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儿童的介入与训练 三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儿童的介入与训练
四、认知行为治疗成为主流
(一)自我调整策略
认知行为治疗对ADHD儿童最常用实施的是自我控制训练。主要教导儿童透过内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技术是对自我对话。透过对自我对话的技术,引导自己的行为,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目的。例举三种冲动儿童自我引导策略的实施步骤如下:
1.口语脚注策略:当教学者交付工作或作业时,儿童复诵工作有关的关键词词,促使有效的连结声音与口语两种感官径路。如:当老师要求书写生字两遍,儿童须复诵:「写生字两遍」。
2.学习适应行为的自我引导:其基本步骤包含如下:
(1)教儿童认识学习活动(或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并形成问句。如:「现在课堂上要做什么?」
(2)回答问题,如:「现在在上数学课」
(3)以适当的语句引导自己进行的活动或工作,如「我要专心听老师解说!」
(4)对自己的良好表现加以增强,如:[我刚刚很专心,嗯!好棒!」。
3.四项提示词程序法:系一种自我引导指令,通常应用于冲动或过动行为的抑制与自我调整。其基本步骤为[停、听、看、想],实施步骤为:
(1)停--注意到问题发生了,暂停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儿童觉察:[我又不专心了!]
(2)听、看--观察四周环境或自我检查,了解发生什么问题。如:儿童观察发现:[是我的铅笔掉了!]
(3)想--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儿童思考:[有哪些解决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好?]、[我可以把笔检起来]、[或是我还有铅笔,等一下再检地上的,先专心听老师上课]、[嗯!后面的方法比较好。不会干扰同学,我也可以专心,就这么做好了]。
(二)认知治疗与行为学派自我管理策略的综合运用
行为学派的发展,目前已由过去的外在导向,趋向个人内在导向的自我管理策略的训练。自我管理、自我教导步骤有多所共通性,教师有系统地教授以下步骤:自我记录,自我评量,自我增强,自我教导,并且明确的示范,并要给过动儿学生足够的练习。
自我管理步骤与前述自我教导的训练步骤类似,再加上自我记录,自我评量等步骤。一般教师可先设计固定时距的观察表格,让儿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并加以评定表现的情形(自我评量)。如:设计每五钟观察一次的方格纪录,教师每五分钟提醒儿童自评一次该时段的表现,勾选[专心]或[不专心],或是以画[0]或[X]表示。在自我纪录训练初期,外在提示刺激的呈现势必要的辅助措施,除了教师定时的提醒外,也可使用录音带及鸣叫器,以固定时间呈现提示的刺激。
在认知行为训练的过程中,可配合运用行为治疗的积极增强策略,以达更好的效果。如:自我管理的自我增强步骤,除了儿童的内在自我激励外,也可以是儿童的发展情形,对于幼龄儿童,可以与儿童共同讨论表现标准及增强方式,必要时先实施物质或活动性增强等,再渐次引导至自发性、内语的自我激励。
五、社会学习课程与训练
(一)社会技能课程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以改善教室行为和交朋友能力训练为主要课程。课程内容例举如下:
Walker(1983)的社会技能课程包括:班级技能,如听老师讲课,遵照老师指示尽力去做事,遵守教室规则;基本互动技能;与人相处的技能;交朋友;应对技能。
日常生活社会技能课程,包括:会话与建立友谊的技能、与人相处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相关课#p#分页标题#e#程训练,还有松弛训练、情绪管理、沟通技能训练等课程。教学方法诸如有:直接教导、角色扮演、演剧、讨论、说故事、提示、示范、演练、同侪管理法、自我教导法和增强、及结构式教学法等。结构式教学其实施步骤是:角色扮演→回馈→训练的迁移,而每一步骤均由示范;演练与增强的过程,直到儿童养成社会技能或行为模式。
(二)同侪互动学习
指运用过动儿学习同侪的影响力,从与同侪社会互动与合作学习等经验,学习适切的人际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伙伴制度:对伙伴能给新来的儿童一种受欢迎的感觉,同时也可以给扮演助人角色的儿童必须的责任。
2.同侪模范或示范:经由模仿其正常的同侪所示范的正确的行为而改善。
3.同侪增强:让其它的同奖赏其适当行为。
4.同侪忽视:让同侪忽视儿童的不适当的行为,以促成其不适当的行为的减少。
5.积极同侪文化:经由同侪团体的互动而建立积极的次级文化。
6.合作学习:一种在教师的协助下,经由同侪互动的学习过程,一起工作,彼此协助,完成个人与团体的学习目标。
六、建构支持性、结构化的?习情境
呼应于对家庭、学校环境的冲击与不良互动关系又强化其适应障碍恶性循环等现象,对于过动儿及社会环境的介入及支持,亟值重视。归纳学者的意见,帮助过动儿,应注意以下的教育原则与策略,并根据过动行为主要的特性之处理原则整理如表2-2-1。
表 2-2-1 儿童分心过动行为的处理原则
分心行为 一般性策略:
1.选用有趣的、多样性的教材,如:游戏、视听教材与学习区。
2.选用新奇、鲜明、以高彩度标注重点的书面数据。
3.当孩子进行重复的、熟悉的活动时,注意环境噪音的控制。
结构性安排:
1.结构式教室环境:减少分心的刺激,减少过度的视觉刺激, 给予清楚明确的期望,预知其教室常规与作息,高度指导性 的管教。
2.慎选听觉训练材。 不宜有背景音乐、故事或语言,只有明确节奏的录音带或唱片。
3.亲近感原则:较小的工作区比较适宜。必要时,坐在儿童的 背后,适时用手碰触儿童,加以提示,以协助其有效学习。
4.作业修正法:每日要学习的教材教具均放在橱柜里,而不散 置于外面。一次只呈现一项学习活动或教材教具。
5 安排常规生活。
6.前景声音倾听技巧练习法:教师经由扩音系统,以口语方式 对儿童传达指令。
过动行为一般性策略:
1.课程中加入粗大动作协调活动与反应训练的活动,如:角色扮演与数学演练。
2.正向的同侪注意与支持。
3.教师教学时加以监控、提示与回馈。
结构性安排:
1.采用坚固的课桌椅,按传统行列式排列。
2.座位靠近前方与教师的位置,避免分心刺激的位子,如窗、 门边。
3.周围安排专心学习的同学。
4.布置一个自由的座位区、可以进行肌肉协调训练及安全用药 的活动区。
5.课桌上的教材教具愈少愈好,只呈现当时要用的物品,其余 物品置于储物柜。
6.师生均要穿朴素的衣服。
7.显现「暴怒行为」时,教师把他带离现场。
行为抑制力不足一般性策略:
1.学习运用后设认知行为策略,以自我监控冲动。
2.隔离策略。
&n#p#分页标题#e#bsp; 3.使用多元的、或物质的积极增强。
4.反应代价策略的运用。
结构性安排:
1.代币制相关设施的安排,及行为表现的积分表和图示。
2.图示个人与团体的良好行为与不适应行为之表现。
3.建立例行性和常规化的学校与家庭生活作息。
4.不要太早对预告未来的活动行程,以免引起儿童焦虑与疑惑。
5.临时改变每日惯例活动时,教师要事前跟儿童详细说明。
6.采用录音带指令训练法。
7.以定时器设定做功课的时间。
如:
1.父母及教师应了解过动儿的行为,接受事实,调整期望,增加亲师及父母的挫折忍受度。
2.建立一个积极正向和鼓励的环境,为过动儿创造可能成功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师生关系与人际关系,有效的沟通:彼此接纳、倾听、仔细发现过动儿的优点,帮助他们适当的发挥潜能。
3.订定简明易行的班级管理规则或管教,并澈底执行:如订定教室规则、违反规则的处理方法,并落实规则的一致性。配合使用行为改变技术,适当的增强,善于鼓励,避免体罚,给予温和和肯定的行为训练,有系统地安排训练以增进过动儿的顺从行为,及促进注意力。
4.规律、结构化、适配性的的学习情境:
(1)改善物理设施,突显的教学刺激。,课桌上的教材教具愈少愈好,减少额外的视觉、听觉刺激。
(2)规律化的环境:视学生分心程度而定出规律化所需的程度,产生安全的凭藉,促进学习。诸如:避免带他到太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使他先从小场合适应做起。
(3)亲近感原则:较小的工作区,避免因环境的空旷而分心。
(4)结构化教室环境与作息:告知及维持教室常规与作息,并实施高度指导性的管理。如在家中也要安排规律的居家生活,定时作息,以培养其规律性。
(5)对于环境、作息变动的准备:临时改变每日惯例活动时,教师要事前跟儿童详细说明,以预先给予清楚明确的期望,但是不要太早预告,以免引起儿童焦虑与疑惑。
5.有效能的教学与学习历程
(1)确定学习前的进入准备状态:学习或课程开始之前,要先让学生专心。
(2)教学时简明有效的口语表达:教师说话时注意长度、用句,以达成有效的沟通。必要时教师可经由扩音系统对儿童传达指令。
(3)善用教材教法、鲜明的教学刺激,趋近性控制法:师生均要穿朴素的衣服,以文字及图画配合教学活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并运用生动具趣味性的活动以引发学习兴趣。慎选听觉训练教材,不宜有背景音乐、故事或语言,只有明确节奏的录音带或唱片。
(4)给予提示:随时提醒学生,该做的工作。必要时,坐在儿童的背后,适时用手碰触儿童,加以提示,以协助其有效学习;或是采用录音带指令训练法,以定时器设定做功课的时间。
(5)安排适当的体能活动或课程,但宜注意不宜过度:因过动儿在精疲力竭时更不会控制自己,过动行为反而变本加厉;过分刺激的活动,会使过动行为愈发不可控制。
七、结语
综合前述过动儿的治疗或训练有以下特色及趋势:重视以生物-心理(行为)-社会模式作为介入系统,鼓励多元的混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兼顾生理因素控制、适切行为的建立、正向支持环境与之建构。诸如:药物结合行为治疗、或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策略的模式,以兼顾生理因素的控制与适切行为模式的建立,达成较佳的治疗效果#p#分页标题#e#。对于过动儿的教育训练方面,有以下重点与特色: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成为主流、透过直接教导或同侪的资源实施社会学习课程与训练、以及教导家长及教师对过动儿有正确的认识,如此综合教育与心理理论的发现与应用,以共同建构规律、结构化、适配性的学习及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