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孩子制作生活故事书(五) 郁宜老师
五﹑借故事的内容处理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老师必需要有对自己与孩子的认知,正因为孩子无法呈现正确的行为模式,其原因可能因环境﹑先前被教育的模式﹑或其生理上的问题而造成,是否有必要借住药物或家族治疗等方法而处理,但当我们察觉到孩子的行为问借着教学活动的呈现,把正确的行为模式对孩子做一正确的示范,再将此载将此正确的模式与过程,利用生活故是疏于以强化孩子对此正确行为的概念,并使之成为其生活中的部分。
六﹑在故事中呈现正确的行为模式: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而言,提供正确的行为模式以适应其所生活的环境是非常迫切的。而往往,我们在运用处理的技巧时,都会觉得,正确的行为模式是需建立在情境与事件的发生,而负面的情境与事件,在孩子面前一再地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如果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提供正确的行为模式,在陪同孩子阅读生活故事书的过程中,自然可以窥见很多的正确行为已经很自然的表现于孩子的生活中。
七﹑在生活故事书中呈现老师期待孩子学习到的内容
无论针对行为的处理,或是语言的学习,甚至社会能力的建立,老师因为明确的了解孩子学习目标之内容,所以,将其内容呈现于生活故事书中。因此,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可以成为生活故事书的体裁,当老师决定孩子的学习目标,利用生活故事书的呈现,将所预期达到的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老师期待孩子学习到的教育内容就会在生活故事书中出现,也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能力不同,因此,老师在生活故事书的内容应用上就需针对孩子的问题与能力﹑生活环境做不同的应用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