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自闭症儿童生命的经纬线
孩子来到世间,就踏上了社会化的旅程,无一例外。不同的是,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旅程尤其特殊,尤其艰难。“孤独症”的含义,甚至可以解读为对社会化的抗拒。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不是任何别的训练,而应该是促进孩子社会化发展的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最后指标。
如同纵横交错的经纬线,社会性发展需要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同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社会性获得涉及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过程,最终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出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实际上是促进孩子整体心理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
孩子的社会性教育,起始于对颜色的认知,起始于按照形状进行分类,起始于对第一声“啊”的模仿,起始于两只小手的协调抓握……所有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储备,都必须延伸为社会适应能力,都必须纳入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康复训练才能方向明确、取舍得当、主次有序,我们才能编织好孩子生命的经纬线。
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给孩子提供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社会性是孩子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在社会交往环境中实现的,对孩子的康复来说,这种环境的获得和维持是必需的。如果离开了人际环境,如同人离开了空气,社会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社会性教育复杂的原因之一。
社会性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家庭训练、课堂训练共同作用,相互补充。社会性教育贯穿于人的发展的整个过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非一朝一夕可见功效。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家长容易在中途放弃,丧失掉前期积累的成果,使孩子康复的可能性最终无法转化为现实性。
对孤独症儿童本质障碍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我们在康复训练中看准目标,抓住根本,找到重点,选择好训练的方法,处理好枝节和根本的关系,为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