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仁教授讲座内容摘要(三)
模仿儿童的介入原则
1.介入者:姓名,服务单位,联络方式,电话及邮件账号
2.日期:
3.地点:
4.起迄时间(从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
5.介绍个案
甲、生理年龄
乙、沟通能力:有无口语,沟通方式,沟通功能
丙、认知能力:对于数字,形状,颜色,五官/物品的认识等等
丁、社会性能力:眼神注视,主动接近人,微笑,情绪表现
戊、测验资料:智商,发展,
6.模仿原则:
7.介入设计:
甲、安排环境,以利于互相模仿,环境要单纯,不要复杂
乙、要了解儿童喜欢玩的玩具为何,但不能放儿童非常喜欢玩的玩具,以免儿童沈迷于玩具,不与人互动,只能放进儿童中等兴趣的玩具,玩具以大肢体动作较佳,尽量避免需要精细动作,或者需要高度专心注意的玩具,例如拼图,图书等
丙、介入者玩玩具的方式,要与儿童游戏的层次与复杂度相当,不可以玩得太复杂或者太高层次,要先观察儿童自己玩时的游戏层次与玩法
丁、介入时,与儿童一起在地板上玩,有点类似地板时间,两人最好能够眼对眼
戊、准备二套相同的玩具,放在地上,玩具可以是球,乐器,有声音等易引起儿童注意者
己、先模仿儿童十分钟,最好是伴随口语的旁白或者评论,效果会比较好,然后五分钟的时间在儿童旁边玩,但要制造欢乐的气氛,吸引儿童的注意
庚、儿童有主动行为时,要响应他,与他互动,不要再模仿他,在介入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与儿童当下的活动有关的其他的肢体动作手势口语等,以鼓励其自发性的模仿
8.每一次都要摄影
9.请一个人负责计时
甲、每一回合的介入后,描述与观察是否会主动模仿你,表情的变化,眼神注视,笑容与其他的情绪表现,动作的种类与变化,以及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乙、要特别说明在介入上,你如何因应儿童的反应,调整你介入者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