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及治疗——阅读
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业技能。
2.增强学生的沟通方法。
3.使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休闲活动。
程序:
教师给学生看字母或单词,并让学生表明其理解的意思。
提示:
采用身体手势提示、言语提示、用手指示或手把手提示。要逐渐减少提示。
入门标准:
学生掌握实物与实物、图片与图片、图片与实物的配对。一般也要求学生掌握“理解事物名称”这一课程。不过,一些拙于听觉联想的学生能够学会视觉联想(例如,把单词和物品配对)。
掌握的标准:
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十次能有八次做出正确反应,并至少应在另一位老师那里也能做到这一点。
第一阶段:字母与数字配对。
第二阶段:单词与单词配对。
第三阶段: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把单个字母同单词配对。
第四阶段:背诵字母表。
第五阶段:理解并辨认大写字母。
第六阶段:理解并辨认小写字母。
第七阶段:读出大写字母。
第八阶段:读出小写字母。
第九阶段:按顺序摆放字母卡片。
第十阶段:说出字母的发音。教师给学生看一张印有一个字母的卡片,并问学生:“怎么发音?”
第十一阶段:合成音。拿出两张或更多字母卡片,例如“C——A——T”。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指,一次只读一个。在你移动手指时,学生应当逐个读出字母;如果你的手指在字母间移动得更快,学生就会把这些音合起来拼出单词。
第十二阶段:把单词和物品或图片进行配对。可以把它制成一个游戏:先把周围事物的名称(单词)写在卡片上;然后,让学生读出卡片上的单词,并将卡片贴在相应的事物上。
第十三阶段:理解并辨认单词。
第十四阶段:口头拼写单词。
第十五阶段:阅读句子。
第十六阶段:把短句子与图片进行配对。
第十七阶段:理解。让学生根据他所读的东西回答问题。
1.谁……(做动作)
2.……(人名)做了什么?
3.在哪里?
4.怎么与为什么?
第十八阶段:遵循书面指令。在卡片上写好简单的书面指令,制成提示卡。这些指令通常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有关。
1.一个词的指令。
2.两个词的指令。
3.三个词的指令。
4.用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