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趋向能力的介入
社会性趋向指的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趋向各种社会性刺激或讯息的行为倾向,包括对于人的眼神、脸孔、声音、动作、情绪等各式各样的社会性刺激或者讯息的自然趋向与响应;以往的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常对于熟悉的人少有表情、满足于自处、异常的眼神接触、对其它儿童的兴趣有限、社会性微笑有限、动作模仿有限、叫其名字响应不佳、很少看他人手上所拿的玩具等等都是社会性趋向不佳的现象。
要介入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趋向能力,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做法:1.是在日常生活的例行性活动中,藉由中断的做法,诱发自闭症儿童的眼神注视;2.是模仿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与重复性的行为;3.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以下分别加以说明这几种的做法。
一、 在日常生活中介入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许多的例行性活动,例如吃饭、洗澡、睡觉等都是儿童很熟悉的例行性活动,儿童可以理解活动发生情境脉络,因此在日常的例行性活动中,突然中断活动的进行,儿童会知道事出异常,比较可能会透过口语、动作、或者眼神注视加以补救,希望活动能持续进行。此时介入者应该要等待孩子反应至少5-10秒,儿童如果没有反应,才能以声音、口语或者动作协助儿童,初期介入时可以儿童的眼神注视为主要的介入目标。例如,在吃饭时,拿碗给家人时,故意不拿给自闭症儿童碗,或者在夹菜给其它人家人时,故意不夹菜给自闭症儿童,诱发自闭症儿童的反应,等待自闭症儿童有所动作时,设法吸引他的目光后(可以声音或者动作吸引儿童的目光),才将碗给他或者菜夹给他。除了吃饭外,其它诸如洗澡时与散步都日常生活活动都有很多机会可以介入社会性趋向的能力,其中以搞笑最为可行,亦即透过夸张的表情、动作或者声音来吸引儿童,让儿童注视或者接近你,都是很有效的做法。
二、 模仿游戏
最近的研究发现模仿自闭症儿童可以增进他们对于模仿者的注视或者微笑等社会性趋向的行为,此一做法相当简单,但相当耗费体力。模仿他们时,不要评断他们行为的好坏,所有的自我刺激性行为或者重复性行为都加以模仿;模仿时,可以口语描述正在模仿的行为,以强化儿童的注意力。模仿时,放进可以诱发大肢体动作的玩具效果会比较好,但切勿放进儿童高度喜欢的玩具(只要放进中等喜欢的玩具)与复杂度高的玩具,否则儿童可能会过度着迷于玩具的操弄,而忽视旁边模仿他的人。一旦儿童对于模仿游戏产生兴趣,开始想要与介入者互动时,介入者应自然地响应儿童,并与其互动,不必再模仿他。
三、 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
自闭症儿童常有感官动作异常的情形,有时是过于敏感,有时是过于迟钝,过于敏感者则要避免强烈的刺激,不然儿童会逃避与人的接触;过于迟钝者则有强烈感官动作刺激上的需求,很适合用来当作介入的媒介。以下列出几个常见的游戏以为参考:
以视觉为主的游戏
吹泡泡
吹气球
会发出光线的旋转风车
以前庭觉为主的游戏
赛跑游戏,像是追逐或骑马游戏
上上下下游戏
荡秋千
跳跃游戏
摇晃游戏
以本体觉为主的游戏
挤压游戏,像是拥抱
触摸游戏,像是呵痒
抓握游戏,像是手部挤压、举手击掌、拥抱、拍手
骑马游戏
在玩以上的游戏时,如果儿童的功能比较高,直接与儿童玩这些游戏,在儿童玩出兴趣后,中断活动几秒钟,等待儿童以眼神注视你时,再继续玩。如果儿童的功能比较低,则要先建立规律性,再中断游戏活动,其做法如下:例如儿童喜欢前庭刺激,则可以让儿童躺在一块布上,两个大人各抓着布的一头,然后开始摇晃他,每摇两下就停下来,再摇两下再停下来,同时口中说「摇摇停」,以配合摇的规律性,这样重复好几次,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摇晃的频率,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完全停下来不动,不再继续摇晃,看看孩子会不会自动地注视大人,如果不会可以给予动作或者声音的提示,等到孩子会在提示下注视大人时,大人就要消褪提示,让儿童自行的注视大人。
此外,也可以将喜欢前庭觉刺激的儿童放在大龙球上,往前滚,往后滚,停止,嘴里说着「滚,滚,停」,其余的做法如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