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治疗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RDI活动片段说明

作者: 更新时间:2009-08-07 点击数: 百度一下

  《Going to the heart of Autism》及RDI资料导读

  《Going to the heart of Autism》是Dr Gutstein及RDI Connections Center制作发布的关于自闭症及RDI的介绍材料,是一集全长5个小时的DVD,主要讲解了从RDI观点来看的自闭症的核心缺陷(Core Defecits)、RDI训练的前八个阶段、以及七项重要的RDI干预原则,是非常好的RDI入门资料。

  为了在进入DVD主题前更好地了解我们将从DVD中得到一些什么信息,我想先很概括地介绍一下RDI的主要情况,以及RDI Connections Center提供的一些服务。

  下面几句话,也许不能说是对RDI的概括,但是循着这几句话,大概可以建立对RDI的基本“印象”:

  1. RDI认为正常儿童 (NT NeturalTypical) 在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的发展(Relationship Developement) 有一定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育过程,而各项能力的获取是通过在动态系统中不断地探索而实现的,RDI目前把这个发展过程分为28个阶段400多个功能及技巧目标;

  2. RDI认为自闭症儿童通常在这个过程的早期阶段就遇到了障碍,而不管孩子在哪一个阶段遇到障碍,总是可以归结为“失去在动态系统获取成功的动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并体现为5种核心缺陷(Core Defecits)及其它相关症状(Co-occurring Conditions );

  3. 帮助孩子排除发展障碍的基本方法就是创造环境(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一个的情境)让孩子有机会在父母的引导下重新尝试在动态系统中进行探索、获取成功、建立成就感、建立事件记忆乃至建立和强化探索的动机,由此基本方法衍生出来的具体干预技巧包括调间接提示、社交分享式语言、事件记忆等以激发和强化动机为核心的方法;

  4. 基于上述三点,RDI治疗自闭症的基本过程就是“确定孩子当前发展阶段及主要障碍、创造环境让孩子学习新动机及技巧(强调是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的动机和技巧而不是大肌肉、小肌肉之类的活动技巧)”;

  RDI Connection Center提供的服务颇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对于自闭症儿童和家长提供了培训、评估、咨询等服务;对于职业治疗师或有志于成为RDI咨询师的家长提供RDI咨询师认证课程,通过发展认证咨询师,使RDI不断得到推广;配合这些服务项目,RDI网站提供了在线交流Live Chat、消息板Message Board,在线期刊News Letter、视频共享Video Clip、资料下载Download、研究报告Research Summary、在线商店Online Store等服务。

  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RDI的家长而言,RDI Connection Center提供了几种个服务:

  1. 两天的简介《2 days Introduction Workshop》,介绍RDI的基础;

  2. 四天的家长研讨《4 days parents seminar》,更深入地介绍RDI(我想内容大概与两天的简介课程相对应,但会更加深入,并且会涉及到更多具体的干预方法和技巧);

  3. 七天的评估RDA,评估完成后可以得到孩子当前的发展阶段、主要障碍以及咨询师提供的训练计划和建议,家长就按照建议去进行活动,并每两周发送一盘30分钟的录像给咨询师看并作交流和调整,如此半年后再作评估;然后再训练、再评估,直到达到满意的阶段或宣告干预无效为止;

  这几项服务是有先后顺序的,前一个总是在为后一个打基础,其中第2项要求前家长参加过第1项的两天简介或看过《Going to the heart of Autism》这张DVD,可见,这张DVD的定位就是将对RDI进行“简介”,这是我们在进入这张DVD前需要明确的目标。

  RDI Video Clip说明

  Clip01/Clip02

  这部分通过讲解和两个片断向读者说明和演示的“参照”的概念。

  RDI认为自闭症的第一个核心缺陷就是缺乏“参照能力”。在后面介绍第二阶段时还谈到对于孩子而言参照的两种类型和作用--在不确定时通过参照获得信息(for dicision-making)以及获取意义的参照(for meaning);RDI很强调“参照”和“目光对视”是有本质区别的,“参照”是一种主动地、有所求的、灵动有神的对视,相对于一般理解的目光对视特别是一些家长常常显式地要求孩子“看着我的眼睛!”所“训练”出来的刻板、呆滞、无意义的对视是很不一样的。

  这里提供了两个片断是典型的“参照”行为:

  片断一(clip01.rmvb)是referencing for meaning的例子,以下这个片段是一个26个月大的正常发育孩子通过参照大人得知一个物件的意义的例子,注意观察小孩是如何拾起一件东西然后观察大人的反应来确认拿到的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注意看他们是如何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的,以及孩子是如何理解大人的意思并通过她自己自己独特的高兴的方式作出响应的。

  片断二(clip02.rmvb)是RDA中的一项称为“找我”的活动,片断中小女孩Alex的妈妈先躲起来了,然后Alex进来,通过参照咨询师的眼神,获得了妈妈所在的信息,然后高兴地找到了妈妈。片断二是一个拥有参照能力的孩子一次成功的眼神参照的好例子,相对的,在后面介绍第二阶段时展示了另一个缺乏参照的例子—Neely在相同的“找我”活动中,虽然与咨询师有“目光对视”但#p#分页标题#e#是没有成功获得“参照”,他没有找到妈妈,变得越来越焦虑,最终哭了

  Clip03

  第一阶段,情绪分享

  Clip03包含了3个片断,主角是一个叫Frankcarlo的4岁男孩,有语言,动作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初次评估是连第一阶段的能力都没有掌握,DVD的解说中把Frankcarlo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的发展跟孩子的智力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

  片断一中妈妈尝试和Frankcarlo分享吹气球的活动,但是Frankcarlo并没有响应妈妈的分享请求,而是独自沉迷于观察室的单面镜,该片断展示的是一种缺乏情绪分享能力的典型情况;

  片断二是妈妈和Frankcarlo在做游戏,这个片断主要用来说明如何巧妙地“停顿”“暂停”等方法来突出和增强情绪的分享,片断中妈妈在拿出每一件物品前有意地延时,这一方面是提供时间和机会让Frankcarlo参与活动,一方面是增强情绪分享的兴奋感;

  片断三是成为“Monster in the Mountain”的游戏,“怪兽”出来前母子两用眼神、拥抱等方式相互参照和安慰,“怪兽”出来前通过扔东西、怪叫等方式增强兴奋感

  Clip04/Clip05

  第二阶段 参照

  “参照”既是自闭症的核心缺陷之一,也是RDI重要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部分中通过Neely在进行RDI训练前后的几个片断展示“参照”到底是怎么回事。

  片断一是Neely进行RDI前做RDA“找我”活动的情况,Neely没有获得参照;

  片断二、三是Neely进行RDI活动的两个实例,片断二是Neely通过参照父亲眼神决定是否滑下楼梯的例子;片断三更为有趣和典型,Neely参照父亲的眼神和动作决定是否要跳到另外一张椅子,最后跳到沙发上;

  片断四、五是Neely在进行3个月的RDI训练前后在一个酒店大堂里面逛的例子,片断四中,Neely沉迷于电梯,从一个电梯上,转个弯又从另一个下,如此往复,全然没有在意父母的情况,按照动/静态系统的说法,这是一个静态系统,Neely通过这种重复的、有规律的固定程序得到一种可预见的、安全的感觉,换个说法,Neely是通过让自己进入这样一个静态系统来逃避外界各种变化的、动态的信息;

  片断五是三个月RDI训练后再次来到一个酒店大堂的情况,片中第一个停顿展示了在一个岔口处Neely母亲如何通过简单的停顿引起Neely注意,然后Neely和母亲“商量”往哪个方向;然后在看到电梯的地方,Neely有点兴奋,但没有独自走向电梯而是和妈妈一起到沙发那里坐了一会儿,Neely被电梯吸引,向妈妈说着“那个电梯往上!”“那个电梯往下!”等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Neely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是注意着妈妈的,他是在通过观察妈妈的眼神来确认妈妈对他所说的话的态度;然后他们走向电梯,Neely有点兴奋,但是整个上下电梯都是通过参照决定的;最后下了电梯也不再象片断四那样又去上电梯,而是一起往前走,整个过程显示了非常好的参照能力。

  Clip06

  第三阶段 协调行动

  这个片断是一个叫做Word Crash的游戏,一个单词或词组如“School Bus”,一人说头(如School),一人说尾(如Bus),边说边把拳头往桌子中间以,要求两人必须同步,使得单词头尾能够在桌子中间相撞(Crash),这个活动用于训练孩子的协调行动的能力,片中可以看到Frankcarlo开始时会手移动得比较快,而妈妈的手还每到中间,预见到单词撞不在一起了,Frankcarlo会把手往后退一点以协调和妈妈的进度,从而维持了游戏的进行。

  第三阶段名为协调行动,其实第二第三阶段合并起来也可以统称为“协调”,只不过第二阶段比较强调“观察”“感知”能力,第三阶段强调“反应”和“行动”能力而已,两者都是“协调”的基础,而且先由“感知”后有“反应”。由此可见RDI对于能力的发展分级理解细致的一个程度,注意我不是想评价RDI的分级细致的程度,只是想说明对于儿童发展过程理解的深入程度也许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一套自闭症干预理论是否有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的一个参考点。

  Clip07

  第四阶段 变化(灵活思维Flexible Thinking的基础)

  这是第四阶段活动的两个例子,片断一中妈妈和孩子一起打鼓,妈妈在节奏、力度等方面做各种不同的变化,孩子要跟上,可以看到片中孩子有非常好的表现,第四阶段强调的是变化,但是片断中也看到孩子在情绪分享(高兴时兴奋地欢呼)、参照(感知妈妈的变化甚至通过参照知道妈妈将很强烈地敲击)和协调行动(感知和预见到将要发生的变化后调整自己的行动)方面的综合表现也非常好。

  片断二是妈妈和孩子一起堆豆袋山的活动,片断中可以看到孩子妈妈如何引入在活动中选择和创造一些决策点(Decision Point)并诱导孩子作出决定的,片中他们第一次把一个红色豆袋椅叠在一个蓝色豆袋椅上时,叠地不是很正,妈妈顿一顿,然后提示他“够稳了吗?”,孩子响应很好,把豆袋椅堆好;第二次把一个绿色豆袋椅搬到已经堆好的豆袋椅前时,妈妈稍作停顿,问孩子“够高了吗?这个放哪?”孩子也有很好的响应,决定把豆袋椅堆在中间。

  Clip08/Clip09/Clip10

  第五阶段 #p#分页标题#e#颠倒和转化(灵活思维Flexible Thinking的中级课程)

  Clip08是假装接不住球的游戏,相对于一般抛接球的游戏要求把球接住而言,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假装接不住;

  Clip09是Frankcarlo一家玩“意外的名称”游戏的片断,游戏中要求拿出一件物品后假装那是另外一件物品。第一回合,妈妈拿出一个牙刷,假装说是梳子,假装拿去梳头,注意看父母是如何用一种夸张惊奇的语气来增强兴奋感的,爸爸在旁捂眼发出“Oh,No!”的惊叹,后来把牙刷给Frankcarlo把弄,他也假装梳头,然后用很突出的语气纠正到“不,这不是梳子,这是牙刷”妈妈则假装恍然大悟似地回应“Oh,my goodness!”。轮到Frankcarlo,他拿到顶帽子,在引导下把他说成是只手套,然后爸爸说“我喜欢你的手套”,妈妈则假装和他握手。

  Clip10是一段非常有趣的LifeStyle的例子,Neely父亲在喂Neely吃药,同时还有冰淇淋作为“诱惑”,相对于平时药是苦的,冰淇淋是好吃的,勇敢吃了药奖励冰淇淋等做法,Neely父亲做了一次“颠倒”,把冰淇淋说成是苦的,把药说成是好吃的,先吃一口冰淇淋,然后奖励一口药

  第四第五阶段其实可以合并起来也统称“变化”,第四阶段是对活动“周边的”“非关键的”元素的变化的感知、接受、喜欢的过程,而第五阶段这是对活动的“核心的”“关键的”部分的变化的感知、接受、喜欢的过程,这体现了RDI小心引入变化,逐步重建孩子在动态系统探索的动机的过程。

  Clip11/Clip12

  第六阶段 Co-Regualtion(同步化?)

  Clip11这是训练第六阶段其中一项目标--确认自己及同伴已经准备就绪的练习,片中Neely和妈妈及妹妹在玩传送带的游戏,一方投递“货物”,接收一方要把“货物”放进纸袋,要求投递一方要确认接受一方已经把前一“货物”处理完毕才投下一货物,否则接收方就会处理不过来。前半段,Neely学习说“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这个地方我有点不太明白,在我看来,Neely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他问妹妹准备好了没,然后也确实等待妹妹确认了才把下一货物放入传送带,但是Dr Gustein的解说中认为,Neely在明明看到妹妹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反复地问“Are you ready?Are you ready?”是没有理解“准备好”的含义。片断的后半段,Neely成为接收方,可以看到妈妈故意渐渐地加快速度,开始Neely处理开始有点忙乱时妈妈问他准备好没的时候,他还是一直答应准备好了,到后来才懂得说No,这里演示的是一种“提供机会让孩子感知道什么叫准备好/没准备好”的方法,相对于直接告诉孩子什么叫准备好/没准备好,这种方法是提供孩子去主动感知和体会的机会,孩子能够得到更深刻的真实的理解和记忆。

  Clip12是Ryan和妈妈一起冲向豆袋椅的游戏。这里可以看到妈妈如何一点一点地引入变化,首先,他们是手拉手一起冲过去并一起跳到豆袋椅上的,几个回合以后,他们尝试不手拉手,第一次Ryan有点不适应(跑的速度和跳的位置和妈妈不是很协调),但第二回合后就能很好地一起跳了,然后妈妈再引入了另一个意外的变化,她在豆袋椅前突然停下,开始时Ryan也没有掌握,经过两个回合的失败后,在第三个回合成功了。

  这个片断有很多值得观察的地方,

  1. 第一点可以看看Ryan在活动中承担了多少协调的责任,请注意看看Ryan如何通过参照,确认妈妈已经准备好的;

  2. 第二点可以看看Ryan是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Breakdowns)的,有了前面几个阶段的基础,Ryan已经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参照和协调,注意看首次不拉手跳的时候协调得不是很好,但是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如何协调得不好,或直接告诉他该如何配合,而是让Ryan自己去感知和进行调整,Ryan做到了;在妈妈引入突然暂停时也是一样的原则--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感知;

  3. 第三点可以看看Ryan的交流(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流),Ryan的语言发展是有点滞后的,他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但是在片中可以看到Ryan和妈妈有很好的“交流”(Communication),特别是是妈妈第一次突然在豆袋椅前停下时,Ryan只说了一句话“Woos!I'm sorry!”,片断被定格,Dr Gustein加以点评说,这是一句话修补关系的话,但是限于语言能力,Ryan无法作太多地解释,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修补关系的动机,实施上修补关系的动机和概念是先于有关语言的形成的;

  4. 第四点值得一提的是Ryan的“自信心”,妈妈前两次突然在豆袋椅前停下时,Ryan无法协调,但是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练习打下的基础,Ryan已经形成了一定地在动态系统进行探索的信心和兴趣,Ryan对于失败并没有感到沮丧和无忘,而是很自信地做好了进行下一轮尝试的准备,RDI所有阶段中所强调的正是培养孩子这种“在动态系统进行探索”的信心。

  Clip13

  第七阶段 关心别人

  相对于一般理解的关心别人,RDI第七阶段所言的关心别人有很明确的含义,第七阶段总的功能目标是“伙伴的反应是孩子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主要参照点”,也就是是首先让孩子感知到自己的行动会给伙伴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反应,然后#p#分页标题#e#让孩子学会以这些行动和反应之间关系的记忆来决定自己在特定情景下对伙伴采取怎样的行动。

  片中Neely和小伙伴一起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小伙伴在路边哭起来了,首先Neely能够感知到伙伴的这一变化,他知道自己该做一些事情,但是,Neely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开始寻求父亲的意见,主要父亲的提示重点在于启发思维而不在于直接告知答案,请注意父亲的几句话“What happen to ...”“I wonder why?”“ I wonder if you can make him better?”,Neely决定给小伙伴一个拥抱,和他谈谈话,Neely很成功地对伙伴进行了安慰,注意,离开时Neely一直很注意观察着伙伴情绪的变化,直到确认伙伴没事了才高兴地放心离开,太美妙地一个过程了!;想想自己在飞飞遇到类似场面时说的是什么呢--“看!表妹妹哭了!”(飞飞还没感知和关注表妹的变化)“快去安慰她吧!”(一厢情愿的直接提示,以为这样子就可以教会飞飞“关心别人”)“跟表妹说‘你别哭啦!’”(还是直接提示,结果可想而知,飞飞应酬式地过去心不在焉地“安慰”一下“你别哭啦!”,然后急忙回来继续玩他沉迷的东西)。这是有理论指导和没理论指导的差别啊!

  RDI提供的是一条人际关系能力发展的阶梯,它让我知道,沿着这条阶梯一步步往上走,走到第七阶段的时候,飞飞就会逐渐学会关心别人,级别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就别干着急。欲速则不达,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长”不会有好结果,可是面对我们孩子这样的苗,我们是否有真正沉下心来了解这种苗子的成长发育的规律呢?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Clip14/Clip15

  第八阶段  合作

  Clip14展示的是两个少年Alex&Ben一起弹琴的情况,Alex和Ben都是从十一二岁(Young teen ager)开始参与RDI的训练的,这是RDI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甚至成人自闭症都可以有一定效果的两个案例。Alex和Ben已经建立起朋友关系(Friendship)了,片中他们合作弹一首曲子,可以看到他们事前如何商量准备的,弹的过程是如何相互参照和合作的,虽然弹得不怎么样,但是可以看得出他们很享受和欣赏他们的合作成果,喜欢玩乐器或者见过公园里吹啦弹唱团合奏的人应该会明白,那就是自己的调和节奏和大伙“和”得起来的那种感觉,发自内心的、真挚、美妙、怡然自得的感觉。

  Clip15是两个孩子在玩一种游戏,不知道中文有没有专门的名词,从片段中可以看到,就是两块长木板,绑有绳子可以用手啦,要求两人站在木板上一起走动,可以看到,这个游戏对参与游戏两人之间的合作有不低的要求,两人必需协调好同时抬同一方向的脚和拉绳子,否则是动不了的,往前一点的速度和距离也需要协调好,否则也容易失去平衡。片段中那么长的时间,他们遇到了很多麻烦,但两小伙伴一直从没放弃,展示出一种探索的自信,并且他们很好地一起合作(不仅是他们最终完成了任务,请注意看他们如何相互参照、调整、相互交流、鼓励的)。

加入收藏
Tag: RDI
上一篇:RDI教学纪实
下一篇:RDI有关录像片断解释的翻译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RDI录像讲解9-33段
  • 自闭症儿童RDI(人际交流学习)游戏(简单、好玩)
  • RDI vs. 社会技巧教学
  • 特殊需求孩子早期干预的必备技能训练指导——安坐
  • RDI游戏总动员5
  • 孤独症儿童在RDI训练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RDI 2
  • RDI交流训练-RDI训练个案介绍
  • 自闭症儿童RDI游戏
  • 家庭训练自闭症儿童干预经验分享21条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