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I教学纪实
RDI教学介入原则
从自己的教导自闭儿RDI的经验中,提供几个比较有深刻体认的介入原则给大家参考:
1.介入的目标,要符合孩子的社会性能力:最好低一个阶段,孩子能理解才会喜欢学。如果自闭症孩子的社会性如果还不懂得观察他人的话,记得从第一阶段的第一级活动开始,建议参考课程简介来了解孩子现阶段的社会性能力。
2.用RDI的精神过生活:如果训练时孩子可以习得社会参照或共同调控的技巧,但是生活上确缺乏练习,真的相当可惜,所以呢,要有RDI的生活风格,也就是在生活中随时想到进行社会参照练习,比如说:孩子像你要卫生纸时,就来点眼神提示告诉他,在电视机上。类化真的很重要!
3.多用非口语的动作,少用口语指示:这是我常常忽略的,时常教学的职业病就出来,还没等孩子眼神注意到妳,就先发制人,口语或动作提示就来了,当孩子没有主动注意到妳时,还一直不断提醒看我看我,应该是製造孩子自然看你的情境,然后用非口语的互动来引导。
4.愉快的感受来自互动经验而非事后的增强物:让孩子体会和人互动胜过独自一个人玩,记得教学不需要用原级增强物,杨老师说得好,如果每次上课都是孩子要求而非成人说:来玩游戏,那才是教学成功。
5.从简单的活动开始:应该说,要把活动的内容聚焦在某一个目标上,不要把一大堆活动串连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搞不清楚到底要学什麽。
6.先训练社会参照才训练调控能力:不要心急,孩子的参照能力训练还不稳定,不要急着进入下一阶段,社会性的发展也是有时间性的,有了社会参照的基础,才有后续的同理心训练。活动的设计要有社会参照的精神,我常常也设计的活动只有知体能力的提昇而缺乏社会参照,要小心喔!
终极密码
分类:RDI教学纪实2007/03/0823:10看过少年特攻队的节目吗?因为孩子爱看也跟着看,其中有一个游戏叫做「终极密码」,一群人从1~100的数字中去猜目标数字,最好不要猜到,没猜到就把猜数的范围缩小。下一个人就在缩小的范围内继续猜。
前两天给小伟上数学1~50的认识,发现小伟对于数的序列非常清楚,也清楚数的大小概念,看着小伟按照顺序书写数字,我灵感而来,来玩「终极密码」吧!
要对小伟解释游戏规则必须明确的视觉提示,我先从1~10的数字中选择一个数字写在小白板上,在大黑板上写上「1~10」,由小伟来猜,每猜一次老师会把数量缩小,如目标数为3,小伟猜6,就在黑板上写「1~6」,让小伟再猜。有三次机会,猜中了就互击掌,猜错了就搔痒。为了让小伟能够猜对,第三次猜的时候,就给予表情的提示,让小伟能猜中。
当1~10能玩得很高兴,就把猜的范围扩大到1~20,甚至1~30。
同样的终极密码的活动我今天用在团体活动时(8位高功能自闭儿+两位学障儿童),游戏规则就不一样,因为孩子的能力足够,就把猜数的范围设定为1~100之间,大家轮流猜,猜中标目数的孩子,就比较倒楣了,接受被大家用小布球丢的惩罚。孩子们注意我的表情变化,猜中了没,心情也跟着起伏,好高兴看到这一群孩子就像一般孩子一样。猜中数字的孩子被惩罚时,看到自闭症孩子闪来闪去,不被布球打到,也是一种技术呢
「老师说~跪下」
--非关体罚分类:RDI教学纪实
这学期的沟通课一开张,我先让孩子玩大家从小就熟悉的游戏「老师说」。
五位自闭症小朋友从1年级到3年级,理解与表达程度不一,要让大家能理解游戏规则,我想到用视觉提示来协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教学时,图片一拿出来,孩子马上知道要注意听我在下指令前有没有说「老师说」这三个字。再配合说「老师说」就用手指「老师说」图片,或没说「老师说」指着另一张图片,好简单的做法,孩子马上理解了。
我说:「老师说~摸耳朵」一位孩子立刻摸耳朵,三位跟着做,一位要提醒。
我说:「老师说~站起来」二位孩子立刻站起来,二位跟着做,一位过了一会儿也跟着站起来。
我说:「老师说~拍拍手」五位孩子立刻拍手,ㄟ,进步了,大家都懂了。
我持续说:「老师说~拍拍手」五位孩子再持续拍手,我说:「停」四位孩子真的停下来了,澐马上说:「不可以停,没有老师说」,厉害,真懂游戏规则。其他的孩子在我再次指导下,了解没有听到「老师说」这三个字不能做动作。
于是,有趣的活动开始了。看到孩子因为我下的指令不断跳舞,眨眼睛,摸鼻子…
一会儿澐举手说:「我要当老师」「好,换你试试看!」我站到一旁看五位自闭儿自己游戏。
澐站到前面微微的笑:「老师说~站起来」「老师说~摸肚子」大家都听懂澐的指令,乖乖地做。
「老师说~跪下!」哇塞!这孩子会整人啊!看到其他四位自闭儿毫不犹豫的乖乖地做,我暗自好笑澐的动机。「老师说~青蛙跳十下!」还好没有参与。
澐继续下指令:「老师说~学公鸡一样!」不错喔!想到模彷动物。
「老师说~躺到地板上~」澐又要出什麽奇招,四位孩子都走到地板前躺下了,我越看越有趣,突然听到说:「李老师,妳也要做!」理直气壮的勒!我只好乖乖地躺在地板上去。
接着只听到澐说:「老师说~把脚弯成三角形!」大家都没听懂,什麽意思?原来#p#分页标题#e#是因为…「老师说~做仰卧起坐一百下!」什麽跟什麽嘛!开始听到其他几个孩子抗议了「很多ㄟ!」但是还是得做,大家动作虽然不标准,但要做一百下还是很辛苦的,「嘿咻嘿咻!」大家努力做着「18、19、20…」此时澐又要开口了,太好了,应该会停下来吧!
「停~~」什麽,居然没有说「老师说」三个字,我只好继续跟着孩子做仰卧起坐,其他的孩子呢,不敢有怨言,因为这是游戏的规定。
被澐整到,我的心中还高兴地要命,其他的孩子,因为澐的示范,每个人都会玩了,也开始学习去整别人!
「老师说~站到椅子上」这可非关体罚喔!
请问你想吃什麽?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昨天家中光临了贵客,有一群老师与几位星儿和家长,喝茶、聊天、吃饭、游戏,大家在我家小小的空间享受与人互动的乐趣,小星儿呢在我家沙发与床上爬上爬下,或把小方椅当成捷运开来开去,三不五时到大人的身边,撒娇或要求吃吃东西,大星儿则努力与试着与我们对谈,谈到他有兴趣的事情就显得好兴奋!这情景相信大家应该很不陌生,农曆年要到了,亲朋好友的相聚,是多麽开心!
人与人的互动总是在吃饭喝茶间建立了关係,这让我想到何不运用来教教孩子人际互动RDI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先从角色扮演中练习,佈置个用餐的情境来教学,桌上放个至少5样以上的食物,告诉孩子我们要互相帮对方夹菜或拿饼乾糖果等,先请孩子帮忙妈妈拿食物,孩子一边拿边看妈妈的反应,看看妈妈想不想要吃,点头或微笑就表示想吃就放进妈妈的盘子中或拿给妈妈,摇头或皱眉表示不想吃。或者妈妈可以用眼神指示自己想要吃什麽,让孩子注意你的眼神去找到你要吃的东西放在哪裡。
可以让孩子用口语询问:「请问你想吃什麽?我可以帮你拿。」
如果孩子的人际互动已经能够做到社会参照,建议可以运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去找到你要的食物。我们可以不要说出食物的名称,只说出食物的特徵,如想吃海苔,可以说长长的一片,黑黑的颜色,咸咸的味道,孩子听不懂就可配合眼神的指示。
另一个有趣的作法,是把食物的名称做成纸籤来抽,抽出的纸籤表示是妈妈想吃的食物,再让孩子一一询问妈妈,从妈妈的脸部表情中寻求答桉!最后对照纸籤看孩子做对了没?如果孩子都拿对了,要和孩子一起欢呼!让孩子感受到能够帮助到别人,是一件多麽好的事情!
这样的活动设计,无外乎是想孩子能够类化,和妈妈游戏成功,就让孩子和其他的家人玩。
年节时,家中的食物总是很多,藉着机会邀请亲友到家中,让孩子为亲友拿他们喜欢吃的食物(水果、零食都好),暨提昇人际互动又训练了生活礼仪!别忘了,告诉亲友现在正在教导孩子生活礼仪,孩子拿对了,给予孩子称讚喔!
慢慢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照他人的能力要从小处着手,但是别忘了游戏中一定要把弹性训练加上,适时拒绝孩子:「我现在不想吃,谢谢!」或是:「我自己来,谢谢!」偶而还要假装没听到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再问一次,因为这都是生活中自然呈现的一部分,孩子也需要学习喔!
恐龙蛋游戏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大家围着明慧老师做什麽?什麽事情要这麽专注?
喔!我们在上抢恐龙蛋的游戏呢!
在中间的老师是母恐龙,旁边的这些孩子都是偷蛋龙,母恐龙正告诉孩子他要保护的是手中那个蓝色的蛋(只是一颗小布球),母恐龙会把蛋放在地板上,用蹲爬的姿势去保护蛋,蛋很容易破,所以不会坐在蛋的上面,所以很容易被偷蛋龙伸手从背后屁股下方面偷走蛋,但是母恐龙很厉害,会东张西望,并且会360度转动身体位置,如果被母恐龙用眼神看到了,就必须退回垫子上等待下次偷蛋的机会!
这是一群ASD的孩子,已经具有社会参照能力,但是在参照的执行能力上,反应并不快,判断能力较弱,主动性较弱,而这也与孩子观察别人的反应,思考别人的内在想法较弱有关。
这个活动已经玩了许多次了,刚开始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依照母恐龙的身体姿态来决定偷蛋的时间,迟迟不敢下手,而过度冲动的孩子,不管母恐龙是否盯着他看还要执意去偷蛋,练习时逐次说明如何去参照母恐龙的反应,孩子们就玩的相当高兴了。
如果想要玩这个小团体游戏给予几个小小的建议:
1.游戏人数不要太多,最多三位偷蛋龙就够了,太多人反而母恐龙顾不及,一下子蛋就被不注意间偷走了,反而失去练习注意母恐龙动作来反应的机会,孩子们也容易起争执,因为偷蛋的机会变少了!如果在家中,爸妈一起来玩,一个母恐龙,二个偷蛋龙就够了!
2.孩子们的空间概念不好时,在地板上放个地垫规范一下孩子的位置。
3.孩子如果不知道如何偷蛋,试试看,成人用放声思考的方式来提示,如母恐龙可以说:「我看着前面,我的后面都顾不到了,我要很小心!」「我好紧张啊!四周都是偷蛋龙,但是只要我看到偷蛋龙,他就不敢来偷蛋了!」把自己的想法和心理状况适度用口语表达,让孩子配合你的动作了解你的想法,记得,口语提示只在初期,游戏策略懂了后,就减少提示了。
4.每个孩子对于游戏角色的认同不一,有的孩子不喜欢当偷蛋龙,也不一定要偷蛋啦!转#p#分页标题#e#换成孩子能够接受角色来游戏。
5.先不要让孩子当母恐龙,直到孩子已经发展出游戏的概念,而且小团体游戏,要找能力相当的同侪一组,才会玩的有趣!
这个游戏的灵感来自于邹小兰老师的先生,多年前,我们两家人一起出游时,刘先生提议来玩抢乌龟蛋的游戏,那时我们用鞋子来当乌龟蛋,所有的孩子都玩得乐不思蜀!
心脏病游戏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咦?这四位小朋友在做什麽?
这是潜能教室在进行期末活动棋艺竞赛的现场,这组是由两位亚斯柏格儿童、两位高功能自闭儿组成的游戏小组,澐也在裡面喔!
这个活动看得出来吗?是用扑克牌游戏「心脏病」。
游戏规则大家都知道,把扑克牌全部发完后,就猜拳轮流丢出牌,丢出牌的人要轮流数1、2、3…13,13之后再从1开始数,当丢出的牌面和喊的数一样的时候,大家就赶紧用手去盖住那张牌,最后盖到的人要把牌全部收走。
为了要拍到正确的牌,孩子必须去监控自己看到的牌和听到的唱数是不是一样,这是个需要花专注力并兼具判断能力的游戏,只要会玩的孩子,通常都可以享受玩游戏的乐趣,再加上老师会在游戏前先讨论游戏的价值不在输赢,而在游戏本身的乐趣(这一定要强调喔!),孩子就算拍到最后一个也无所谓。
有一些反应较慢的自闭儿会去看别人动手拍的时候就跟着去拍,就算如此,我认为有社会性的参照在中间,但是,要在安排对手时特别小心,和大人一起玩会比较好,大人可以适度故意要去盖错的牌,然后突然把手收回来,看看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让反应较慢的孩子提高注意力与社会性警觉。偶而大人也要小输一点,然后很开心地把牌收回,表示太好了,有很多机会呢,给孩子一个正向的示范。
盖的时候孩子们的手会重叠在一起,第一个盖排的很容易就被后面盖上来的人用力拍到,好痛啊!可是这是游戏喔!就算痛别人也不是故意的嘛!孩子都可以体谅呢!
当四隻手重叠在一起时,于是又可以发展出另一种活动,就像照片上的一样,大家把手依照盖排的顺序重叠在半空中,第一个盖住排的人也就是手在最下面的人可以伸手从最上面打下去,所有的人要立刻闪开,不然就被打到了!这下可好了,大家都很专注地注意那位在最下面人得手,随时看他抽手要打时就要立刻要反应喔!比盖牌时更专注于他人的动作!
对于不懂收手的孩子,可以先和成人玩,成人给予数123的提示,当孩子的警觉性出来了,就取消口语提示,只用点头提示即可,最后让孩子以成人的动作与表情来判断,成人是否要抽手拍人了!记得!无论如何都要和孩子开心地大笑,千万不要急得去责备孩子怎麽不会玩!
社会性的互动不一定只能参照脸部,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重要的社会性讯息,如何在别人小小的动作间去发现别人现在的意图,然后立刻去反应,这是很重要的,对于高功能的孩子在游戏后,可和他讨论这的论点的重要性,同时举些生活的例子,孩子也能较快的理解喔!
和澐一起比赛的孩子有四年级、六年级,大家都很快地就在老师的指导后进行游戏,看到四位小朋友能够独当一面自己玩,输了还笑咪咪的,感觉很窝心。
击掌游戏~RDI教学笔记
分类:RDI教学纪实2007/01/2400:35
每当动作教育课结束或RDI结束的时候,
我喜欢和小朋友玩击掌活动,
这是我和孩子的私密语言。
灵感来自于看到一部国外的影集,
看到一位小朋友和好久不见的老友一见面就以两人才知道的方式相互击掌,
那感觉好有今生今世唯你懂我的味道。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要孩子会数1~5的击掌模式即可,
这是由我来决定的,为了是让孩子先熟悉击掌的流程与速度。
1两人右手互拍2两人左手互拍3两人同时右手上左手下互拍4两人同时左手上右手下互拍5两人双手相互击掌。
之后,就开始和小朋友相互设计如何击掌,
我们有设计互相碰右臀、左臀,
手握拳上下互敲,
还有同时跳起碰肚子(这个很有趣喔),
扭扭屁股,同时跳起,
或是轮流做出动做,让对方模彷。
可以设计数到10。
最后一个动作要有「帅啊!」同时结束的快感!
大部分的星儿起先记动作很有挫折,
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记得动作的流程后,
那才是真正有趣互动的开始,
我的律动可快可慢,
孩子必须要依照我的速度来击掌,
两个人可以时间分毫不差的击掌成功,
其实心中颇乐的呢!
试试看,用你孩子可以接受的肢体动作,
设计属于你们自己的击掌游戏,
未来在特定场合,
再加上你的一个眼神或动作的特别指示,
就做出完美的击掌流程,
可做为不错的ending。
RDIvs.社会技巧教学
分类:RDI教学纪实
这本书要推荐给教导自闭儿的老师,您一定会收获良多!
买了这本新书了没?
这是人际发展介入(RDI)活动手册的少年、青少年与成人版。
前两天一拿到手,
晚上迫不急待地翻了一遍,
能够阅读到让我感动的教学策略,
心中有无比的兴奋。
一直以来,
学校系统里对于自闭症儿童和注意力缺陷过动的孩子在社会性的教学上,
都採用社会技巧教学的模式。
我们把社会技巧透过认知行为的教导,
引导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下,
完成他应该做到的社会行为表现。
社会#p#分页标题#e#技巧的课程内容广泛,
举凡能够帮助孩子达到社会能力者皆可称之,
教室生存技巧、基本互动技巧、人际相处技巧、交朋友的技巧等等。
每一种技巧都要对孩子进行评估后,
以很结构的方式,运用几个标准步骤来教学:
引起动机à教导新技巧à练习与类化。
教导新技巧时的过程是:
教师提供提示卡或海报让孩子确定技巧步骤
‚教师以放声思考的模式进行示范
ƒ提供相关情境让学生演练
„配合增强系统给予孩子表现的回馈
…评估孩子的表现以修正演练。
这是以行为朔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导孩子新的社会技巧,
许多老师在课堂中都觉得满意。
也有很多老师反应,
孩子回到日常的情境中仍然不会运用。
因为孩子学会了在相对不变的社交规范中,以一成不变的策略来应付。
因为孩子在课堂上表现的技巧都是为了期待老师的物质的奖赏,
而非因为和老师互动能产生愉悦的感受而愿意不断去使用。
例如:我们要求孩子和人交谈时要看人,
因为孩子知道我看老师就可以获得一个印章,
但根本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看你。
这是一种工具性技巧,
提供孩子一个社会互动的脚本,
孩子可以立即使用在一般的社交规范中。
RDI课程的发展则是从不同的角度着手,
人际关係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
无法照本宣科的。
我们必须要不断很快速地观察社交对象的反应,
评估彼此之间的关係与状况,
然后调整自己接下来的脚步,
才能完成共同合作的目的,
以共同发展出彼此友好的关係。
进行RDI的课程,
让孩子享受到互动的快乐,
孩子自然愿意不断去观察社会性讯息,
以做为自己接下来行为反应的指标。
书中提到RDI能让孩子体会到如何开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分享兴奋与喜悦、携手同心想办法解决问题、一起达成功同目标、秉持创意团队合作,
并且建立真正的友谊。
好棒的境界!
RDI课程进行时,
要从简单的互动技巧层层架构,
孩子要从单纯的一对一环境中先熟练协调的技巧,
然后与能力相当的同侪一起进行活动。
要出现RDI的教学成效,
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比起工具性的社会技巧教学来的缓慢,
但是孩子学会一辈子受用的能力。
在自己对自闭儿与
ASD儿童进行一对一RDI课程与团体RDI(动作教育)的课后,
我发现孩子注视人的眼神增加了,
而且还会试着去想别人的感受,
笑容变多了,表情丰富了,
开始去注意别人的反应,称讚别人,
对事情弹性的处理能力增加了,
还变得~~哲妈说的『调皮』。
走迷宫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小时候非常喜欢自己画迷宫给同学走,
画的人总想要画出让别人跳入陷阱的迷宫,
走的人战战兢兢,
心情随着每个叉路的抉择上上下下起伏着,
对于自己能够挑战成功到达终点的人,
没不欢呼感到愉快。
想到用迷宫来训练小星儿的社会参照和愉悦的参与感,
灵感其实也是来自RDI中障碍跑道该项活动,
我了解透过大动作的闯关活动能够提昇孩子更多的兴奋,
但是在教室中或家里可没有大空间设计成障碍跑道,
于是纸上障碍跑道—迷宫的想法浮现在我眼前。
起先我用5张A4的白报纸连接而成,
然后再用单线画上线条迷宫,
然后设计各种有趣的陷阱,
为了让活动有趣,
我设计了一隻小乌龟要去找自己的池塘,
绞尽脑汁,还请出女儿一起帮忙设计,
对于要用迷宫上星儿小伟的RDI课程,我可是满心期待。
开始时,小伟对于我的迷宫很好奇,
我们一起摊开迷宫,哇!好长喔!
小伟非常地兴奋要挑战呢!
新游戏学习规范是一定要的,
我先让小伟自己走,
走到叉路让他自己选择,
突然陷阱出现在眼前的时候,
小伟好失望,不想玩了!
想把迷宫摊开看最后的终点!
看!我早预料到了,
我说:「你可以问老师请问走这裡好不好?」
小伟再试一次,走到叉路,
问我:「走这裡好不好?」
我知道这条是活路,
就用力点头,
给小伟最大的提示,
小伟走下去,
果真没事又碰到另一条叉路,
小伟还是想自己走,
再次给予提醒可以问老师,
经过几次的叉路后,
小伟已经知道可以从老师的点头摇头获得资讯。
哇!接下来就一路过关斩将直达终点,
小伟和我一起同时欢呼。
在小伟热情不减的时候,
我趁胜追击,拿出电脑报表纸,
让小伟也自己设计迷宫,
这可对了小伟的胃了,
他拿起笔立刻就画起了迷宫。
我呢!当然开始设计要挑战小伟参照能力的迷宫。
现在我要把叉路设计的难一点,
最好一个叉路有三条~四条,
这样才可以让小伟不断的询问我的意见,
至于陷阱嘛,打个「×」就代表一切囉!
毕竟走迷宫的过程才是最刺激的。
哈!我足足用了将近两公尺的电脑报表纸,
设计成超长迷宫,小伟高兴地要来挑战。
现在啊!老师可没那麽好说话了,
我把点头摇头的提示改成这样。
叉路出现了,小伟随便选一条。
「李老师,走这裡好不好?」
我表现出一副很困惑的表情….
小伟看了我的表情立刻换一条。
「李老师,走这裡好不好?」
我表现出一副不知道的表情….
小伟再选择最后一条。
「李老师,走这裡好不好?#p#分页标题#e#」
我表现出欣喜的表情....
小伟毫不犹豫的往下走。
「YA~」小伟持续在我的提示下一直朝终点挑战。
小伟一边走一边说:「好长喔!」
到达终点都没有走错路,真的好兴奋喔。
很高兴小伟对于我表情细微的变化都可以辨识出来,
并且依据我脸上的表情猜测我的想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观察à推论à参照,
对星儿来说,很棒的过程。
製作迷宫有些小撇步,
第一、长一点较好,挑战性够,也不会让孩子记住正确的路,作好的迷宫才可以多玩几次。
第二、叉路要在三条以上,才不会让孩子猜测。
第三、白色的背景最好,陷阱简单就好,以免孩子分心只注意喜欢的图桉而忘了游戏的乐趣。
第四、别忘了要悄悄地做正确路的记号,不然你也会忘了哪一条才是通往终点的路。
我让其他人试玩迷宫游戏,不但普通同侪喜欢,连老师都觉得有趣。
大白鲨来了!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大白鲨来了!~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星期六的下午在学校附近巧遇小伟和妈妈。
小伟看到我很大声的说:「李老师好!」
「你去哪裡啊?」我问。
「去上公文数学。」眼神努力地望着我,让我好感动。
「上完了,我现在要去买冰豆花。」眼神忍不住飘开一会儿,又持续看着我把话说完。
记得小伟幼稚园的时候,我老是要寻找他的眼神,
和他说话常常叫他的名字,让他注意到我,
如果在一个户外的环境,要他注意听更是要双手放在他的双眼旁,
让他被动地心无旁骛,这样他才会对焦。
而今天我没有蹲下去寻找他的目光,只是弯着腰对着他。
不能确定是不是上RDI课程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小伟的爸妈也很努力。
开始给小伟上RDI的课程时,
心裡还是相当惶恐的,不之从何着手。
我最有把握的是小伟有结构化教学(TEACCH)的基础,
游戏教育课程的经验,ABA课程的陶冶,
于是我把书上所写的目标三个级12个阶段127个目标用自己用电脑打字,
然后给予小伟进行评量。
发小伟在「第一级协调」的「第一阶段情绪调谐」多为发展中的能力,
「第二阶段分享兴奋」则有半数的能力尚未建立,
「第三阶段」就几乎没有出现了。
我决定从第一级第一阶段的活动开始进行。
首先把目标定在小伟能迅速转移目光、
期待带来兴奋感的行动,
我设计了大白鲨的活动。
小伟坐在椅子上,
老师站在远处当作是大白鲨,
慢慢靠近小伟要给小伟搔痒。
如果小伟眼睛看到老师,老师就定住不动,
如果小伟眼神离开了,老师就一直前进,
小伟注意看老师老师就不动了,
老师会一直靠近直到给小伟搔到痒。
搔痒对小伟来说又爱又恨,喜欢被人搔痒,
但是又很气老师搔痒这麽不客气。
简单的活动却需要练习很多次,
因为孩子需要先理解游戏的结构。
第一次开始小伟并不理解老师在做什麽,
为了要让小伟注意老师,
老师还不得不叫小伟的名字说:「大白鲨来了!」
就算老师的前进和停止动作很夸张,
小伟还是无法注意到老师的举动,
只知道最后老师靠近了会给他搔痒。
这没关係,只要知道老师一靠近他有这样的结果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因为小伟无法理解为什麽要看老师,
第二天我立刻修正活动。
当小伟一看到老师,
老师夸张退后或躲起来并说:「啊!被你看到了」。
小伟突然理解了,
自己的目光是很重要的工具,
我赶紧请实习的明慧老师一起加入当大白鲨,
一个人从左边,一个人从右边轮流前进,
双教练法是个很好的方法,
可以训练目光的转移。
为了让小伟更清楚,
两位大白鲨可是东躲西藏的,
小伟一开始虽然目光的转移很不自然,
有时候还是会分心忘记自己的身份,
但是他多次练习后,
小伟开始享受游戏的乐趣,
被搔痒真是一大兴奋。
玩这个游戏时,
小伟看到老师躲起来,
笑得好开心。
没想到,第三次上课后,
我给小伟在这个游戏上的表现评上一个「熟练」。
钉子钉钩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2007/01/0420:20记得小时候念得口谣和玩的手指游戏吗?
「钉子钉钩小猫小狗,一把抓住哪一个?嘿!嘿!嘿!」
其中一个人当鬼,手掌撑开,其他的人就把食指放在当鬼的人的手掌心下。大家一起唸唱口谣,当唱到最后一个嘿的时候,当鬼的就把手用力一抓,其他的人就要在抓的那一刹那把食指收回,如果动作慢就会被抓到,就换你当鬼了。
这个已经在现在不流行的游戏,我常常拿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当然不是老师太古板了,而是这是一个很好的人际互动的游戏。
如果拿这个游戏进行RDI的教学,我会让自己当鬼,因为掌控权必须在成人的手中,孩子要对成人进行社会参照,唱歌对孩子来说也是引起注意力的过程,在唱到「嘿!嘿!嘿!」时,孩子会对于不被抓到感到有趣。
这几天和小星儿小伟玩钉子钉钩,唱到最后是小伟最兴奋的一刻,他在等待我唱到最后一声时的用力一抓,我就故意把声音拉得长长的,小伟一直注意着我的脸,当我出其不意地唱出最后的「嘿!」时,小伟笑得把手一缩,没被抓到就高兴地说:「我也会玩耶~」
也可以把最后的三声嘿,改成点三下头,让孩子少了语言的提示,孩子会对成人脸部的参照#p#分页标题#e#更强,当然,如果孩子兴奋度不减,眨三下眼睛也可以试试看喔!
如果孩子熟练了,试着找同侪来玩玩看,小小游戏,很容易让孩子间产生互动呢!
RDI与我
分类:RDI教学纪实
这两本书对于自闭儿的家长和老师来说是教导自闭儿人际发展互动(RDI)的武林秘笈。
说实在的,自己最早对于自闭症孩子人际互动课程的兴趣,应该在93年间上舞蹈治疗的课程开始的。
因为自己一直很喜欢跳舞,从跳舞的过程中找到许多的乐趣,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舞蹈带给我很多身体上的觉察,也让我有更多对自己肢体动作的自信,如果这就是在舞蹈中潜在的治疗过程,那麽我真的很希望自己週遭的人也能享受到这样相同的历程。
上舞蹈治疗的课程对于肢体的术语并不容易理解,因为自己不是舞蹈科班出身的,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看到一位舞蹈治疗的前辈JanetAdler和几位自闭症幼儿一起进行肢体互动的旅程,孩子从完全不理人到愿意和人一起随着音乐律动,是那麽的感人。
当我们面对特殊儿童的动作困难时,首先会考虑到感官的输入是否稳定,前庭的刺激是否足够,平衡感是否良好,这是感觉统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透过各种动作的设计,训练孩子很好的触觉、前庭与平衡的能力,这也是调整自我情绪的方法之一。但是这些动作的治疗最后都要进展到一点,就是孩子对自我本体的感觉,也就是自我的动作觉知,要能知道自己手脚的位置,知道自己动作的大小、轻重、快慢、高低等等,到与他人空间的关係,自己动作带给别人的感受,进而要觉知到他人的动作意图,这才是增进与人互动、增加生活品质的最后目的。许多特殊的孩子,因为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时常与週遭的人发生冲突。
透过舞蹈治疗的概念来增进孩子互动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有趣而且有意义的教育过程,小团体的运作历程,让孩子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係,而非统合治疗中动作与器材之间的训练。
后来,看到解开人际发展关係之谜和儿童人际发展互动这两本书时,我惊讶书中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很像呢。于是,我抱着书阅读了好久,去年开始,我先试着从小团体的历程开始,于是有了动作教育课,课程的进行还不断在摸索中,到了今年,才有机会试着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引导,真让我感到兴奋。
自己的经验我可相当珍惜,也愿意分享给大家!
老师,请问我的糖果在哪裡?~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2006/12/2700:24「李老师,好了没?」「还没…」一双小手摀住了自己的双眼,我知道他绝对不会偷看,只要经过规范,小伟可是最遵守纪律的呢!想着糖果到底该藏在教室的哪裡好呢?甜甜软软的声音又问了一次:「李老师,好了没…」「好了啦!」只见小伟立刻起身东张西望,最后走到老师身边看着老师问:「李老师,请问我的糖果在哪裡?」老师夸张的把眼神朝向刚刚藏糖果的地方瞄了一眼,小伟立刻追寻着老师的眼神,蹦蹦跳跳的去找刚刚被老师藏起来的糖果。有时候找的到,因为老师放在很明显的位置,找不到的时候,老师就会提示:「我知道糖果在哪裡ㄟ!」然后,小伟会立刻跑到老师的眼前,再问一次:「李老师,请问我的糖果在哪裡?」
小伟有双睫毛翘翘的大眼睛,有父亲的帅气,还有母亲的慧诘,认识他很久了,彷彿看着他长大的,对于他的事我可以说上一箩筐。他拥有特殊的组合能力,可以把家中的积木设计组合成城堡、学校,规模之大、内容丰富,让妈妈常常捨不得收拾。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的同时,也让小伟对周遭的人缺乏社会性注意力与参照的能力。
上过杨宗仁老师课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人际关係发展介入(RelationalDevelopmentIntervention,RDI)课程中的一个活动,由葛斯丁博士经过多年的经验依照一般儿童的如何建立情感关係能力的方式发展出来的课程,以系统化的各式各样经验分享的活动中,发展出自闭症孩子的人际关係与互动。我试着依照书上的活动和小伟一起玩,三个月玩了许多的游戏,常常玩游戏时,小伟的笑声都影响到旁边上课的其他孩子。
每次小伟找到糖果,就笑得好开心:「找到了,糖果在这裡。」笑声真像银铃般清亮。教学的过程中,难免要提示好几次看老师,先了解活动要怎麽玩是一定的,然后才能越来越熟练。今天,再次玩游戏的时候,刚好教室有一群实习老师,小伟找了好久找不到,跑到实习老师面前对大家大声说:「糖果在哪裡?你们大家一起说吧~」看他可爱的模样,实习老师也为之倾倒
动动身体来玩游戏分类:RDI教学纪实2006/12/2300:05「老师,玩老鹰抓小鸡!」「好啊!谁要当母鸡?」「我要,我要」「我也要!」「好!那猜拳决定啊!」「剪刀、石头、布」……看到这裡,大家一定以为这些小朋友在玩游戏,事实上这些是一群ASD的小朋友在上动作教育的课程。结果好不容易猜赢的小朋友,当母鸡时,看到老鹰来了,吓得躲得比小鸡还快,完全忘了自己有保护小鸡的择任,必须和老鹰同方向跑才能保护小鸡,而当小鸡的小朋友,只注意到自己要赶快跑,而没有注意到要和老鹰反方向。
知道吗?任何团体的游戏都不是单纯自己想怎麽玩就怎麽玩的,需要与团体规范配合,要#p#分页标题#e#注意环境裡的社会性讯息,要产生人和人之间的关係感,才能够调整自己的反应。对于ASD的孩子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加上对于自我本体觉的弱势,常常不是无法觉察情境,就是动作控制不佳而影响到人际互动。
和孩子一起玩是我最大的乐趣,音乐跳舞也是我的兴趣,毎週四晨间在艺文教室上的动作教育课是我教学上最大的享受之ㄧ。刚开始我会带着孩子舒展自己的筋骨,只听到几位小朋友「唉呦唉呦」的叫,原来孩子有很多的肌肉从来不曾用过,第一次用到这些肌肉时,痛得哀哀叫。接着,我会带着孩子进行一些发展活动,先从自我的肢体觉知活动开始,透过舞蹈律动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同动作的形式、力量、速度等动作的元素,试着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接着以相关的活动内容,设计需两人(或以上)的轮流、一来一往、需彼此相互协调的互动游戏。最后的结束活动,让全部的孩子团体围做以放鬆心情,分享自己的今天经验为主,甚至说说笑话,进而欣赏同伴、建立友谊关係。
动作教育的课程进行一个学期,我看到孩子越来越懂得与他人协调,遇到冲突,採用猜拳的方式解决,孩子的动作能力、肌肉的耐力和张力越来越提升,我最喜欢的是在离开教室前,小朋友要和老师击掌结束,这时候我可以和孩子说说心裡的话。看到孩子成长最高兴的是,这群孩子建立了”超级友谊”关係。小朋友的妈妈说:「这群孩子的感情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