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自闭症早期干预的想法
现在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如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家长惊惶失措地恳求我们救救他们的孩子。面对这些漂亮又可爱的自闭儿,谁会相信他们中多数人都将退缩成为残疾人。用什么办法来预防和阻止他们的退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9年7月开始,我们试对自闭症进行早期干预。两年过去了,浅谈我们的想法。
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简称自闭儿)是综合残疾人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Kanner博士首先报道11例婴幼儿自闭症。个个外表漂亮、聪明伶俐,可就是极度孤独、不能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言语发育迟滞、失去了用语言交往能力,重复刻板和坚持保持原样不变。他们中多数人全部或部分丧失了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都需要终身在受保护的环境中生活。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他们应当属于残疾人范畴。经过近半个世纪研究表明,自闭儿若在五岁前有用语言没有发展起来,他们中半数以上的人将终身不语(言语残疾),75-86%是弱智(智残)、1/3有严重精神症状。
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家都把自闭症视为小儿精神病。按《精神残疾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评定其残疾等级:低功能自闭儿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不足,家庭生活职能表现非常差,对家人关心和责任心几乎没有。职业劳动能力完全丧失,社交活动能力严重障碍,五项评分都是满分,是典型重度精神残疾(一级),低功能自闭儿,集语言、智力、精神三种残疾于一身的残疾人是综合残疾人。近几年,自闭症发病率从万份之几猛增至千份之几,这直接危及着众多儿童的健康和命运,应给予足够重视。
我国发现自闭症始于1982年,至今快20年过去了。全国除了几个大城市外,其他省市对自闭症早期干预几乎是空白。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这群儿童一天天退缩;一天天地自我封闭;一天天地走向残疾。少数有超常能力的孩子也这样退缩下去,实在令人不安。
早期干预可减少残疾
什么原因引起自闭症?至今还是个谜。多数人认为可能与神经生物学因素有关。在自闭症克星问世之前,及时早期干预可提高智商,减少残疾。许多专家认为,出生后5、6年是小儿生活、知觉、语言、认知、情感、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如:1~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中2~3岁是幼儿言语发展最迅速时期;3~6岁是认知最佳年龄;4岁以前是视觉发展最敏感期;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佳时期。在这个期间环境、经验都会影响智力与心理的发展,尤其两岁以前智力发展偏离正常的儿童,早期干预,可望使这些孩子智能有所提高。高功能和轻微自闭儿通过早期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也有可能走出孤独世界,成为健全孩子。所以,早期预防残疾,要比已经残疾再去康复要重要的多。
对自闭儿早期干预是责任也是本职
对自闭儿早期干预成功与否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干预成功,自闭儿走出孤独怪圈;干预无效,许多自闭儿都变成了残疾人。对此事关人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不能熟视无睹。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驱使我们要关爱他们、挽救他们、尽快给他们早期干预。阻止他们走向残疾,是我们责任也是本职。低功能自闭儿是综合残疾人,必须赶在五、六岁以前早期强化干预的关键期。这种干预实际上是一种抢救性的康复行为。1999年7月开始,我们试对自闭儿进行“一对一”早期强化训练。由于认识不一致,困难很多,阻力很大。正当我们快要顶不住的时候,1999年8月17日,中残联郭建模理事长来中心视察工作,看望了正在训练的六位自#p#分页标题#e#闭症儿童。当即指示:“可以试着干”。在领导的支持下,自闭症早期干预班坚持下来了。说也巧,50年前8月17日,福州解放了,50年以后,也是这一天,福州自闭儿早期干预班得到了认可。从此,福州自闭儿有了自己训练的场所。8.17永远记在福州人们心中。
早期干预,贵在“早”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能在这一期间内施以及时、适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有利于发育障碍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和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潜力发展遵循一条递减规律: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力的儿童,如果出生以后就给予理想教育,有可能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五岁开始理想教育,只能成为80分能力的人。十岁才开始理想教育,只能成为60分能力的人。即教育越晚,潜力发挥的越差。而另一位日本学者研究发现,三岁开始认字,智商可达130,四岁开始认字,智商可达120;五岁才开始认字,智商只有95.5。早期教孩子认字,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智商。所以早期强化训练,贵在“早”字。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要早到自闭症典型症状出现之前,从高危儿童开始。
日本学者白泷等人把一岁半以前具有某些自闭症行为特征者称为自闭症高危儿童,并把母子依恋关系异常作为自闭症高危儿童的行为特征。他发现两岁前自闭症高危儿童中母子分离以后再见面,情绪反应贫乏。到三岁时,均发展为自闭症。与母亲分离时一直哭泣,再见面以后哭泣也不止的高危儿童没有一个发展为自闭症。
另一位日本学者山崎先生他以母子依恋行为障碍为中心,自行设计24项自闭症乳幼儿早期行为表中:1、叫其名字只应不回头。2、很热情被逗惹也不笑或无愉快的表情。3、被拥抱时无相应的姿势。4、无视线交流。5、一岁前就已会说有意义的言语又逐渐消失。6、无故大笑或突然大笑。以上六项行为异常可能是自闭症早期行为的特征。1996年cohen等人研究发现:示意性指点(PDP)、随人注视(GM)、装假性的扮演(PP)这三项不能者,可能是自闭症儿童早期表现的指征。正常婴儿到9~14月龄时,这三项能力都具备,而自闭症儿童即使到了学龄期仍不具备这三项功能。所以他把这三项行为不能作为自闭症儿童预测指标。
据文献记载许多自闭症儿童生后不久即被发现,1985年,Volkmar对103例自闭儿的观察30%在小于六个月就被认出,90%左右在两岁前起病。细心的父母只要熟悉婴幼儿发育年龄常模,并记住其中关键几项对照检查自己的孩子,就能早期识别是否为自闭症高危儿童。
强化训练,重在“强”字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Lovaas教授曾于1982年把三岁半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分成A组19人,B组17人,进行相同方法不同强度训练研究,A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周七天(40小时),孩子醒来全部时间都在不间断的训练。B组每周十个小时,同样训练。结果A组19人中,有十个孩子上普通小学,两个上弱智学校。B组17人中,没有一个孩子上普通小学,十四人上弱智班和自闭症班。这个试验结果说明训练效果与训练强度明显相关。强度越大训练效果越好。
所谓“强”指每天训练时间数量上要够,自闭儿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应该在争分夺秒地训练。制定的训练目标一定要限期完成。要不间断地训练下去,不进则退,不要害怕自闭儿受不了,而应该担心他好不了。从3岁发现到5岁有用语言发展出来,只有两年时间。严是爱,宠是害。只有严格训练才有可能转变自闭儿命运,当然强化训练,也要遵循生理原则。培养兴趣,建立优势兴奋灶,体能运动和认知训练要交替进行,从易开始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按固定不变的顺序重复多次形成条件反射。使神经细胞以最经济的消耗收到最大的效果。
强化训练,社区是主战场、家长是主力军
对自闭症孩子的爱,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自己的父母。有人研究家庭中刺激数量与性质对儿童能力的发展影响,发现六个月以内婴儿智力水平与母亲和孩子交往所花时间的总量有关,生动或社会性的刺激使五个月的婴儿发出更多的声音,并表现出更多的指向性的动作。母爱本能的驱动力可使婴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形成强烈的情感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可让孩子得到安全保护和照顾。这有助于婴幼儿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行为的改善。
美国著名的自闭症研究专家,史考布勒教授总结他40年研究经验:凡是有突破性进展的自闭儿都与父母亲全身心投入有关。他将家长参与把教学环境从教室延伸到了家庭。作为TEACCH教学计划最大特点,强调家长是早期干预的主力军。自闭儿的早期干预场所除了专业康复机构以外,更多的是在社区康复。社区是自闭症早期干预的主战场。
1943年,美国就已发展起治疗性的幼儿园,也称日间治疗中心。作为社区服务的一种形式。自闭症早期干预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社区。社区设有自闭症早期干预站,由医务人员、老师、自愿者等组成。早期发现线索、早期筛选、早期评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行为分析治疗与语言训练、饮食指导、医教结合等综合服务于自闭症儿童,使之早日走出孤独。人员配制,按员工与自闭儿1:2比例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作法,重视对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
对自闭儿行为训练比语言更重要
美国Lovaas教授曾于1962年创立ABA(行为分析法)训练法,就是以自闭儿行为分析为核心展开的。北卡州大学史考布勒教授,于1966年创立的TEACCH教学计划,也是以自闭儿生活自立为目标。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和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认为,自闭症是起病于30个月前行为综合症。两年以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指出,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种社会、心理方面广泛发育延迟或偏离的发育障碍。语言异常被视为是继发于人际关系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语言交流的发展,不少自闭症儿童能听懂指令,语言也会慢慢地发展一些,而行为异常常伴随终生。因好动、爱爬高而又无危险意识,常常过早地结束了自闭儿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对自闭儿行为训练比语言训练更重要。
登山、游泳、玩沙是自闭症训练的三大主要项目
日本人钟情于游泳训练自闭儿,每周两次,每次三十分钟,利用水的浮力和阻力从各个方向刺激前庭,提高身体意识能力。英国人提倡玩沙,用心理疗法,发挥自闭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登山训练自闭儿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提高手、脚、眼、脑协调能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新鲜的大自然熏陶疗法,使自闭儿心旷神怡,玩的开心,激发孩子的愉快心。情调整自闭儿的情绪。是一项好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