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培智学校学生陈某是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伴有多动症,刚入学时,不听指令, 我行我素。针对陈某这一情况,学校组织教师对陈某进行了评估,给陈某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并运用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对他适当的开展个训。通过适应性的教育训练,3个月后,陈某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而且逐渐能遵守指令,在提示下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令家长特别高兴的是,陈某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回家不仅会告诉家长在学校学习的内容,而且一上学就特别兴奋,回到家就企盼上学。
陈某的变化使其家长惊喜不已,学校用了什么方法使他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个别化教育。”培智学校校长曾镜佳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曾镜佳告诉记者,个别化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旨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使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
为了根据个体差异更好地照顾智障学生,更好地体现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培智学校以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并有计划的推进个别化教育的实施。上学期,学校安排参与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理论与实施培训的骨干教师组成IEP科组,以四个班为试点,在全面评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业表现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本学期,学校在对全体老师进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施专题培训的基础上,调整学校工作的诸多环节,包括调整课程设置,调整作息时间,增加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强度等,对教师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分工,在智障班全面推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们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评量和教育诊断,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身心特征,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一个学期(学年)的教育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日常的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教育目标。
曾镜佳介绍,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已逐渐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培智学校的招生对象逐渐以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为主,而且学生障碍的类型出现多样化趋势,多重障碍学生也逐年增加。面对教育对象的变化,学校原有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育出的儿童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后,生活难以自理,也难以自立和适应社会,教师的教学实践困境,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培智学校进行了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探索。
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以前他的孩子很少开口说话,认知能力差,经过培智学校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后,现在喜欢表达了,对常见物品能认识区分了,和他们外出喜欢主动指认出自己学过的东西。
曾镜佳表示,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学期,学校将进行包班制的探讨,通过两三个教师包班,其他教师提供特别服务或康复训练支持的形式,进一步完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开展有效率、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教学有的放矢,满足每一个接受特殊教育的智障学生的独特需要,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实效性。
本报记者 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