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情铺就孤独症儿童希望的天空
2002年8月,一次偶然的巧合,我有幸进入了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起初的那些日子,我有过犹豫,也缺乏过信心,是部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激起了我对特殊教育的好奇。9月,在参加浙江省康复中心的学习时,金明星教授的一席话又加深了我对特殊教育的信心。我想当我对工作用心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像当初喜欢正常孩子一样执着地爱上这群特殊的孩子,喜欢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对于一个从事普通教育的我来说,特殊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教育的方法在形式上也不同于普通教育。但对孩子的希望、期望与盼望的心却是相同的,我用对工作的执着和热情,投入到康复教育中,在生硬的拥抱和迷茫的眼神中寻找及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接触孤独症源于班上的三个孤独症孩子,他们的异常行为和“与世无争”的自闲,引起了我的好奇与疑惑。我主动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教学探讨,并借阅了有关孤独症儿童书籍与杂志,如:《北京星星雨通讯》、《走出孤独的世界》、《自闭儿之导与路》等,同时结合自己原来所学的知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不同与智残儿童教学的尝试,如忽视法、正强化等。三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更加深了我对孤独症康复知识的浓厚兴趣。
2004年7月,中心开设了新的业务领域——启聪班,专门收训孤独症儿童。我又有幸承担了启聪班的教学工作。这对教育康复部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而对我来说不仅是实践操作和积累孤独症知识的机会,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症,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异常,社交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个体差异明显。国际上对众多孤独症病例的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都存在感知加工的障碍,这意味着此类儿童很难理解其周围他人的行为,同时也无法让外界理解自己。基于孤独症儿童与智残儿童的不同及其自身所具有的个体特性,在领导的指导下,借鉴不同孤独症训练中心的课例,我们重新制定了符合孤独症儿童特点的作息、课程表及相应的课程项目。并根据儿童感知加工方面的欠缺,专门设立了感觉统合训练课程。
我在给儿童建立康复训练档案的同时,从模仿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及学习能力六大块出发建立了孤独症儿童个案资料。由于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较多、如自我刺激行为、暴躁性行为、抗拒性行为等,而且每个儿童所偏向的行为又有所不同,我借鉴智残儿童训练的六大领域结合孤独症自身的特殊性拟订基础训练、注意技能、模仿技能、接受性语言技能、表达性语言技能、生活自理、音乐、及艺术等不同的领域,并根据这些领域每月按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儿童所处的水平和所具有的能力及时调整计划。课余我及时总结教学心得,结合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启示,及时写了《关于孤独症儿童教学中的指令性语言》、《给孤独症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训练》、《消除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则》等经验文章。
我们强化孤独症儿童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由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单调,不能做到语言和环境恰当的结合,重复语言多,并且具有明显的刻板机械的特点,所以需要我们给孩子的语言必须非常有目的和直接,如:“过来”、“坐下”、“放下“等。为了增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我结合日常生活情景,让儿童从理解简单的指令性语言开始入手,如进入教室后让儿童自己找到小椅子坐好、自己拿杯子接水喝、游戏后自己收拾玩具;进餐后自己收拾餐具;午睡时自己脱鞋袜等,用语言和相应的肢体动作让儿童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p#分页标题#e#孤独症是一种很少见的大脑紊乱,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而孤独症儿童接受感觉统合的矫治,如果能有效的话,能暂时控制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所以每天下午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也是孤独症儿童训练中的另一个重点。我们对每个孤独症儿童在电脑上进行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系统测试,根据相应的统合训练计划,运用色彩鲜艳,不同类型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改善前庭感觉、触觉、本体感都方面的欠缺。从而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身体的协调能力及平衡能力。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尝试教育,本班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基本稳定,并适应了有规律的一日学习生活作息,大部份儿童都能主动地参与结构游戏,游戏后在提示下能整理玩具、能在离开教室前把椅子摆放整齐;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能认读、跟说或指认不少的食品、学习用品和水果等;生活自理方面,大部分儿童能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能用衣架和裤架挂衣服或晾袜子等。12月初,在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协同下,根据孤独症的相关资料和日常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我们又初步拟订了孤独症儿童的测试量表。相信在新的一年里,通过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和各位同事们的协助下,启聪班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收获。
在这样特殊的岗位,无论是服务意识上还是服务能力和质量上,都需要我们康复工作者有奉献精神。我懂得只有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理论武装自己,以学习提高自己,以饱满的工作态度服务于特殊儿童们,不断争取进步,才能激发和增强自己的事业性,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积累经验,书写教学心得,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实践水平,理论知识等各个方面向新的台阶迈进,更好地为康复教育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