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训练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
自闭症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有些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障碍出现了反弹现象,有些自闭症儿童反复的行为障碍,搞得家长对他们的表现十分失望,不乏有些动摇对自闭症儿童继续教育的信心和希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解决方法:
作为一名自闭症教育者,首先要明确“正向发展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在训练过程中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教育者可以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以前总喜欢打喷嚏(而且不分场合、地点和方向),这样的行为对他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但是打喷嚏是不能硬性制止的,所以必须尝试训练他:每次,在他打喷嚏的时候,都让他用手将自己的嘴捂上,并利用每天吃饭和课间的时间对其进行随时性的行为矫正,这样的训练持续一阶段后效果就会出现。
在这里教育者要注意: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出现刻板的行为特征,从而养成习惯,教育者要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在选择训练内容时要慎重。另外,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
问题二:
自闭症儿童虽然机械记忆普遍比较好,但是如果教给他们比较复杂的动作,他们还是很难学会,而且做一遍错一遍,教育者要如何用最好、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教会他们呢?
解决方法: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可采用了“优化反应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西瓜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自闭症儿童,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教育者在教授他们知识的时候,就更要提练。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玩玩具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另外,为了更加简洁明了的教授自闭症儿童新知识,也可以采用“分步教学”的方式,比如:在训练系鞋带的时候,先训练他如何系简单的单扣。方法可以多样,先用橡皮泥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鞋带反复训练加强动作。有了前一步的基础,再让他在系好的扣上再将两个带向下折,系好鞋带。这样他就能比较容易的学会系鞋带这一复杂的动作了。
问题三: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甚少,教育者教育他们的时候,除了肢体,更多的是语言的交流,如何能让他们多说,使他们语言变得丰富呢?
解决方法: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应采用“兴趣切入原则”。回想我们在咿呀学说话时的情景,是因为我们有说话的必要、有语言需要,所以慢慢学会了说话,而自闭症儿童开口说话较难,所以教育者应该尽力找他们兴趣所在的切入点或者培养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利用一切能让他们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说话,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的想要说话,这是使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
在这里,教育者应记住,自闭症儿童是弱智儿童同最特别的一群,也许他们会在某些方面做的很优秀,所以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是教育他们的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问题四:
如何能改善自闭症儿童行为刻板的习惯呢?
解决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采取了“丰富环境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创设丰富多彩而又有序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其各感官充分参与活动,相互配合,而不是偏重于视觉或听觉的单一刺激,同时利用情境来激发儿童参与的欲望。
自闭症儿童本身行为具有同一性,喜欢固定情境和熟悉的刺激物,但训练时不能局限于某一熟悉情境中,而应创设不同的有趣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既有熟悉的事物,又有陌生的事物,让儿童逐步由只迷恋熟悉事物转变成接触不熟悉的,减少单一的迷恋;由只凭视觉感知转变成听觉、动觉、触觉一起参与感知。也可以带自闭症儿童去参加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我们还可以从颜色、形状、位置等多角度变化中给儿童提供应有的各种刺激,以免出现新的刻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