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童的家庭训练和社会训练
【关键词】:自闭证 特征表现 训练 方法
【论文提要】:(1)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2)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3)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训练;(4)自闭症儿童训练案例;(5)机构现状;(6)自闭症儿童教育前景展望。
一、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自古就有,但在漫长的时间里不为人们所知,往往误认为是智力低下、多动状态、语言发育迟缓、聋哑、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病等。1943年,凯纳第一个也是第一次提出以往人们从来不认识的这种疾病,称之为“早期婴儿孤独症”。1978年,美国国立孤独症儿童和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孤独症提出的定义为:“起病于30个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
(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
(2)对任何感觉的刺激的反应异常;
(3)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
(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
自闭症患儿也是“千人千面”,但以上四个特征却是共有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经济、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自闭症已为多数有文化的人所认识,国家也已将之列为精神类残疾,对这种病症的认识明显提高。
二、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
“自闭症”是症状命名,是通过对孩子的种种表现来判断的,至于病因众说纷纭,至今依然是世界一大难题,因此被很多人看作“精神癌症”。一旦孩子被判断为自闭症,带给家庭的灾难近乎是毁灭性的。孩子患孤独症是悲哀的,但是更为悲哀的是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求医、求学、求职,随处退到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人们不理解的眼光让家长沮丧、逃避、甚至推卸……
自闭症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长?根据康复水平较高孩子家长的经验,自闭儿的康复水平,取决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技术水平。面对自闭症,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后家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焦虑、自卑、厌世,面对孩子时情绪失控,伴有狂躁和抑郁。如果不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就不可能有效地面对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康复,家长必须学会进行心理的自我调适,把问题想开,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己的感觉就会好,孩子才会好。
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同时,教育训练的方法很重要。自闭儿的教育宗旨是“社会性教育”,家长应做到:
(1)想在分分秒秒,教在时时处处。不分时间、地点,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要填充孩子的时间,不能给他留有空白,家长放弃一分钟,就等于把这一分钟留给了孤独。训练无处不在,训练无时不在。
(2)既要齐头并进,又要突出重点,自闭症孩子存在语言、行为、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障碍,康复训练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既要齐头并进,又要重点突出。
(3)分解目标,循序渐近。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把一个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小目标,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
(4)创造学习机会,设置学习情景。可以故意安排孩子做某事,让孩子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信心。
(5)语言训练,贯彻始终。语言的训练,是康复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内容,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没有工具,孩子的交际将永远存在障碍,不管孩子是否听懂,都要与他大量讲话,给他讲故事,一句一句地教他实用性交际语言。
(6)惩罚得当,主次分明,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惩罚要讲原则,讲方法,应该注意:第一,惩罚必须及时,具体,为了哪件事,哪个行为而惩罚他,要让孩子明白因果关系,惩罚要明白。第二,惩罚要安全,注意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不要误伤孩子。第三,惩罚不可以是家长自身宣泄情绪的借口。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对他们的表现要理解,不要简单斥责。他们是学而知之,教而知之,不教不知,不学不知,只要教,自闭症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家长切忌低估孩子的能力,不要认为他可能学不会而放弃,一切都要试着去做。
三、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训练
滨州市金钥匙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工作。我们先后派老师去北京“星星雨”学校和青岛“以琳自闭学校”学习,学习他们 的训练方法,即ABA行为分析法,汲取他们的训练经验,提高老师们的训练水平。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训练
(1)听指令训练从最简单的“坐下”、“举手”、“拍手”等指令开始,训练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话,理解别人的语言。“听”是“说”的前提,丰富孩子的听觉刺激,是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基础。在孩子能掌握一个指令之后,进而给孩子发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连续的指令,让孩子按照指令的顺序执行。
(2)给孩子描述一个物体的若干特征,让孩子听完以后,找到符合特征的物品。
(3)给孩子讲述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的完整事件,即生活中的真实“事故”。
(4)训练孩子倾听简短的故事。
2、语言训练:
(1)对无语言的孩子,先进行口操训练,口型训练,发言训练,进而说单词训练,说短句训练,学唱诵简单儿歌。
(2)对有了语言的孩子,从多方面进行语言训练,主要有:
a、训练表达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感觉
b、训练提问(问句训练)
c、训练人称代词的使用
d、学习常用量词
e、学习看图说词、造句
f、训练正确应答
g、训练转话、讲述、告状
h、训练连贯性讲述
在语言训练中同时注意纠正孩子的呆板句式,改变孩子刻板的语调,尽量减少孩子的自言自语。
3、注意训练:注意力短暂,易分散是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中最突出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他们的特征表现之一。要时刻引导儿童去听、去看、去触摸周围的世界。充分利用桌面活动如穿珠、插片、涂色、辨别、配对、分类等都具有训练注意力的功能,只要充分利用他们,在训练中要眼疾手快,看到孩子们注意力分散了,要马上调整,充分运用语言和身体“辅助”。
4、思维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有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还有内容,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是思维的内容,知识学习是思维训练的载体,不能离开具体知识空洞地训练思维。教知识和教思维,两者不可分割。应该教自闭症儿童哪些知识呢?可以分为自然常识与社会知识两大类。
(1)自然常识。
a 动物知识:认识动物的名称、特征、生活习性、简单认识动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b 植物知识:认识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习性、简单认识植物与人们的关系等。
c 地理知识:认识主要的地形、地貌名称、特点、物产分布、简单理解地形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d 天文气象:认识春夏秋冬的名称,认识每一个季节气候的特点;认识下雨、下雪、刮风、打雷、闪电等自然现象,认识这些现象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太阳、月亮、星星等。
e 人体常识:人体四肢、五官的名称和功能,认识各类食品的颜色、味道和营养,简单理解感冒发烧,肠胃不适等疾病与生活习惯不当的关系。
(2)社会知识:
(1)社会成员:认识教师、学生、解放军、警察、工人、农民、售货员、司机、医生等。
(2)社会场所:认识幼儿园、学校、工厂、农田、医院、餐厅、邮局、商店、公园、书店、超市、农贸市场等社会场所。
(3)社会活动:知道乘车、购物、看病、就餐、上班、上学、逛公园、外出旅游、过节、过生日等常见的社会活动。
(4)生活常识:认识交通、通讯工具、建筑物、洗漱用品、服装鞋帽、餐具茶具、家具、文具、书籍、玩具等。
#p#分页标题#e#; 知识学习没有设定年龄限制,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设计成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一个知识点可以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
5、感觉统合训练
由于孤独症儿童存在着广泛的脑功能发育性障碍,不仅存在触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平衡感觉和本体感觉的失调,通过感知––运动强化训练,的确有助于脑功能的改善。我们在训练过程当中主要采用以下游戏。
(1)滑板游戏:让孩子俯卧于滑板上,挺胸抬头,并拢双腿,从大滑梯上向下俯滑至地板,并从地面再滑回至起始处,这样反复来回滑行数几十趟。这种滑板游戏是一种有助于大脑机能协调发展的有效的方法。
(2)吊缆游戏:让孩子俯卧于吊缆上,训练师前后、左右晃动。孩子对这种游戏适应后可进行旋转运动,其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孩子的具体反应而定。
(3)大陀螺游戏:孩子坐在大陀螺中,训练者轻轻摇晃强度及时间可根据孩子的反应进行调整。
(4)圆筒吊缆游戏:圆柱悬吊于平衡架上,悬吊滑轮可向各个方向转动。让孩子上下肢环抱圆柱,进行前后、左右晃动,适应后再进行旋转运动,使前庭功能得到充分调整。
(5)蹦床游戏:训练师让孩子在蹦床上跳跃,跳的同时配合着口令增加孩子的兴趣。
(6)垫上游戏:年龄小或不懂指令的孩子,由家长抓住孩子的双足在垫上翻滚训练,年龄大和能听指令的孩子可以在引导下进行连续翻滚。对大脑双侧协调或运动功能的发展大有好处。
(7)大龙球游戏:让孩子俯卧、仰卧、坐位姿势进行前后、左右、上下运动,给孩子全面的触觉刺激。
(8)平衡踩踏游戏:主要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
其他游戏不一一列举。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案例:
案例一:高伟又认识了很多东西
高伟,男,2003年确诊为自闭症。他具有基本的运动能力及精细能力,语言发展较慢,吐字不清晰,声音较小,无主动语言,语言连贯性差并伴有自言自语。在认知方面发展较差,只会指认简单的图片,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比较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听指令能力差。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把强化认知训练作为突破口,使他掌握简单的分类与配对,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答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等几项技能。在训练中,我们坚持遵守以下原则:
1、 以兴趣为导向,从易到难逐渐提高;
2、 训练者的指令要简单、明确;
3、 训练内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难;
4、 及时强化。
我们又根据儿童现阶段的情况,为他制定了训练目标:
1、 具有听指令的能力;
2、 能进行简单的应答及对话;
3、 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和清晰度;
4、 能掌握简单的分类与配对。在训练中主要的方法有ABA教学法、游戏法、强化法等。
通过一个月的训练,高伟的语言清晰度有所提高,声音逐渐变大,基本能够认识常见的水果、动物。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训练目标。然后又制定了第二阶段的训练计划。现在他的语言清晰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能和老师进行简单对话。如能够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等。不仅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水果、蔬菜,还可以进行多选一,可以将实物与图片配对。
案例二:蓬蓬会唱数、点数了
蓬蓬,男,5岁,3岁时诊断为自闭症。只会发几个单音,能唱数1--10,声音不够清晰,不会运气,过分依赖口型提示,不能主动发音,无主动语言,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得不到他人理解时有情绪和行为问题。无目光对视,不能理解他人的表情和情绪,交往沟通能力差。
为解决他唱数与点数时手、眼、脑、口不一致问题,特别设计了数学基础能力训练。要求唱数时能大声、熟练地说出1--10;点数时要求按数取物或在数的后面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老师首先让蓬蓬做点数基本能力训练,练习数的动作与声音的协调配合。现将积木摆放在桌上,让蓬蓬用手指在积木上逐一点动,增加手指的触觉能力,辅助练习点数动作,训练者在一边配合他的动作唱数1、2、3、4、5……蓬蓬的动作熟练后,老师将大积木换成小积木,再进行以上训练,直至他能准确地点动手指,自己嘴里唱数数字。老师还利用发泡塑料等制作凹进平面的小坑儿,让她练习手指点动,充分利用孩子不同的手指触觉感受,建立动作与声音的联系,保证动作与声音配合的准确性。
第二阶段训练蓬蓬的书面点数能力,增加蓬蓬在视、动协调方面的难度。在点数时,设计一些更接近蓬蓬日后学习数学时的活动,将突出或凹陷的点数内容画在纸上,延续点数基本能力训练,让他用右手食指点动,嘴里发出相应的唱数声音1、2、3、4、5、……
五、自闭症儿童教育前景展望
拥有一个自闭症儿童是一个家庭的不幸,他们的父母正常生活彻底被打破,他们求医无门、求学无助,甚至在一些公共场合因为孩子们的不正常行为还要忍受周围人们的白眼,国家在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在逐渐提高,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们这个社会是温暖的,人们可以为受自然灾害侵袭的人捐钱捐物出力,国家可以给生活贫困的人救助,为什么不能帮帮那些困苦无助的自闭儿童和家长?帮帮他们吧,伸出你的手,尽你的力所能及,给他们心理的援助,给他们物质的帮助,给他们精神的支撑。
多么希望,那些自闭儿童也有上幼儿园、上学求学的权利,而不是被拒之门外;他们的家长不再因为交不起训练费而彻夜难眠,希望每一个自闭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训练,都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做一朵祖国的小花。
在中国自闭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这些孤独的“星星的孩子”,让我们给他们温暖,帮助他们走出孤独!
参考文献:
1、《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戴淑风主编;
2、《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甄岳来著