庭500个孩子的500张笑脸,最后全部献给自闭症儿童。
2016-08-11
既然选择了要让适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实现“随班就读”,那么作为家长就要摆正心态和位置,成为联接孩子和学校及老师的纽带与桥梁。
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